马惠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缓凝高强度调堵剂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一些特殊性油藏注水井由于注水压力高,PI值高,油水井间窜流严重,目前常用的颗粒型堵剂注不进或污染油层,凝胶型强度低堵不住水道。以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为主剂,研制出DHG-1和HHG-1两种新型缓凝高强度调堵剂。在70℃条件下,两种堵剂初始成胶时间由几小时延长至5 d以上,终凝强度分别达到3.8×104mPa·s和1.2×104mPa·s。室内堵塞率均大于95%,通过控制注入速度,堵剂可优先进入高渗目的层,各项技术参数可满足特殊性油藏调堵的需要。两种体系单独或复合应用于韦5-8等4口井的调堵试验,措施成功率100%,已累计增油1992.3 t。
- 汤元春崔永亮钱志鸿马惠邓秀模朱伟民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调剖
- 江苏油田不动管柱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动管柱酸化作业存在作业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费用高、作业环境要求高、动复原管柱及洗井作业引起储层新的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高集、韦庄区块目标井岩样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动管柱的施工要求,优化了一种高效的复合解堵体系FH-2。室内评价结果表明,FH-2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岩心溶蚀性、缓蚀性、铁离子稳定性。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对于G6区块岩心,注入复合解堵体系后,岩心渗透率改善幅度为82.4%;对于W5区块岩心,注入复合解堵体系后,岩心渗透率改善幅度为74.2%。加入的起泡剂,有利于岩心的均匀酸化。该技术在江苏油田成功实施14井次,累计增油3689 t,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因地层结垢或作业污染的油井效果尤为明显。
- 马惠李立峰冯绪波
- 关键词:酸化解堵增产
- F1断块E1f2^3聚合物微球调驱先导试验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聚合物微球调驱是中低渗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技术。在F1断块F4-F9井组开展了聚合物微球调驱先导试验。通过室内岩心实验,筛选了与油藏匹配的聚合物微球,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调驱参数的敏感性评价;通过效果预测指标对比,优化设计了调驱方案。现场聚合物微球调驱试验中,F1断块的开发效果得到了初步改善,个别对应油井初步见效。
- 程诗胜李晓楠秦鹏飞闵路马惠
- 关键词:聚合物微球中低渗油藏调驱
- MQ油田油井出砂原因分析与防砂对策研究
- 2024年
- 从地质因素、完井因素和生产因素等多角度分析了MQ油田出砂原因,对防砂治砂措施进行系统分类,重点介绍了形状记忆筛管防砂技术,科学分析防砂措施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形状记忆筛管可以有效控制油井出砂,油井每米采液指数提高0.32m²/d/m,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郑昕马惠徐贵春侯晓蕊
- 关键词:出砂筛管油井管理形状记忆聚合物
- 乳液流体在石油开发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乳液体系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调驱体系和提高采收率手段,受到广泛的重视。相比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体系,利用化学驱组分与纳米材料制备的乳状液通过润湿调控作用、贾敏效应以及降黏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水驱后岩心的采收率。但是与传统乳液相比,新型的乳液驱油体系在界面性质特别是界面黏弹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油水界面特性的改变都会显著地影响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以及微观孔隙尺度和宏观地层尺度下的压力响应特征。目前乳液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更多考虑其粒径与地层孔隙尺寸的匹配关系,并未充分考虑纳米材料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因此未来针对乳液体系的研究将更多侧重于纳米材料对乳液界面特性的影响和对其渗流规律的作用机制。
- 钱志鸿马惠蒋平张磊张磊郭凯
- 关键词:乳液体系润湿纳米材料提高采收率
- 在线酸化技术在江苏油田高压欠注井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针对常规酸化存在作业程序繁琐、作业时间长、作业环境要求高、施工费用高等问题。以W2区块目标井岩样为研究对象,结合在线酸化要求,通过体系性能的评价,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在线酸化体系FH-1。室内评价结果表明,FH-1具有较好的配伍性、缓速性能、抑制二次沉淀性能、岩心溶蚀性及缓蚀性能,能满足在线酸化施工要求。在线酸化体系FH-1在江苏油田成功应用30井次,措施有效率96. 7%,施工后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4. 5 MPa,单井增注24 m^3/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与常规酸化相比,平均单井施工总费用节约10~15万元。
- 马惠卓知明王玉生冯绪波
- 关键词:降压增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