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景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消化内科就诊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25例)。并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出血率、曲张静脉消失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近期出血率(8.00%)、远期出血率(12.00%)均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28.00%)(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曲张静脉总消失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12.00%/16.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可有效的缓解出血情况,且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安全可靠。
- 刘增福李庆芝葛红梅付景吴卫东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用奥曲肽组、单独前列地尔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用前列地尔组(66.67%vs 93.33%,χ~2=6.667, P=0.010)和单用奥曲肽组(70.00%vs93.33%,χ~2=5.455, P=0.020);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SCr、BUN、24 h尿量和ALT水平分别为(109.65±15.17)μmol/L、(9.37±2.00)mmol/L、(1639.45±256.53)mL、(99.78±20.17)U/L,单用前列地尔组患者的SCr、BUN、24h尿量和ALT水平分别为(120.17±15.39)μmol/L、(11.59±1.63)mmol/L、(1 238.94±263.17)m L、(110.04±19.30)U/L,单用奥曲肽组患者的SCr、BUN、24h尿量和ALT水平分别为(129.23±16.24)μmol/L、(11.49±1.54)mmol/L、(1267.95±307.26)m L、(114.32±23.80)U/L,联合治疗组患者的Cr、BUN、ALT水平单用前列地尔组和单用奥曲肽组(t=2.666、4.713、2.013;4.826、4.600、2.553,P=0.010、0.000、0.049、0.000、0.000、0.013),24 h尿量高于单用前列地尔组和单用奥曲肽组(t=5.969、5.084,P=0.000、0.000)。结论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肝肾功能,疗效显著。
- 付景郭冬梅李庆芝刘增福贺迎春
- 关键词:奥曲肽前列地尔肝硬化肝肾综合征
- 益生菌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肠道黏膜通透性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果糖(LAC)、甘露醇(MAN)和LAC/MAN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和肠道黏膜通透性,效果显著。
- 付景马金平李诤
- 关键词:益生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临床对照研究
- 血清p-ANCA与sRAGE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ANCA)、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 RAGE)的表达情况,探讨p-ANCA和s RAGE作为溃汤性结肠炎患者辅助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就诊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组)、42例非溃疡性结肠炎引起腹泻的患者(疾病对照组)、3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各组患者血清p-ANC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s RAGE表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疾病对照组和对照组的p-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64.7%(44/68),7.1%(3/42)和0.0%(0/3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21.71,P<0.01);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的s RAGE阳性率为51.5%(35/68)高于肠道疾病对照组16.7%(7/42)和对照组13.3%(4/30)(χ2=4.71、4.03,P<0.05);且p-ANCA与s RAGE表达呈正相关(r=0.784,P<0.01;r=0.822,P<0.01);两者联合检测,溃疡性结肠炎组的阳性率为64.8%。结论 p-ANCA和s RAGE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时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联合检测p-ANCA和s RAGE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 刘增福李庆芝葛红梅付景吴卫东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P-ANCARAGE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