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Wet-Lab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
- 探索眼科临床教学中Wet-Lab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眼科的60例实习医生开展分析,以“信封法”将医生均分成两组,其中30例作为对比组并予以传统模式教学,剩余30例作为观察组并予以Wet-Lab教学模式教学,分析各组教学满意度、教学成绩、临床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开展日期为2020年7月-2023年7月。结果 对比组间教学满意度得知,观察组数值更高(P<0.05);对比组间教学成绩得知,观察组数值更高(P<0.05);对比组间临床综合能力得知,观察组数值更高(P<0.05);对比组间批判性思维能力得知,观察组数值更高(P<0.05)。结论 在眼科临床教学中运用Wet-Lab教学模式教学具有显著价值,可促进教学满意度与成绩提升,可培养临床综合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强的眼科医生,在眼科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 袁超峰马成霞赵晓华黄雪桃
- 关键词:眼科临床教学
- 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术中空气填充与硅油填充治疗大型IMH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术中空气填充与硅油填充治疗大型特发性黄斑孔(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2例(62只眼)大型IM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例(34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B组28例(2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填塞及硅油填充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光感受器内段/外段(IS/OS)缺损范围、黄斑孔闭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1、3、6、12个月的BCVA分别为1.08±0.35、0.84±0.23、0.63±0.15、0.51±0.11,均较术前(1.52±0.63)改善(t=4.37、7.67、9.23、10.35,均P<0.001);术后12个月的CMT(147.03±12.53)μm较术前1个月(237.41±28.52)μm、术后3个月(174.02±21.96)μm及术后6个月(162.85±15.28)μm降低(t=23.97、8.03、8.09,均P<0.001);术后1、3、6、12个月的IS/OS缺损范围分别为(859.42±82.65)、(632.17±52.58)、(431.85±41.09)、(328.96±34.25)μm,均较术前(1105.74±122.56)μm下降(t=15.19、29.09、38.02、42.82,均P<0.001)。B组术后1、3、6、12个月的患眼BCVA分别为1.07±0.32、0.86±0.25、0.65±0.17、0.53±0.13,均较术前(1.49±0.65)改善(t=3.70、5.64、7.38、8.33,均P<0.05);术后12个月的CMT(146.96±12.43)μm较术前1个月(238.03±28.49)μm、术后3个月(173.85±22.04)μm及术后6个月(161.36±16.78)μm均降低(t=20.90、7.10、4.07,均P<0.001);术后1、3、6、12个月的IS/OS缺损范围分别为(860.05±83.74)、(629.78±53.47)、(432.05±41.14)、(328.98±34.17)μm,均较术前(1107.52±122.49)μm下降(t=12.79、26.48、33.47、41.73,均P<0.001)。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患眼BCVA、CMT、IS/OS缺损范围及黄斑孔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94%(1/34)]低于B组[21.43%(6/28)](χ^(2)=5.24,P=0.022)。结论玻�
- 赵晓华袁超峰马成霞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3D打印技术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5年
- 探析眼科临床教学期间应用3D打印技术所取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于2023年1月,终止于2024年10月,研究对象选择本院眼科收治临床专业学生,抽检入组样本共计4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应用3D打印技术展开临床教学,评估教学效果,具体评价指标包含出科考核成绩、教学效果以及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科考核成绩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结果 为P<0.05;评估教学效果,观察组综合素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测定两组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为P<0.05。结论 眼科临床教学期间应用3D打印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可全面提高实习学生临床诊疗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积极性,对于促进眼科教学方法改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
- 袁超峰马成霞赵晓华黄雪桃
- 关键词:眼科临床教学
- 虹膜夹型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背景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逐步体现出其独有的优越性,目前评价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较多,但其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 观察和比较Verisyse PIOL和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对2009-2011年行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Verisyse PIOL植入术9例18眼(Verisyse组)和ICL植入术11例22眼(ICL组),各组术眼术前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等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随访期2年,评价指标包括术眼UCVA、BCVA、等效球镜度(SE)、眼轴、眼压、ECD、对比敏感度(CS)、波前像差及并发症,比较2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结果 术后2年,2个组间术眼UCVA、BCVA、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1.32、4.32,均P〉0.05)。Verisyse组术眼无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值均低于IC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82、0.956、0.495、0.874、0.293,均P〉0.05);术后2年Verisyse组术眼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值均稍低于IC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85、1.254、0.896、1.652、0.492,均P〉0.05)。Verisyse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垂直三叶草差、垂直慧差、水平慧差和球差均高于I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2、4.24、3.12、3.65、2.16,均P〈0.05)。Verisyse组术眼平均有效性指数为108.49±16.62,ICL组为106.71±15.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Verisyse组平均安全性指数为140.56±33.89,ICL组为143.34±3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Verisyse组术眼可预测性指数为-0.25(-0.97,4.23),低于ICL组的0.98(�
- 谭楠郑广瑛陈刚袁超峰赵晓华张翠芳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长期疗效
- 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的疗效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的疗效及对视力、眼表动态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观察组(应用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溶菌酶、乳铁蛋白、表皮生长因子、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EI-VFQ-25评分、SIT、BUT均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溶菌酶、乳铁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均高于对照组,hs-CRP、IL-1β、TSLP、IL-8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可提升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眼表动态环境、泪膜稳定性,并减轻炎性因子表达,且安全性好。
- 申艳宁袁超峰赵晓华
- 关键词:玻璃酸钠白内障视力
- 后视路病变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的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确诊为后视路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12—2023-01收治的35例白内障手术后因视力恢复欠佳而进一步诊断后视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白内障术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术后视路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确诊为后视路疾病,其中10例患者(83.33%)视力不稳定,10例(83.33%)伴发头痛,11例(91.67%)视野缺损,1例(8.33%)多尿;6例(50.00%)诊断为颅咽管肿瘤,4例(33.33%)诊断为神经胶质瘤,2例(16.67%)诊断为枕叶区脑梗死,1例(8.33%)诊断为枕叶区脑出血。患者集合反射、视野缺损和眼外神经症状的发生与后视路疾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出现视力与眼部体征不相符,同时伴有视野受损及眼部以外体征等临床表现时要考虑后视路疾病的可能。
- 袁超峰王俊宽马成霞赵晓华张凤妍
-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
-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0±10.1)岁;梯形切口组29例(34眼),男21眼,女13眼,年龄46~87(66.0±11.1)岁。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梯形切口组为改进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度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梯形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前房塌陷的眼数以及需要水密切口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切口水肿、切口哆开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因前房变浅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18眼,水密切口前房形成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水密时2眼发生虹膜脱出切口嵌顿、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或囊口嵌顿。术中梯形切口组患者术毕3眼发生前房变浅,使用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无人工晶状体前囊口嵌顿、移位或虹膜脱出等情况。结论改良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在保证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术中前房塌陷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移位,也能减少冲洗针头水密切口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视力。
- 袁超峰陈菲高文娜马成霞赵晓华张玲张凤妍
-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白内障
- 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观察
-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IOL脱位于玻璃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后房型IOL脱位于玻璃体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42眼)。手术方式:经角膜缘切口玻璃体切除术24眼,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
- 袁超峰陈刚马成霞赵晓华
- 关键词:脱位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