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刚

作品数:61 被引量:429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9篇泥炭地
  • 7篇湿地
  • 6篇洞庭湖
  • 6篇土壤酶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5篇植被
  • 5篇酶活性
  • 4篇洞庭湖区
  • 4篇土壤酶活
  • 4篇土壤酶活性
  • 4篇退田还湖
  • 4篇微生物
  • 3篇代谢能
  • 3篇铀矿
  • 3篇植物
  • 3篇生长猪
  • 3篇土壤呼吸
  • 3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33篇西南科技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亚...
  • 1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成...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教育部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市生态环...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魁北克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陕西省农牧良...

作者

  • 61篇杨刚
  • 12篇董发勤
  • 11篇刘明学
  • 9篇谢永宏
  • 8篇陈槐
  • 6篇任勃
  • 6篇刘建亮
  • 5篇侯志勇
  • 5篇印遇龙
  • 5篇黄晶
  • 5篇何辉超
  • 5篇何奕忻
  • 4篇黄继山
  • 4篇李峰
  • 4篇黄瑞林
  • 4篇王克林
  • 4篇聂小琴
  • 3篇秦先燕
  • 3篇高永恒
  • 3篇吴宁

传媒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5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6
2009年
以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不同恢复模式下(恢复自然水域、种植芦苇、种植杨树)的典型堤垸(青山垸、官垸和小集成)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相邻堤垸农田生态系统(水田、旱田)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比较,揭示不同退田还湖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水田、旱田相比,在表层土壤中,以种植杨树为恢复方式的小集成样地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其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以种植芦苇为恢复方式的官垸样地的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所下降,其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恢复自然水域的青山垸样地中,除磷酸酶活性下降外,其他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4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退田还湖后系统恢复模式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杨刚谢永宏陈心胜侯志勇李峰
关键词:退田还湖酶活性土壤有机质
一种羊肚菌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肚菌菌株,该羊肚菌菌株命名为粗柄羊肚菌OL‑Y‑B(Morchella crassepsis strain OL‑Y‑B),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81...
赵世伟余仲东彭博杨刚
文献传递
UV-B辐射增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2011年
综述了近年来UV-B辐射增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树木生长、森林生态系统竞争平衡与群落动态、生态系统营养分配以及UV-B辐射增强对林木的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概述。针叶树、耐荫树种以及高海拔区的植物对UV-B辐射忍耐性较强。在UV-B辐射增强背景下,阔叶树种、阳生树种可能会提早退出植物群落;高海拔地区的群落结构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严重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与更新。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分配也会因UV-B辐射增强造成植物体内C、N平衡的改变而改变。UV-B辐射增强对林木生长、系统营养分配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定论,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UV-B辐射增强背景下,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种间关系、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协同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并长期监测。
杨刚程颂于慧
关键词:群落演替
川中丘区主要水稻栽植品种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2019年
为了解川中丘区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品种间差异,筛选高产低环境影响的水稻栽植品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区5个优势籼稻品种的5个生长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和收割后)温室气体(CH 4、N 2O、CO 2)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温室气体排放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CH 4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排放最高,N 2O和CO 2排放则在种间差异较大。5个品种增温潜势依次为‘蓉18优188’>‘川农优3203’>‘宜香优1108’>‘川农优498’>‘F优498’。水稻收割后若未及时翻耕和排水,将会增加水稻整个生长期的CH 4排放通量,可见,再生稻也是一个CH 4“源”。建议在水稻收割后及时对田地进行翻耕排水以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
白银萍胡云龙彭友林杨国涛蒋芬李川海江波杨刚胡运高
关键词:水稻品种温室气体
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
开采将原本深埋在地下的大量含放射性铀矿石提升到地面,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潜在危害,开采产生的废石和尾矿渣中铀及其全部子体的量平均为(1~3&#215;10-4)g/g,为正常土壤本底值的4~10倍.本研...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
关键词:铀矿重金属元素
青藏高原泥炭地水位下降促进土壤碳积累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0
2022年
酚类物质作为泥炭地重要的碳分解抑制剂,植被作为泥炭地关键的碳输入来源,它们在土壤碳(可溶性有机碳(DOC)等)周转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植被群落结构、酚类物质以及DOC含量对水位波动的响应存在较大争议。因此,为明确泥炭地水位下降对植被群落结构、酚类物质以及DOC含量的影响并探明三者间的潜在联系,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红原县日干乔地区3处不同地下水位泥炭地(水位由高到低依次为S1(-1.9 cm)、S2(-10 cm)、S3(-19 cm)样地),调查不同水位条件下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酚类物质及土壤碳含量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S1到S3样地水位下降促进土壤DOC显著增加(P<0.05),土壤总碳从S1到S2显著增加(P<0.05),而从S2到S3无显著差异;(2)泥炭地水位下降促使禾本科(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莎草科(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乌拉草Carex meyeriana)植物大量出现,植被群落高度显著增加(P<0.05)。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由153.67 g/m^(2)增加至649.22 g/m^(2),地下生物量由1067.52 g/m^(2)增加至3424.78 g/m^(2),植物体地上地下部总酚分别增加34.58%和13.17%(P<0.05)。这将有可能促进植物输入更多碳进入土壤系统;(3)随水位下降,土壤总酚、水溶性酚以及多元酚分别增加29.06%、542.87%和110.56%(P<0.05)。一元酚呈先增加后减少,但总体仍表现为增加,二元酚无明显变化;(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一元酚和多元酚能显著促进DOC和总碳积累(P<0.05),二元酚对DOC和总碳的积累影响不显著。以往的研究认为水位下降会加速碳流失,但本研究发现这样的流失似乎被植物以及酚酸的作用所抵消。故此,对泥炭地碳循环的研究应关注土壤-植物整个系统并考虑土壤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曾嘉陈槐刘建亮杨随庄严飞曹芹杨刚
关键词:泥炭地植被酚类物质可溶性有机碳
长期升温对川西北树线交错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7年
【目的】了解长期升温对高寒地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顶式生长室在川西北树线交错带进行原位模拟增温,研究长期升温对5种土壤酶(淀粉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长期升温极显著增加树线交错带的酸性磷酸酶活性(P<0.001),对其他几个酶的影响较小,但能促使土壤酶活性趋于稳定;在0~10 cm土壤中,长期升温显著降淀粉酶活性(P<0.005)、极显著降低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P<0.001)、极显著增加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01);长期升温对10~20 cm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基本相反。【结论】长期升温对树线交错带土壤酶活性的有明显影响,这种影响与酶的种类和土壤深度有关。
胡四维龙瑞雨任万红何小清杨占彪杨刚鲜骏仁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酚类物质对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泥炭地有着丰富的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泥炭地急剧退化并加速了碳输出过程。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调控泥炭地碳输出过程。然而,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改变对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探明影响泥炭地碳输出的关键酚类物质及其调控因子,是揭示退化泥炭地碳输出机理的关键。论文综述了酚类物质在泥炭地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碳输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泥炭地碳输出概况;2)酚类物质在泥炭地碳输出中的作用;3)泥炭地退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在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存在较大分歧。文献综述分析了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通过影响酚类物质,调控土壤生物学过程来驱动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作用机理,为退化泥炭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刚温晓荣白银萍芦静刘银占
关键词:泥炭地酚类物质碳循环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土壤特性具有时空变异性,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异具有深刻影响。退田还湖是人为改变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产生深刻影响,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土壤质量变化的长期动态监测和研究是评价“退田还湖”工...
杨刚
关键词:退田还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
文献传递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问题及保护措施被引量:42
2007年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谢永宏王克林任勃杨刚李峰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环境生态保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