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丽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护理
  • 3篇监护
  • 2篇原菌分布
  • 2篇术后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耐药
  • 2篇监护病房
  • 2篇干预
  • 2篇病房
  • 2篇病原菌
  • 2篇病原菌分布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韧性
  • 1篇信念模式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机构

  • 9篇南阳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吴永丽
  • 3篇安红征
  • 1篇孙婧

传媒

  • 3篇北方药学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18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压氧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我院9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均行微创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HBO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4%(45/47)高于对照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64%(5/47)低于对照组29.79%(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吴永丽
关键词:高压氧预见性护理急性脑出血
强化心理干预联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干预联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11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心理干预联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尊量表(SES)、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炎症性肠病感知病耻感量表(PSS-IBD)、生活质量量表(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营养状态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1周、2周,观察组PSS-IB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RISC评分、SES评分、IBD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BD患者实施强化心理干预联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减轻病耻感,提高心理韧性,改善负性情绪。
安红征吴永丽孙婧贾玮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强化心理干预健康信念模式心理韧性病耻感
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运动能力及疲劳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术后离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高运动耗能、低运动耗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式早期运动干预可促进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增强其运动耐量,减轻术后疲劳感。
吴永丽安红征王进兴逵云潜
关键词:胃癌术后恢复疲乏
对一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探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对一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情况和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在对这例患者进行抢救期间,我院对其进行了全面护理。治护结束后,观察这例患者抢救的效果。结果 :经过及时的抢救和全面的护理,这例患者痊愈出院,且未留下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进展,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吴永丽
关键词:百草枯抢救全面护理
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均并发呼吸道感染,按照抗生素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n=39)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9),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I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CHEI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呼吸道感染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法,清除细菌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呼吸能力,具有显著价值。
吴永丽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干预
重症监护室肺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肺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诊治的重症监护室肺癌患者中抽取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1)本组肺癌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是14.57%,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构成比高达50.98%,高于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2)本次研究中的26株革兰氏阴性菌对于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但对不同药品的耐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肺癌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并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应根据临床症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进一步播撒。
吴永丽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癌病原菌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100例的耐药菌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100例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菌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检测,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结果:100例患者均对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共分离115株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所有病原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低,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以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7.39%、96.52%和93.04%。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从其耐药性分析可以看出,在临床治疗中应首选伏立康唑、氟胞嘧啶以及两性霉素B,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吴永丽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菌
间断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间断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100例重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仰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间断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不同时间呼吸力学指标[包括肺顺应性、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肺血管功能[包括右心房压(PRA)、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跨肺梯(TPG)、肺血管阻力(PVRi)]、动脉血气水平[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pH值]。结果:通气24 h后,两组肺顺应性、PRA、PAWP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通气24 h后,两组PEEP、TPG、PVRi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通气24 h后,两组PaO_(2)、SaO_(2)、PaO_(2)/FiO_(2)、pH值、PaCO_(2)、FiO_(2)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断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重度ARDS患者通气支持时的肺部呼吸力学指标,有利于肺血管功能的改善,从而促进患者的氧合状态和血气恢复,但对mPAP无改善作用。
安红征周建伟吴永丽
关键词:氧合状态
对ICU的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护理对预防其呼吸肌疲劳的效果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对ICU的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护理对预防其呼吸肌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9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和早期护理组(46例)。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早期护理组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MRC评分及其呼吸肌疲劳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早期护理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MRC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呼吸肌疲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的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呼吸肌的肌力,降低其呼吸肌疲劳的发生率。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吴永丽
关键词:ICU呼吸肌疲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