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晓娜 作品数:8 被引量:3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脂氧素A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红肿消)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脂氧素A4(LXA4)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 mL(3~5×10~9CFU/mL)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h用红肿消2 mL换药,治疗组用红肿消2 m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换药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3、7、14、18 d心脏取血2 mL,ELISA法检测血浆内HMGB1、LXA4的表达。结果治疗3 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MGB1含量较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治疗组、治疗组HMGB1含量较高(P<0.01或P<0.05)。治疗3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LXA4含量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治疗组LXA4含量较低(P<0.01)。治疗18 d,对照组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LXA4含量升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箍围法(红肿消)可提高大鼠血浆内LXA4的表达,主要参与早期炎症抑制作用,同时可能通过缩短炎症反应进程、在治疗早期提前促使HMGB1的释放并抑制中后期HMGB1的释放和(或)阻止HMGB1的促炎活性,从而有效促进护场形成。 刘婷婷 朱朝军 徐强 张朝晖 张杨 王婉莹 冀晓娜 郭悦 赵丽坤关键词:皮肤脓肿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脂氧素A4 负压引流结合中药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及护场理论初探 被引量:1 2019年 感染是阻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出现了各种耐药,甚至多重耐药菌株,因此,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护场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负压引流手段排出有害渗出液,同时结合中药外用,能够达到显著促进感染性创面达到局限,最终加速创面封闭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护场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结合负压引流与中药外用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实际应用,对中医外治理论实践结合做一初步探讨。 冀晓娜 张朝晖关键词:负压引流 中药外用 感染性创面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在护场理论指导下应用箍围药红肿消酊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采用于采用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mL(3~5×10^9cfu/mL)复制皮下脓肿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换药;西药对照组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红肿消预处理组于制模后4h用红肿消2mL换药;红肿消治疗组制模出现硬肿后用红肿消2m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cm。各组均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皮肤温度、脓肿波及范围和形成时间、创面破溃及愈合时间,疮周经皮氧分压(TcPO2)的变化。结果①制模后大鼠活动量减少,食欲变差,进食减少,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②给药后3d起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值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g:8.75±9.85比31.67±7.92,P〈0.01),持续到给药后18d(g:27.13±11.70比98.00±8.94);给药后18d,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体质量增加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g:53.28±19.69、49.12±7.23、44.71±12.42比27.13±11.70,均P〈0.05)。③给药后3d起,模型组脓肿周围皮肤温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33.75±0.68比35.03±0.41,P〈0.01),持续到给药后10d(℃:34.30±0.35比35.03±0.41,P〈0.01);给药后14d时,红肿消预处理组温度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33.97±0.83比35.10±0.57、35.01±0.68、35.25±0.23,均P〈0.01),红肿消治疗组温度较预处理组明显升高(℃:34.87±0.94比33.97±0.83,P〈0.05)。④给药后13、15、17d,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 张朝晖 朱朝军 张杨 徐强 郭悦 赵丽坤 刘婷婷 王婉莹 冀晓娜关键词:皮肤脓肿 莫匹罗星软膏 基于疮面“恋邪”现象探析生肌油膏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8 2020年 "恋邪"是指正化为邪,二者融为一体,发挥原有"邪"的危害,从而使疾病缠绵难愈。疮面"恋邪"使得疮面的愈合由顺转逆,其主要与生肌油膏的不规范使用有关。通过对疮面"恋邪"及生肌油膏合理应用的理论探索,结合古籍文献及临床实践对疮面"恋邪"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应防止生肌油膏的过早、过度以及单一应用,为中医外科合理应用生肌油膏提供思路。 徐强 卢旭亚 冀晓娜 张朝晖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煨脓长肉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IL-10、IL-1β的影响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 h红肿消2 m L换药,治疗组红肿消2 m 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换药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3、7、14、18 d心脏取血2 m 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内IL-10、IL-1β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的IL-10含量与空白组比较都呈增加趋势,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IL-10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组IL-1β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呈升高趋势,与空白组IL-1β含量相比,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各组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预治疗组数值下降明显,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与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IL-1β含量持续升高,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呈下降趋势接近正常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18 d时,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模型组呈上升趋势,各组IL-10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 张朝晖 马静 朱朝军 张杨 徐强 郭悦 赵丽坤 刘婷婷 王婉莹 冀晓娜关键词:白介素-10 白介素-1Β 完全脱细胞人羊膜联合生肌液抑制兔慢性皮肤溃疡形成的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观察完全脱细胞人羊膜(thoroughly acellular human amniotic membrane,TAHAM)联合生肌液对白兔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cutaneous ulcers,CCUs)形成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日本大耳白兔,制作CCUs模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肌象皮膏组、TAHAM组、TAHAM生肌象皮膏组及TAHAM生肌液组,观察白兔存活情况、疮面愈合时间、疮面大体及HE染色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疮周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情况。【结果】观察期间各组白兔均正常存活,TAHAM生肌液组愈合时间最短,相较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时TAHAM生肌液组HE染色显示疮面炎症反应最轻,且愈后HE染色显示细胞排列最整齐。观察期间各组IL-1β呈逐渐下降趋势,且14 d及21 d时TAHAM生肌液组IL-1β水平最低;观察期间各组VEGF、EGF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治疗第14天及21天时TAHAM生肌液组VEGF、EGF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TAHAM与生肌液相结合,既可以避免生肌象皮膏的恋邪作用,又能利用偎脓长肉及组织工程支架作用,减轻局部炎性反应,促进疮面新生血管及上皮细胞形成,最终加速疮面愈合,避免溃疡慢性化,为生物材料与外用中药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徐强 冀晓娜 卢旭亚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 生肌象皮膏 生肌液 基于护场理论探讨红肿消酊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创周组织IL-10,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护场理论指导下红肿消酊剂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创周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匹罗星软膏组及红肿消酊剂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 mL(3×10~9~5×10~9cfu·mL^(-1))建立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换药,莫匹罗星软膏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2 g外涂换药,红肿消酊剂组采用红肿消2 mL换药,用药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换药1次/d。分别于治疗3,7,14,18 d取距离大鼠创面创周1,2,3 cm组织,观察大鼠创面脓肿局限及愈合时间,并检测IL-10,IL-1β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肿消酊剂组能够缩短脓肿局限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P<0.05,P<0.01),红肿消酊剂组与莫匹罗星软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红肿消酊剂组距离创周不同范围组织中IL-10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呈上升趋势,高于莫匹罗星软膏组及模型组,红肿消酊剂组治疗早期IL-1β水平低于莫匹罗星软膏组及模型组(P<0.05,P<0.01)。结论:红肿消酊剂箍围能够提高IL-10水平,并在脓肿形成早期抑制组织内IL-1β表达,从而能够有效减轻脓肿局部炎症反应,促进脓肿局限及创面愈合,为护场形成提供条件。 徐强 朱朝军 张杨 郭悦 赵丽坤 王婉莹 刘婷婷 冀晓娜 张朝晖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生肌象皮膏“恋邪”作用对兔皮肤疮面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生肌象皮膏"恋邪"作用对兔皮肤疮面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平均分为空白生肌组、醋酸凡士林组、醋酸生肌浅组、醋酸生肌深组4组。观察换药期间白兔大体状况、血白细胞水平及疮面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观察期间醋酸生肌浅组白兔死亡率最高,各组中仅醋酸生肌浅组最小体质量与同组第0天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第12天醋酸生肌浅组白细胞水平达(16.35±2.87)×10~9/L,与其余各组最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醋酸生肌浅组第4、8天和第12天病理提示为坏死性筋膜炎,且坏死深度随时间逐渐加深。结论:当疮面存在"邪"时,如疮面缺血或相对缺血且生肌象皮膏不能直接与疮面基底血运发生"药疮交互"作用时则可发生"恋邪"。 卢旭亚 徐强 冀晓娜 张朝晖关键词:生肌象皮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