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旭 作品数:9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颅脑损伤患儿低钠性多尿的原因分析及诊疗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儿低钠性多尿的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过程,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20例诊断为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10例诊断为中枢性尿崩(CDI),10例诊断为CSWS合并CDI。在积极治疗原发颅脑损伤的基础上,给予补液补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去氨加压素、氢化可的松等治疗,CSWS患儿中治愈18例(90.00%),死亡2例(10.00%),CDI患儿中治愈8例(80.00%),永久性尿崩未愈1例(10.00%),死亡1例(10.00%),CSWS合并CDI患儿中治愈7例,死亡3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儿低钠性多尿原因有多种,应尽早监测血钠、24小时尿钠、血渗透压及尿液渗透压,辨明原因,对症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陈思慧 吴文旭 王薪媚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 脑性耗盐综合征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应用纤支镜技术检查和治疗,明确病因并采用肺泡灌洗及注药局部治疗,另选取同期就诊的31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68例患儿中单纯炎性改变42例(61.76%),支气管异物14例(20.59%),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2.94%),支气管软化2例(2.94%);支气管狭窄2例(2.94%);气管内肿瘤2例(2.94%);声门息肉1例(1.47%)。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学检查,阳性率26.19%。纤支镜检查纠正7例(10.29%)临床误诊漏诊。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61.29%,治疗后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88%与对照组25.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技术在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中具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梁艺耀 林文朝 吴文旭关键词:纤支镜 小儿 诊治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74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压分压、酸碱度分别为(86.73±16.45)mm Hg、(7.38±0.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4±14.33)mm Hg、(7.25±0.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9.32±7.11)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39±9.48)mm Hg(P〈0.05)。观察组的并发生发生率为18.9%略高于对照组的10.8%,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阻止肺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吴文旭 梁艺耀 林捷 宋春燕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广东省湛江市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湛江市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我院120例早产儿进行代谢性骨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观察早产儿中代谢性骨病发病率、治疗前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患儿发育情况及骨折率。结果:120例早产儿中发生代谢性骨病的患儿共计12例,发病率为10.00%,其中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组中共有5例代谢性骨病患儿,发病率为19.23%,在低出生体重儿组中共有7例代谢性骨病患儿,发病率为9.33%,正常体重组患儿无代谢性骨病发生;12例代谢性骨病患儿身长、体重、头围在治疗后明显增长,骨折率显著降低。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发生率最高,经治疗后代谢性骨病患儿发育情况及骨折率均得到显著改善。 吴文旭 陈思慧 黎清虎关键词:早产儿 代谢性骨病 发病情况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患儿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影响 2020年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患儿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2例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其中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综合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干预期间综合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患儿的施治过程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可显著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明显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杨妙玲 郑洪女 吴文旭 袁晓玲关键词:综合护理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治疗 干预效果 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神经节甘脂治疗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治疗)和观察组(神经节甘脂治疗),每组各44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各因子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行为评分、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以及反射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L-6以及TN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神经节甘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神经行为情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炎症因子,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吴文旭 梁艺耀 黎清虎 林文朝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损伤 新生儿 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和观察组(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各75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和89.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胆红素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弥补了光疗的不足。 吴文旭 梁艺耀 林捷 宋春燕关键词:光疗 熊去氧胆酸 新生儿 黄疸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6例呼吸暂停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及氧疗时间,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力量表评估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与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PD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48 h内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氧疗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MDI、P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3%(25/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明显缩短氧疗时间,促进患儿脑神经发育,疗效较好。 吴文旭 梁艺耀关键词:氧疗 早产儿 脑神经发育 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耐氨苄西林舒巴坦金黄色葡萄球组设为观察组共52例,其余为对照组共34例。观察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g G、Ig M浓度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L-2、Ig M浓度分别为(10.28±1.45)μg/L、(0.17±0.06)g/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Ig G浓度及NK细胞活性分别为(12.79±5.23)g/L、(52.37±11.26)%,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预后良好,值得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吴文旭 梁艺耀 林捷 宋春燕关键词:万古霉素 新生儿败血症 免疫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