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海明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9篇食管
  • 7篇肺癌
  • 7篇META分析
  • 6篇肿瘤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非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 5篇手术
  • 5篇基因
  • 4篇预后
  • 4篇食管鳞状
  • 4篇食管鳞状细胞...
  • 4篇切除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机构

  • 29篇兰州大学第二...
  • 5篇兰州大学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冯海明
  • 25篇李斌
  • 17篇敬涛
  • 14篇王成
  • 10篇杨建宝
  • 9篇孟于琪
  • 8篇蒋鹏
  • 8篇马建兴
  • 7篇宋铁牛
  • 4篇赵晔
  • 3篇张少博
  • 3篇魏小平
  • 2篇高华
  • 2篇李敏
  • 2篇张建华
  • 2篇张祎年
  • 2篇李峤
  • 2篇潘亚文
  • 2篇段磊
  • 2篇李杰

传媒

  • 13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探究PKIG与肺鳞癌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从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传统治疗方法中生存获益有限。免疫疗法作为肺癌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然而,仅有一部分患者能够从中获益,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以筛选优势人群。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原始数据,利用R软件和TIMER数据库筛选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免疫预后相关基因。在TCGA和GEO数据库中研究了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软件和TISIDB数据库对目标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及与肿瘤免疫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我们筛选出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γ(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gamma,PKIG)这个免疫预后相关基因,PKIG在LUSC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并对LUS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KIG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富集在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等过程。PKIG的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r=0.340,P<0.001)。此外,PKIG还与LUSC中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C-C motifligand 2,CCL2)(r=0.503,P<0.001)、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r=0.386,P<0.001)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r=0.492,P<0.00l)等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CD1)(r=0.359,P<0.00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r=0.375,P<0.00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ITIM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s,TIGIT)(r=0.305,P<0.001)等免疫抑制剂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LUSC免疫预后相关基因PKIG,P
刘晴李海天李斌任美玉李镇清陈玉珍郑智中孟于琪冯海明
关键词:肺肿瘤生物信息学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估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nICT)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行McKeown食管切除术的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ICT分为nICT组、单纯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并评估nICT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术后病理缓解率,记录nICT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95例患者,其中nICT组59例,单纯手术组13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相比单纯手术组手术时间(303.3±69.7)min,nICT组的手术时间(357.7±89.9)min明显延长(P<0.001);2组间R0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60 d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T组的ORR为64.4%,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8.8%,主要病理缓解率为39.0%,nICT期间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无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nICT后行食管切除术未增加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且不良事件可控,是局部晚期ESCC安全、可行的治疗模式。
陈玉珍任美玉李斌王成蒋鹏孟于琪冯海明蔺军平余琦瑶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切除术
单发纯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转移癌一例
2024年
报道1例乳腺癌肺转移32岁女性患者,以单发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病变为表现。虽然术前诊断不准确,但患者接受了合理的术前检查和手术治疗。由于不同的治疗策略和目的,区分非典型转移瘤与原发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果在CT上发现新的GGO,有恶性肿瘤史的患者应考虑有转移可能性。此外,应适当缩短CT随访间隔,根据多学科团队建议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治疗。
敬涛宋铁牛魏小平冯海明张少博王成蒋鹏李斌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瘤手术病例报告
胸腺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胸腺瘤是侵袭性和持续性的非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广泛被认可的治疗方法,手术指征、长期预后、胸腺瘤术后放疗的效果等均不明确。一些回顾性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对于第一阶段的胸腺瘤,手术完全切除即可;对于第二阶段的胸腺瘤,术后放疗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示。对于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胸腺瘤,术后放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50 Gy剂量的放疗适用于微小肿瘤,而更高剂量的放疗则适合于较大的肿瘤。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对于放疗在胸腺瘤治疗中到底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其最佳治疗方案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慎重对待。
马建兴冯海明敬涛李斌王成张建华
关键词:胸腺瘤辅助放疗手术
全身多发性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及相关文献回顾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MSFT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复习相关文献报告。结果:此例为61岁男性患者,主因胸闷、活动后气喘,伴咳嗽、咳痰半月,原发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双肺散在发生,且于胸前壁、口腔、左侧丘脑、心包前区、脾脏及腹膜后等可见肿瘤生长。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瘤镜检:组织之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束状、席纹状、波浪状,瘤细胞丰富,密集,胞核增大、深染、异型,核分裂>4/10 HPF,部分有出血、坏死及黏液变,黏液变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vimentin(+),CD99(+)、EMA(+/-),不表达S-100、Bcl-2、CKp、h-caldesmon、CK8/18、desmin,Ki67阳性细胞数50%。结论:M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常需与恶性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胸膜间皮瘤、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滑膜肉瘤、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相鉴别。MSFT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孤立性病变首选手术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不可切除患者放化疗效果欠佳。除此之外,针对该病全身多器官发病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等特点,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并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尽可能使诊断准确化及患者获益最大化。
杨建宝冯海明赵晔马建兴敬涛王成
关键词: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DDX46基因调控TE-1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索DDX46基因与TE-1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荧光标记shRNA慢病毒转染TE-1食管鳞癌细胞敲减DDX46基因为实验组(shDDX46组),空载体转染为对照组(shCtrl组)。镜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评价细胞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分别检测DDX46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敲减效率。采用划痕实验、侵袭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DDX46基因敲减前后TE-1食管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经典通路分析探讨信号通路的变化,进一步通过WB检测纤连蛋白表达,探讨DDX46在食管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 shRNA慢病毒转染TE-1食管鳞癌细胞后DDX46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划痕实验提示shDDX46组TE-1食管鳞癌细胞在划痕后8 h细胞迁移率相比shCtrl组明显降低(P=0.001)。侵袭实验表明shDDX46组TE-1食管鳞癌细胞在培养24 h后侵袭细胞数量低于shCtrl组(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hDDX46组在24 h观察点的转移细胞数少于shCtrl组(P<0.001)。经典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整合素信号通路活性被抑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敲减DDX46基因后与细胞黏附相关的纤连蛋白表达下降11%。结论 DDX46基因与TE-1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行为相关,敲减DDX46基因可能是通过下调整合素通路信号,降低细胞黏附性及细胞骨架重构,从而抑制食管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
蔺军平孟于琪李斌冯海明李政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整合素
PD-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5.1软件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3 378例食管鳞癌患者。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均为12分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细胞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190/504)和41.7%(1 407/3 378)。PD-L1在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412/987)。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OS)低于低表达组[HR=1.30,95%CI(1.01,1.69),P=0.04]。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O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HR=0.65,95%CI(0.53,0.80),P<0.000 1]。结论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在食管鳞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是食管鳞癌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
余琦瑶李斌冯海明蔺军平尹泚李政李璇孙移明毛文杰李杰肖翠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系统评价/META分析
敲减DDX46后食管鳞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DDX46基因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DX46基因敲减前后食管鳞癌TE-1细胞中全基因mRNA表达丰度,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表达谱筛选的其中6个差异基因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定量分析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按照表达差异倍数之绝对值≥2,且P<0.05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差异基因1006个,其中表达下调基因644个,表达上调基因362个。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增殖、凋亡、黏附、能量代谢及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为重要节点分子。qRT-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验证符合率为100%。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挖掘DDX46敲减后食管鳞癌基因芯片数据,为进一步研究DDX46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李斌李政尹泚蔺军平杨建宝朱多杰冯海明敬涛
关键词:食管鳞癌基因芯片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与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中国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80%-85%。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中的疗效已成为共识,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neo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nICT)在早中期NSCLC中显示出来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nICT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抑制剂联合含铂两药新辅助治疗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就诊的85例确诊可切除ⅢA、ⅢB期患者,分为nICT组(n=32)和单纯手术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并评估n ICT组的影像学缓解率、病理学缓解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T组选择开胸方式比单纯手术组发生率高(P=0.00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R0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T组与单纯手术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5%和2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nICT组中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rate,ORR)为84.38%,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5例(15.63%),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22例(68.75%),病理性完全缓解(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pCR)15例(46.88%),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alreaponse,MPR)11例(34.38%)。nICT治疗期间,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共12例(37.50%),无不良反应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而且,n ICT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nICT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NSCLC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控,是局部晚期可切除NSCLC安全、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模式
李海天刘晴李斌陈玉珍蔺军平孟于琪冯海明郑智中惠一鸣
关键词:肺肿瘤
DDX46基因对裸鼠食管鳞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DDX46基因沉默后食管鳞癌Eca-10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变化,在活体动物模型中进一步研究DDX46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健康雌性BALB/c裸鼠25只随机分为3组。应用RNA干扰技术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获得DDX46基因沉默的慢病毒颗粒(实验组:DDX46-shRNA-LV,n=10)及空载体慢病毒颗粒(对照组:Control-LV,n=10),分别感染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每只4×10~6个细胞量注射至BALB/c裸鼠右腋皮下;以人永生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et-1A为空白对照组(n=5),每侧4×10~6个细胞量分别注射至BALB/c裸鼠双侧腋皮下。检测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活体成像仪观察各组荧光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DDX46基因沉默后移植瘤组织凋亡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沉默DDX46基因使裸鼠移植瘤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生长减缓(P<0.001);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DDX46-shRNA-LV组荧光区总荧光表达量和平均荧光表达量均明显低于Control-LV组(P<0.001);Het-1A细胞接种裸鼠不成瘤。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沉默DDX46基因使移植瘤DDX4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沉默DDX46基因可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而发挥抑瘤作用。
李斌宋铁牛蒋鹏杨建宝朱多杰蔺军平冯海明敬涛
关键词:食管鳞癌移植瘤凋亡活体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