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ⅠA1(LVSI+)~ⅡA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RWS)条件下ⅠA1(LVSI+)~ⅡA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方法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中筛选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ⅠA1(LVSI+)~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RWS及倾向评分匹配(PSM1∶1)的方法,通过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经初步筛选纳入ⅠA1(LVSI+)~ⅡA1期子宫颈癌14 445例,其中腹腔镜组4977例,开腹组9468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 89.90%vs. 91.40%,P=0.388),但腹腔镜组5年无瘤生存率(DFS)低于开腹组(DFS:85.10%vs. 87.60%,P<0.001),腹腔镜手术是患者死亡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53,95%CI 1.078~1.455,P=0.003;HR=1.355,95%CI 1.213~1.514,P<0.001);1∶1匹配后两组分别纳入4959例,腹腔镜组5年OS、DFS均低于开腹组(OS:89.70%vs. 92.10%,P=0.030;DFS:84.90%vs. 88.40%,P<0.001),腹腔镜手术是患者死亡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00,95%CI 1.096~1.542,P=0.003;HR=1.373,95%CI 1.209~1.560,P<0.001)。(2)进一步限定行QM-B型或QM-C型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共13 431例,其中腹腔镜组4750例,开腹组8681例;匹配前两组的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 89.90%vs. 91.30%,P=0.370),但是腹腔镜组5年DFS低于开腹组(DFS:85.10%vs. 87.60%,P=0.001),腹腔镜手术是患者死亡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39,95%CI 1.062~1.445,P=0.006;HR=1.349,95%CI 1.204~1.512,P<0.001);1∶1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4732例,腹腔镜组5年OS、DFS均低于开腹组(OS:89.90%vs.92.30%,P=0.017;DFS:84.80%vs. 88.40%,P<0.001),腹腔镜手术是患者死亡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92,95%CI 1.084~1.539,P=0.004;HR=1.352,95%CI1.186~1.541,P<0.001)。结论 RWS条件下从手术途径方面进行多层次对比分析发现,ⅠA1(LVSI+)~ⅡA1期子宫颈癌腹腔镜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手术是复发/死亡的
- 马骏陈晓林王倩青刘萍段慧李朋飞王绍光张伟峰李明伟方梓羽孔燕香宾晓农郎景和陈春林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开腹手术
- ⅡA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ⅡA2期子宫颈癌长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筛选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真实世界研究及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通过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对两组的长期肿瘤学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初步筛选纳入ⅡA2期子宫颈癌1575例,腹腔镜组394例,开腹组1181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和5年无瘤生存率(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5.48%vs.83.33%,P=0.505;DFS:78.02%vs.78.76%,P=0.578);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1∶2 PSM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389例和74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5.62%vs.83.79%,P=0.612;DFS:78.52%vs.79.25%,P=0.772);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2)进一步限制纳入手术类型为QM-B型或QM-C型子宫切除的病例后,腹腔镜组379例,开腹组1067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7.11%vs.84.53%,P=0.573;DFS:79.02%vs.79.81%,P=0.585),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1∶2 PSM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371例和71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7.27%vs.86.00%,P=0.382;DFS:79.48%vs.81.89%,P=0.365);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子宫颈癌患者死亡以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从手术途径方面进行多层次对比分析显示,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长期肿瘤学结局无差异。
- 陈春林赵卫东陈晓林段慧王倩青詹雪梅戴恩成刘瑞磊范辉健陈嘉铭黎志强宾晓农郎景和刘萍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 一种靶向宫颈癌肿瘤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及近红外双模态显影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靶向宫颈癌肿瘤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显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公开了一种显影剂,由纳米颗粒和靶向宫颈癌细胞小分子糖苷偶联而成。本发明提供的显影剂具有穿透深度高、灵...
- 段慧陈春林刘萍李朋飞李慧敏陈晓林张梦丹尹倩
- 基于大数据的2018年FIGO子宫颈癌新分期ⅡA1期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比子宫颈癌FIGO 2018新分期ⅡA1期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肿瘤学结局,探讨2018年FIGO新分期下ⅡA1期子宫颈癌的治疗策略。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项目大数据库(1538项目数据库),分别纳入接受直接开腹手术(ARH组)、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手术(NACT组)和根治性放化疗(R-CT组)治疗的FIGO 2018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结果(1)基于1538项目数据库,共纳入FIGO 2018ⅡA1期子宫颈癌1724例,包括ARH组(n=1308)、NACT组(n=193)和R-CT组(n=223),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ARH组48个月,NACT组43个月,R-CT组31个月)。(2)在整体队列中对3组进行生存分析显示,3组之间总体的5年OS和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RH组5年OS和DFS虽均优于NA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92.5%vs.89.6%,P=0.073;DFS:87.9%vs.87.7%,P=0.562);R-CT组的5年OS和DFS均较ARH组(OS:80.9%vs.92.5%,P<0.001;DFS:74.4%vs.87.9%,P<0.001)和NACT组(OS:80.9%vs.89.6%,P=0.04;DFS:74.4%vs.87.7%,P=0.003)差。(3)Cox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ARH,R-CT是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死亡和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S:HR=1.675,95%CI 1.342~2.091,P<0.001;DFS:HR=1.537,95%CI1.286~1.837,P<0.001),ARH和NACT之间的死亡和复发/死亡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HR=1.713,95%CI0.994~2.953,P=0.053;DFS:HR=1.118,95%CI 0.697~1.793,P=0.645)。结论初始治疗为ARH和NACT可使FIGO 2018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预后获益最大,R-CT不利于其肿瘤学预后,从卫生经济学角度ARH是ⅡA1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陈晓林段慧赵宏伟孙立新王莉康山倪妍陈必良崔竹梅宾晓农郎景和郎景和刘萍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
- 子宫颈癌手术治疗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之QM-C2型广泛性子宫切除篇被引量:3
- 2022年
- 手术是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国际指南,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是子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术式^([1-3])。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项目数据库研究显示^([4]),数据库内47家医疗机构2004—2018年连续住院的63926例各期子宫颈癌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者为48727例,非手术病例15199例;其中早期子宫颈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更高。
-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人工智能专业组黎志强陈晓林陈春林郎景和
- 关键词:子宫颈癌手术子宫切除
- ⅠA1(LVSI+)~ⅠB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长期肿瘤学结局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ⅠA1(LVSI+)~ⅠB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应用真实世界及1∶2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比较匹配前后ⅠA1(LVSI+)~ⅠB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5年总体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结果(1)将10821例符合初始入组条件的ⅠA1(LVSI+)~ⅠB2期子宫颈癌病例分为腹腔镜组3950例、开腹组6871例,匹配前两组患者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7%vs.92.5%,P=0.325);但腹腔镜组5年DFS低于开腹组(86.1%vs.88.9%,P=0.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腹腔镜手术是患者死亡和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S:HR=1.215,95%CI 1.016~1.452,P=0.033;DFS:HR=1.132,95%CI 1.176~1.531,P<0.001)。因两组年龄、组织学类型、分期及术后病理中高危因素等存在差异,再行1∶2倾向评分匹配后发现,腹腔镜组(2341例)5年OS与开腹组(468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9%vs.92.0%,P=0.267),但腹腔镜组5年DFS仍低于开腹组(84.7%vs.88.0%,P<0.001),且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11,95%CI 1.119~1.535,P=0.001)。(2)限定QM-B型或QM-C型子宫切除术为进一步入组条件,入组腹腔镜组3792例、开腹组6370例,匹配前两组患者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0%vs.92.3%,P=0.501),但腹腔镜组5年DFS低于开腹组(85.9%vs.88.7%,P=0.003),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腹腔镜手术是子宫颈癌患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28,95%CI 1.161~1.519,P<0.001)。行1∶2匹配后腹腔镜组(2117例)与开腹组(4234例)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vs.92.1%,P=0.224),但腹腔镜组5年DFS低于开腹组(83.3%vs.88.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腹腔镜手术是子宫颈癌患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07,95%CI 1.195~1.658,P<0.001)。结论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经分层分析,ⅠA1(LVSI+)~ⅠB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组5年OS与开腹组无差异,但5年DFS低于开腹组,且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死亡及复
- 陈春林黎志强孙立新赵宏伟段慧王倩青刘木彪王晓红林忠陈晓林尹璐何芳杰宾晓农郎景和刘萍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开腹手术
- 基于CTA三维重建技术的滋养细胞疾病动脉血供特点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用于了解滋养细胞疾病动脉血供特点。方法入组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诊断为"滋养细胞疾病"且行CTA检查的患者共19例,并入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构建三维模型,并观察子宫动脉、卵巢动静脉、子宫和病灶动脉血管网及形态等。结果 19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均成功构建三维重建模型。结果显示,滋养细胞疾病组共有17例患者出现子宫动脉的增粗、迂曲(89.4%),呈典型的子宫动静脉瘘改变,12例患者出现卵巢动脉或静脉显影(63.2%);而健康志愿者组未见子宫动脉或卵巢动静脉异常(P<0.05)。此外,亦观察到滋养细胞肿瘤病灶内部具有丰富血管网。结论基于CTA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辅助诊断、了解其动脉血供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 何俊燊陈春林李朋飞段慧李维丽黎志强陈兰陈晓林Ognami Oldevie Hugueth刘萍
- 关键词:CTA三维重建滋养细胞肿瘤血供
- 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的构建与血供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利用基于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6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CTA检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4例,采集其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并通过调整阈值改变血管网显示密度,分析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即血供来源、血供类型、血流丰富程度等。结果 (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84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的呈现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子宫腺肌病病灶的血管网,三维立体观察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2)子宫腺肌病血供来源为双侧子宫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和一侧卵巢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28%(75/84)、5.96%(5/84)、4.76%(4/84)。(3)子宫腺肌病血供类型为Ⅰ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Ⅱ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均衡型)、Ⅲ型(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10%(32/84)、40.48%(34/84)、21.43%(18/84)。(4)子宫腺肌病血流丰富程度为富血流型、一般血流型、乏血流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05%(58/84)、20.24%(17/84)、10.71%(9/84)。结论利用CTA原始数据集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也可进行血供特点分析,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个体化应用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 刘萍李朋飞段慧龚时鹏许乙凯唐雷李鉴轶赵春梅何俊燊陈晓林陈春林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三维重建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