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4篇奥氮平
  • 3篇利培酮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阿立哌唑
  • 2篇代谢
  • 2篇症状
  • 2篇脂代谢
  • 2篇治疗精神分裂...
  • 2篇糖脂
  • 2篇糖脂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患...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科
  • 1篇行为症状

机构

  • 8篇上海市民政第...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作者

  • 8篇张海霞
  • 5篇刘群
  • 3篇赵畅
  • 2篇周菁
  • 1篇陈俊
  • 1篇管晓波
  • 1篇肖颖
  • 1篇徐静文
  • 1篇陈婷
  • 1篇陈莉萍
  • 1篇张琦
  • 1篇朱莉莉

传媒

  • 5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科学生活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和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BG和FIN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BG和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0.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良好疗效,但阿立哌唑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较小,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赵妮谊张海霞孙秀兰陈莉萍陈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阿立哌唑奥氮平糖脂代谢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做好科学应对
2025年
小欣,自幼父母离异,跟着不善言语的爷爷奶奶长大,因此养成了内向敏感的性格。初中以后,因学习成绩平平又不主动与同学交往,经常被同学孤立,甚至排挤,逐渐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上学、用小刀划伤自己等情况。因此,就诊于儿童精神心理科。小欣这样的病例,在精神科门诊每天都会出现。青春期是青少年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都会发生重大转变,也是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爆发期。
张海霞
关键词:父母离异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科同学交往青春期
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睡眠的影响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奥氮平治疗,联合组53例给予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睡眠质量,血浆及血清相关指标及精神症状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老年期痴呆患者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阳性及阴性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各条目及总分和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100B(S100B)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瘦素及神经肽Y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与阿立哌唑联用可有效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BDNF及血浆廋素,神经肽Y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行为症状。
张海霞张琦朱莉莉刘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氮平阿立哌唑睡眠精神行为症状
ANKK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ANKKl(rs1800497)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体质量、糖脂代谢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DNA测序法检测ANKK1 rs1800497多态性,将115例患者分为A1+组(TT+TC)56例,A1-组(CC)59例,分别于基线时及治疗后第4、8周末对研究对象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测试,于基线时及治疗后第8周末行体质量指数(BMI)、腹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比较两组间各变量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和阴性症状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第4周末,A1+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均分别低于同期A1-组(P<0.05);治疗后第8周末,A1+组阳性症状分低于同期A1-组(P<0.05)。A1+组与A1-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分组主效应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末,A1+组BMI、腹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时升高(P<0.05)。结论 ANKK1 rs1800497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尤其是阳性症状)有关联,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发生肥胖和高血糖的风险。
徐静文刘群管晓波周菁张海霞肖颖陈俊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氮平多态性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x^2=4.8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x^2=7.85、7.02、6.94、6.32、7.36、6.98,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PANSS评分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其发生率(13.89%)明显高于对照组(2.78%)(x^2=4.04,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则以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其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8%)(x^2=5.12,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4,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于利培酮,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想药物。
赵畅张海霞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和PANSS总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利培酮治疗。
张海霞刘群赵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同型半胱氨酸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障碍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96例非住院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身高、体重指数等,并进行比较。采用Achille QUS系统的超声骨强度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足跟的骨质状态,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量减少发生率为34.38%,骨质疏松症发生率48.96%,两者总发生率为83.3%。研究组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9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活动量及牛奶量等因素与骨质疏松发生有关。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体重指数越低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越大(r=0.34)。骨质疏松与活动量和饮用牛奶呈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低体重指数和少活动量患者与其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显著独立相关。结论: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已成为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问题。骨质疏松是多因素作用结果,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加大。
张海霞刘群周菁
关键词:骨质疏松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性操作测验(CPT)、成人韦氏智能量表(WAI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PANSS评分、WCST持续性错误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CST完成分类数、CPT正确反应数、WAIS数字广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利培酮,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
赵畅刘群张海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奥氮平利培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