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异型钢板
  • 1篇治疗颈椎
  • 1篇治疗颈椎病
  • 1篇融合器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定钢板治疗
  • 1篇前路
  • 1篇前路减压
  • 1篇切迹
  • 1篇椎间融合
  • 1篇椎间融合器
  • 1篇自锁
  • 1篇内骨折
  • 1篇颈前
  • 1篇颈前路
  • 1篇颈前路减压
  • 1篇颈椎
  • 1篇颈椎病
  • 1篇跟骨
  • 1篇骨折

机构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2篇邓少杰
  • 2篇刘文华
  • 2篇王璞
  • 1篇叶彩霞
  • 1篇胡永生
  • 1篇段清萍
  • 1篇周小英
  • 1篇李津
  • 1篇汪光晔
  • 1篇黄静

传媒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混合型14例;31例为单节段手术,5例为双节段手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0±1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0±15.2)m L,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1±3.4)个月。治疗前JOA评分为8.30±1.13,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16±1.07、14.33±1.01,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术前NDI为25.04±5.31,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分别为13.37±2.81、11.53±7.01,NDI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食管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发生,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和螺钉松动、断裂等,植骨融合率为100.0%。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颈椎病操作简单,融合可靠,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其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王璞汪光晔黄静邓少杰刘文华李津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
异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异型锁定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 与成效.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救治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2组,即异型锁定钢板组和异型钢板组,各组43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及其术后并发症与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显著高出许多,且异型锁定钢板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异型锁定钢板组和异型钢板组分别为81.40%(35/43)、86.05%(37/43),在并发症几率上依次为11.63%(5/43)、13.95%(6/43),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异型锁定钢板和异型钢板治疗效果均较好.
刘文华胡永生王璞段清萍周小英叶彩霞邓少杰
关键词:异型钢板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