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琪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icroRNA-143/145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microRNA(miRNA)-143/14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SD大鼠模型异位囊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模型,并在病理组织学水平进行鉴定,选取18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阴性对照组(n=6)、miR-143/145类似物组(n=6),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理,最后剖腹探查,用游标卡尺测量SD大鼠内异症模型异位囊肿的大小,比较3组间异位囊肿体积的差异,并比较3组间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SD大鼠内异症建模成功率为84%;异位囊肿体积差异:治疗后空白组囊肿体积大小为(16.38±4.19)mm^3,阴性对照组为(21.14±0.51)mm^3,miR-143/145类似物组为(5.91±1.91)mm^3,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143/145类似物组与阴性对照组比囊肿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变化: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异位病灶病理组织学形态相似,而阴性对照组与miR-143/145类似物组相比,腺体数量减少,腺体萎缩,间质细胞排列杂乱。结论:miR-143/145可以使内异症的异位病灶萎缩而达到治疗效果。 梁宗文 赵渊 项军淼 张安琪 余丹扬 段萍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与猴痘感染的相关性 2024年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很少有关于猴痘病毒感染过程是否有铁死亡相关机制参与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猴痘病毒感染与铁死亡之间可能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联系。本文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选择编号GSE(Gene expression omnibus series)36854数据集来分析并鉴定了540个猴痘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FerrDb网站收集铁死亡相关基因后,利用维恩图鉴定猴痘差异表达基因与铁死亡基因之间的13个共有基因。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后发现,共有基因主要富集在对脂多糖反应、细胞质核糖核蛋白颗粒、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参与猴痘疾病进程。利用NetworkAnalyst平台分别构建了TF(Transcription factor)⁃共有基因、共有基因⁃miRNA(microRNA,miRNA)、TF⁃共有基因⁃miRNA、共有基因相关蛋白质⁃化学物的相关互作调控网络,并探讨了共有基因与不同互作网络的密切联系。这些研究有助于探索铁死亡与猴痘病毒感染间的潜在分子机制和生物学联系,为猴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潘静怡 詹晨昕 张安琪关键词:猴痘 生物信息学 网络分析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建立可预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发生低氧血症的决策树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5 5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PACU低氧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非低氧血症组和低氧血症组。基于决策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图。结果:5 560例患者中,1 653例(29.73%)患者出现PACU低氧血症。基于训练集建立的决策树模型结果决策树生长5层,共有8个终末节点,筛选出与术后PACU低氧血症相关的6个变量:年龄、性别、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地佐辛、手术时间、麻醉医师被接班。其中患者年龄≥64岁,女性,麻醉医师被接班,术中辅助使用地佐辛、右美托咪定,非上午手术为术后PACU低氧血症的促进因素,而男性、术中辅助使用氟比洛芬酯、上午手术是术后PACU低氧血症的保护因素(P<0.05)。采用验证集数据,对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UC值为0.916,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具有良好的净获益。结论:基于决策树建立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PACU低氧血症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净获益,结构直观明了,有助于PACU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和预防低氧血症。 杜文文 李鹏 张玉 李强 张安琪 刘雪娇 齐良 莫云长关键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麻醉后恢复室 低氧血症 决策树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在非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术在非麻醉专业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临床住院医师7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超声组(35名)与传统组(35名),其中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教学,传统组根据动静脉毗邻的解剖位置进行穿刺教学。对2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比较2组医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超声组为94. 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7. 1%(P <0. 05)。传统组中有3名医师穿刺时误穿到颈内动脉,超声组未发生误穿,2组医师穿刺时间无差异,2组均无发生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运用于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能使住院医师熟练掌握颈内静脉穿刺的技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莫云长 张安琪 陈文燕 郭燕玲 王均炉关键词: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穿刺 教学方法改革 DNA损伤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根据globalcancer最新的数据表明,卵巢癌的致死率仅次于宫颈癌排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八位。众所周知,基因组DNA的稳定性对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至关重要。... 张安琪关键词:卵巢癌 DNA损伤修复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手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基于超声评估胃排空速度来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手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下肢手术患者75例,均为下午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假经皮穴位电刺激组(Sham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每组患者均在手术当日8点给予半流质试验餐。TEAS组进食后5 min开始于双侧足三里与内关穴行电刺激,刺激频率为5 Hz,刺激时间为30 min,强度为患者能忍受阈值减1 m A;Sham组在相同的穴位给予感觉阈减1 m A的电流强度;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在空腹时(T0)、进食即刻(T1)、进食后每隔半小时(T2~T6)进行超声测量,分别测定半卧位与右侧卧位胃内容物及胃排空时间。结果:在进食后,3组患者在T3、T4、T5、T6时间点胃内容物明显少于T1时的胃内容物(均P<0.05);在T4、T5、T6时间点,TAES组半卧位胃内容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及Sham组(均P<0.05);在T5、T6时间点,TEAS组右侧卧位胃内容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及Sham组(均P<0.05)。TEAS组胃排空时间明显短于Sham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胃部超声可以评估胃排空速度,REAS可以提高手术患者进食后的胃排空速度,缩短胃排空时间。 莫云长 张安琪 郑波 陈成宇 任冶龙 王茜茜 傅海峰 林领敏 王均炉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 足三里 内关 胃排空 加速康复外科 紫铆因改善化疗损伤卵巢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紫铆因对化疗所诱导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联合治疗组(环磷酰胺+紫铆因)和紫铆因组,每5天测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卵泡发育和各级卵泡计数;Elisa法检测雌激素、孕激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化疗组大鼠体重、卵巢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则明显高于化疗组。化疗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联合治疗组阴道细胞涂片表现为规律的动情周期。化疗组卵巢结构破坏,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窦状卵泡均少于其他三组。联合治疗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化疗组,FSH水平显著低于化疗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疗组Sirt1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Cleaved Caspase 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反,联合治疗组的Sirt1蛋白水平高于化疗组,Cleaved Caspase 3蛋白水平低于化疗组。结论紫铆因可以改善化疗对大鼠卵巢功能的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张琼 梁宗文 张安琪 卢晓声 朱望爱 胡越关键词:化疗 卵巢 SIRT1 凋亡 幕上深部肿瘤患者术后脱氧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幕上深部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脱氧失败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幕上深部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64例,根据麻醉复苏室(PACU)是否脱氧成功,将患者分为脱氧失败组105例和脱氧成功组25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两组患者的麻醉医生工作情况。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按8∶2将患者分为训练集291例和验证集73例。对训练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CU脱氧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BMI、地佐辛、输血、麻醉医生交接班是术后脱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31,灵敏度为0.946,特异度为0.444。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有助于医务人员预测和预防幕上深部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脱氧失败。 齐良 刘雪娇 朱静文 李鹏 陈亚兰 张安琪 杜文文关键词:低氧血症 影响因素 列线图 YAP在电针预处理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8只)、电针组(18只)、电针+YAP病毒转染组(18只)和电针+病毒对照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3个电针干预组大鼠于造模前2 h电针“百会”和“大椎”穴30 min,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造模前4 d,电针+YAP病毒转染组大鼠采用腺病毒转染技术沉默大脑皮层YAP基因,电针+病毒对照组大鼠注射阴性对照的腺病毒载体。造模后24 h,记录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相对脑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YAP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YAP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YAP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YAP病毒转染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1,P<0.05);与电针+YAP病毒转染组比较,电针+病毒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相对脑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缺血半暗带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IL-1β、IL-6和TNF- 陈思佳 张安琪 戴勤学 林飞宏 王均炉 黄陆平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预处理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