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德林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隧道
  • 4篇除尘
  • 3篇电场
  • 3篇电场作用
  • 3篇电晕极
  • 3篇自由电子
  • 3篇二衬
  • 3篇除尘装置
  • 2篇工法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损伤
  • 1篇弹塑性损伤本...
  • 1篇导坑
  • 1篇仰拱
  • 1篇应力
  • 1篇应力条件
  • 1篇渣土
  • 1篇粘土
  • 1篇粘土岩
  • 1篇软岩

机构

  • 8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设设计集团...

作者

  • 8篇马德林
  • 4篇王志杰
  • 4篇李昭
  • 4篇王国栋
  • 3篇王宁
  • 1篇周平
  • 1篇周平
  • 1篇张宇杰
  • 1篇杨剑飞
  • 1篇陈鹏
  • 1篇黄海斌
  • 1篇赵启超

传媒

  • 1篇四川建筑
  • 1篇隧道建设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降低施工隧道洞口粉尘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施工隧道洞口粉尘系统。针对目前除去施工隧道洞口的粉尘采用人工洒水车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施工隧道洞口粉尘系统,该系统包括储水装置、控水装置和喷雾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置于隧...
张宇杰周平马德林周飞聪
文献传递
一种隧道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安装在二衬台车的斜撑上用于隧道内除尘,在棱柱形的绝缘外壳内,沿着绝缘外壳的轴向方向布置电晕极在竖直布置集尘极,绝缘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灰斗。通过静电让粉尘带电,在集尘极收集粉尘,吸附在集尘极...
王志杰李昭王宁梁宏浩王国栋马德林
文献传递
一种隧道除尘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安装在二衬台车的斜撑上用于隧道内除尘,在棱柱形的绝缘外壳(1)内,沿着绝缘外壳的轴向方向布置电晕极(3)在竖直布置集尘极(2),绝缘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灰斗(4)。通过静电让粉尘带电,在集尘极收...
王志杰李昭王宁梁宏浩王国栋马德林
文献传递
昔格达粘土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隧道工程应用研究
昔格达组地层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河湖相沉积半成岩,其工程地质情况较差。该地层多为(砂质)粘土岩与粉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互层,天然少水情况下承载能力尚可,遇水即易泥化崩解,围岩强度明显降低,较难自稳。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
马德林
关键词:隧道工程本构模型数值模拟粘土岩弹塑性损伤
文献传递
高地应力条件下控制软岩大变形隧道周边位移的施工工法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文章基于新建兰新第二双线铁路某隧道穿越高地应力条件下的软岩地段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隧道施工拟采用的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三台阶七步法等三种工法进行了动态开挖模拟。通过对各工法下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地应力下,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能及时封闭成环,是最能控制软岩大变形隧道周边位移的施工工法。
马德林赵启超
关键词:高地应力三台阶法
双线公路隧道下穿铁路隧道不同施工工法理论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黄海斌周平陈鹏杨剑飞马德林
关键词:公路隧道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
一种隧道除尘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安装在二衬台车的斜撑上用于隧道内除尘,在棱柱形的绝缘外壳(1)内,沿着绝缘外壳的轴向方向布置电晕极(3)在竖直布置集尘极(2),绝缘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灰斗(4)。通过静电让粉尘带电,在集尘极收...
王志杰李昭王宁梁宏浩王国栋马德林
文献传递
基于灰色理论的雪山梁隧道施工过程渗漏水水源识别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决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涌水水源识别问题,结合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的相关施工资料,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涌突水预测,通过水分析化学实验,采用灰色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水系之间的关联度;而后针对单一水源和混合水源分别进行试验和分析,得出雪山梁隧道出口段内渗漏水来源最可能为大气降水,关联度较高的还有淘金沟上游水系和隧道出口处水系;最后进行比对,得出隧道渗漏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淘金沟上游水体的结论,并依据现场资料及实地踏勘,验证了灰色理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王志杰李昭马德林王国栋
关键词:渗漏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