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智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睡眠
  • 8篇睡眠呼吸
  • 8篇睡眠呼吸暂停
  • 6篇综合征
  • 4篇通气
  • 4篇阻塞性
  • 4篇左心
  • 3篇低通气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阻塞型
  • 3篇阻塞型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呼吸暂停综合...
  • 3篇二维斑点追踪
  • 2篇低通气综合征
  • 2篇多导睡眠图
  • 2篇多导睡眠图监...
  • 2篇心房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化工职...

作者

  • 9篇赵智玲
  • 6篇郭兮恒
  • 4篇李一丹
  • 4篇蔡绮哲
  • 4篇吕秀章
  • 3篇李虹
  • 3篇石艳萍
  • 3篇王怡丹
  • 3篇朱维维
  • 1篇张宽
  • 1篇全海英
  • 1篇童朝晖
  • 1篇李绪言
  • 1篇刘雅兰
  • 1篇王睿
  • 1篇唐晓

传媒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左心房功能和同步性
目的: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房(LA)功能和同步性. 方法: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S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20例.同时...
石艳萍李一丹蔡绮哲赵智玲郭兮恒李虹朱维维王怡丹吕秀章
关键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左心房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夜间连续动态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探讨无创正压通气(PAP)治疗对OSA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中心的睡眠障碍患者。受试者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动态脉搏传导时间的血压监测,并于次日压力滴定行PAP治疗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PAP治疗前后OSA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OSA受试者,伴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无夜间血压升高的受试者;PAP治疗后OSA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平均收缩压[125.50(24.00)mmHg](1 mmHg=0.133 kPa)较治疗前[124.00(21.75)mmHg]显著下降(Z=-2.926,P=0.003)。PAP治疗后患者峰值血压[182.00(55.00)mmHg]较治疗前[158.00(31.50)mmHg]显著下降(Z=-5.387,P<0.001)。且PAP治疗后OSA患者收缩压增高的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PAP治疗可以稳定OSA患者夜间血压的异常波动,降低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平均收缩压,降低重度OSA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与收缩压峰值呈正相关,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与舒张压峰值呈正相关。且PAP降低单纯夜间高血压的效果更显著。
赵智玲孙海燕孙婉璐郭兮恒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动态血压监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改变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前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方法将111例OSAS患者分为OSAS伴左心室肥厚(LVH)组(29例)及OSAS无LVH组(82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查,比较3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指标的差异,分析超声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SAS伴LVH组与其他2组相比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及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增大(P均<0.05),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减小(P均<0.05);其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3)。OSAS伴LVH组与其他2组相比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应变率比值(E/SR_E)增大(P均<0.05),其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率(SR_S)小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SAS无LVH组S、SR_S及SR_E减小(P均<0.05),E/SR_E增大(P<0.001)。S、E/SR_E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独立相关(P均<0.05),LVMI与平均血氧饱和度独立相关(标准化系数=-0.299,t=-3.273,P=0.001)。结论 OSAS可影响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在左心室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前,LV收缩及舒张功能已受损。
石艳萍李一丹蔡绮哲赵智玲郭兮恒李虹朱维维王怡丹吕秀章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早期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伴或不伴左室肥厚(LVH)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将91例OSAS患者分为无肥厚组(64例)和肥厚组(27例),同时设对照组(40例)。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获取心尖四腔和两腔左心房应变和应变率曲线图像。测量各组受检者左心房整体长轴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和应变率(Se、SRe)、舒张晚期应变和应变率(Sa、SRa),记录左心房时相容积并计算排空分数,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E/e’)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肥厚组左-0房容积和硬度指数增大,Ss、SRs、Se和SRe减低,SRa增加,总排空分数(TEF)和被动排空分数(PEF)减低、主动排空分数(AEF)增加(均P〈0.05);两组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组舒张功能减低,左心房容积、硬度指数、三个时相的应变、应变率以及排空分数与无肥厚组和对照组相比变化均更加显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Ss、SRs、Se、SRe、TEF和PEF呈负相关。结论OSAS患者左心房扩大,左心房顺应性减低,储器和管道功能减弱,而泵功能增强,左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早于LVH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并随左室肥厚发展而进一步加重。
石艳萍李一丹蔡绮哲赵智玲郭兮恒李虹朱维维王怡丹吕秀章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心房功能
智能动态血氧仪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多导睡眠图监测一致性研究
目的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疾病之一,PSG监测为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将一种可无线传输数据至云平台并自动分析数据的腕表式智能动态脉搏血氧仪作为研究对象,与标准的PSG监测做一致性分析,探讨腕式血氧仪对...
赵智玲
关键词:多导睡眠图睡眠呼吸暂停
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肌功能的评价
2023年
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肌功能,探讨OSAS患者早期心功能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OSAS患者107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轻度组(5≤AHI<15)32例、中度组(15≤AHI<30)34例及重度组(AHI≥30)41例。另选取24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应用左心室PSL评价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无效做功(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WE),并进行组间比较。此外,对心肌做功参数与AHI的相关性及AHI的独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SAS患者中,中度组GLS、GWI较对照组减低(P<0.05);重度组GLS、GWI及GCW较对照组、轻度及中度组减低(P<0.01),GWE较对照组及轻度组减低(P<0.05);OSAS患者GLS与AHI呈负相关(r=-0.458,P<0.001),GWI、GCW、GWE与AHI均呈负相关(r=-0.482、-0.374、-0.272,P均<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HI与GWI(β=-0.206,P<0.05)、体质量指数(β=0.185,P<0.05)及最低血氧饱和度(β=-0.473,P<0.001)独立相关。结论中重度OSAS患者心肌功能减低,GLS与GWI均为评价其心肌功能变化的敏感参数,心肌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GWI与AHI独立相关。
金姗丁雪晏蔡绮哲李一丹赵智玲郭兮恒吕秀章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左心室心肌功能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电能量密度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
2024年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在临床有较高病发率的睡眠障碍,其病发机制为上气道在睡眠期间反复阻塞,会引发低氧血症、频繁低通气、睡眠唤醒、呼吸暂停等病理生理改变。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ography,PSG)是临床上诊断OSA的金标准,可以监测患者睡眠期间的脑电波变化。本文通过分析重度OSA男性患者睡眠规律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能量密度分布及变化规律,探究重度OSA患者的睡眠脑电变化。方法选取30名男性重度OSA患者和30名男性正常对照组,对60名受试者进行整夜(8 h左右)的多导睡眠监测,对得到的睡眠特征和脑电参数进行整理,提取睡眠与脑电特征。对比睡眠监测得到的睡眠特征和其前额区的脑电能量密度。结果在睡眠特征方面,重度OSA患者睡眠期时间为370.20 min,睡眠效率平均为86.90%,非快速眼动1期平均占比19.90%,非快速眼动2期平均占比42.55%,对比正常人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非快速眼动1期、2期占比明显降低。在脑电特征方面,重度OSA患者整夜睡眠θ波的绝对能量密度、总能量密度、相对能量密度delta波、K复合波的相对能量密度高于对照组,β波相对功率低于对照组。OSA患者脑电低频活动增加明显。结论随着OSA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脑电能量与低频活动增加明显,为OSA患者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评估疗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常丹丹蔡晓畅毕军赵智玲张宽全海英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脑电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智能动态血氧仪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多导睡眠图监测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疾病之一,多导睡眠图监测为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将一种可无线传输数据至云平台并自动分析数据的腕表式智能动态脉搏血氧仪(简称“腕式血氧仪”)作为研究对象,与标准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做一致性分析,探讨腕式血氧仪对 SAHS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受试者为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的疑似SAHS患者,所有受试者同时完成整夜 PSG监测和腕式血氧仪监测,分别比较 PSG和腕式血氧仪计算的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ation index, 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LSpO2)、〈90%的血氧饱和度时间比率(the percentage of time spent at SpO2 below 90%, TS90%)和经皮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MSpO2)。并将 PSG 监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与腕式血氧仪监测的 ODI做一致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定 ODI诊断价值及判定诊断SAHS的界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例受试者,PSG与腕式血氧仪监测的 ODI、TS90%、LSpO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腕式血氧仪 ODI 与PSG监测的 AH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OC 曲线评价腕式脉搏血氧 ODI〉10.4次/h 对 SAHS 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 SAHS动态血氧波形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腕式血氧仪测得的 ODI可反应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可作为 SAHS的初筛设备。
赵智玲郭兮恒
关键词:多导睡眠图睡眠呼吸暂停
10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的10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ARDS病例, 根据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资料, 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均由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确诊。中位年龄为59(46, 67)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可伴有多器官受累。6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10例B型利钠肽升高, 7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9例低钠血症, 3例肌酐升高, 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叶段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渗出影, 5例伴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合并呼吸衰竭, 6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9例使用莫西沙星, 1例使用阿奇霉素, 中位住ICU时间为13.5(11, 16.7)d, 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9例患者完成1个月后随访, 复查影像学均明显吸收。结论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可合并呼吸衰竭和(或)多器官受累, 对于有病禽接触史的重症肺炎, 应考虑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可能, 可采用mNGS技术协助病原学诊断;本研究病例经合理治疗后均预后良好。
赵智玲唐晓何蔡为刘雅兰李绪言王睿李影曹偲妤孙兵童朝晖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鹦鹉衣原体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