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晨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车内
  • 5篇气味
  • 4篇电子鼻
  • 3篇污染
  • 3篇挥发
  • 3篇PID
  • 2篇主观
  • 2篇污染物
  • 2篇挥发性污染物
  • 2篇车内空气
  • 2篇车用
  • 2篇车用材料
  • 2篇臭气
  • 2篇VOCS
  • 1篇袋式
  • 1篇调研数据
  • 1篇动车
  • 1篇训练数据
  • 1篇异味
  • 1篇阵列

机构

  • 10篇中国汽车技术...
  • 2篇中汽数据有限...
  • 2篇中汽数据(天...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0篇崔晨
  • 5篇刘伟
  • 4篇徐树杰
  • 4篇刘雪峰
  • 4篇王雷
  • 1篇方茂东
  • 1篇黄丽坤
  • 1篇徐耀宗
  • 1篇朱振宇

传媒

  • 3篇汽车实用技术
  • 3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天津科技
  • 1篇时代汽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车用材料VOC在线分析的便携式电子鼻设计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消费者对车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已成为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车用材料VOC的客观、快速、无损检测是解决车内VOC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利用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和自主设计的VOC采集装置组成的便携式电子鼻设备快速分析待测产品的VOC散发量,经设备中搭载的传感器分析计算,给出待测样品中VOC的实时浓度,从而实现车用材料VOC的客观、在线、无损检测。通过考察加热时间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校准电子鼻设备,保证了VOC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徐耀宗崔晨童丽萍刘雪峰徐树杰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电子鼻车用材料PID
基于车用材料气味识别的阵列电子鼻开发被引量:1
2021年
为满足汽车厂家和消费者对汽车内材料气味等级快速检测的要求,文章设计了一种便携的传感器阵列电子鼻,经传感器筛选和多指标阵列优化采用了8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型气体传感器。使用了中值滤波和Savitzky-Golay滤波两种方法对传感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结合各传感器响应强度,综合分析各传感器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因子载荷矩阵指标后进行阵列优化;比较了K最近邻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对车用材料气味等级的识别效果,改进后的K最近邻法对气味等级的识别正确率可达86.2%,从而实现了车用材料气味等级的在线检测和识别功能。
童丽萍徐树杰刘伟王雷刘雪峰崔晨
关键词:电子鼻车用材料模式识别算法
车内空气净化方式研究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已成为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车内空气污染来源广泛,不仅车内本身产生还来自于车外尾气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净化处理迫在眉睫。常见的车内空气净化方式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净化两种方式,但是二者均存在其它的问题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最理想的净化方式是根据车内外空气质量状况,交替选择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净化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能耗,更是为了保证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
朱振宇徐树杰崔晨刘雪峰刘伟
关键词:车内空气质量车内空气污染
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其中,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型车内原始气体样品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计算所述目标车型的混合污染物嗅阈值;其中,所述混合污...
崔晨 惠怡静 刘雪峰 徐树杰 刘伟 王雷 朱振宇 任家宝 王超前 王秀旭 齐亮 林锦州
PID电子鼻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以便携式PID电子鼻系统作为检测手段,对车内气体VOCs质量分数进行客观检测,同时同步进行车内气体主观评价,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VOCs质量分数特征值,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车内气味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在0.3个气味强度等级之间,同时模型本身拟合效果较好.所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再进行气味强度等级的预测分析.
崔晨刘伟王雷
关键词:VOCS电子鼻
基于调研数据的车内异味评价体系优化
2021年
近年来,由于汽车生产端和消费端在车内异味问题上信息不对称,导致车内异味投诉不断增多。为获得消费端对车内异味的真实反馈,通过专题调研形式对420个车内异味投诉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消费者对车内异味等级、类型、来源等多维主观评价数据,深入分析了投诉样本中车内异味等级和车内异味类型的占比、车内异味与购车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车内异味与品牌推荐度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车内异味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车内异味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童丽萍王雷崔晨刘雪峰
关键词:车内异味投诉
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其中,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型车内原始气体样品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计算所述目标车型的混合污染物嗅阈值;其中,所述混合污...
崔晨惠怡静刘雪峰徐树杰刘伟王雷朱振宇任家宝王超前王秀旭齐亮林锦州
车内气味主客观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选取2018-2020年市场主流的30款车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味主观评价方法和基于PID电子鼻的气味客观评价方法分别对上述车型的车内气味进行试验检测,并对得到的气味主观强度和气味客观强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款车型的气味客观强度偏差在±0.4级以内,显著优于气味主观强度误差±0.5级;总体上气味客观强度结果明显好于气味主观评价结果,且由于气味客观评价结果更加精确,更适应当前车内气味管控水平的发展趋势。
周博雅崔晨方茂东张诗建王雷
基于高斯模式的天津机动车尾气扩散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高斯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天津市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并利用气象条件进行修正.选取天津市2016年12月22日作为研究时间,天津市东丽区某路线作为研究区域对车外PM2.5、O3和CO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模型模拟得到的PM2.5、O3和CO质量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起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经过统计学分析后PM2.5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可达0.87,O3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可达0.41,CO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可达0.7,说明建立的该模型对于天津市的车外空气质量模拟效果较好,模型具有可适性.
崔晨刘伟毛洪钧吴琳
关键词:机动车高斯模式
采样袋VOCs吸附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企业现行VOCs检测方法标准和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在分析车内VOCs散发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采样袋VOCs吸附效应并推导出了采样袋VOCs吸附效应关键参数K袋求解模型公式,经验证,该公式计算出的苯、甲苯的质量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数值相近,预测效果良好;甲醛、乙醛的个别预测值相对偏差较大,但绝对偏差较小;乙苯、二甲苯的质量浓度预测值普遍高于实测值,但最大偏差不超过15%.总体而言,预测准确度可满足一般工程要求.
崔晨刘伟徐树杰黄丽坤
关键词:VOCS质量守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