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琳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关节
  • 1篇代偿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近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点穴
  • 1篇电刺激
  • 1篇动脉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心力衰竭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分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受...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水平

机构

  • 8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江西省中西医...

作者

  • 8篇徐琳
  • 1篇张得时
  • 1篇孙平
  • 1篇王晓东
  • 1篇郝秀丽
  • 1篇胡伶平
  • 1篇郝群禹
  • 1篇王金枝
  • 1篇刘丰
  • 1篇巫培康
  • 1篇郭先桂
  • 1篇郭洲
  • 1篇赵艳群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刺激联合偏瘫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电刺激配合偏瘫肢体训练治疗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本科收治的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所使用的治疗药物和护理手段相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刺激治疗。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给予评分,以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42次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偏瘫肢体训练可提高脑梗死所致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邹素容蔡可儿徐琳谢许茵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肌肉电刺激
中药复方护骨胶囊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护骨胶囊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就诊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分为护骨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测定指标为骨密度(BMD)、骨转换(OC、P1NP、β-CTX)和血脂四项(TG、CH、LDL-C、HDL-C),疼痛症状与不良反应。观察期6个月。结果 :护骨组腰椎(L_(1-4))BMD、血清OC、P1NP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LDL-C和VAS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股骨颈BMD、血清β-CTX、TG、CH和HDL-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后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护骨胶囊对治疗GIOP安全、有效,且对血清LDL-C水平有一定改善作用。
孙平王金枝刘丰徐琳胡伶平王晓东郝群禹巫培康
关键词:护骨胶囊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转换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究竟该如何认识?被引量:4
2022年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主战场,其危害巨大,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正式将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0%~49%的心力衰竭,旨在细化心力衰竭的分类,加强临床工作者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的重视,促进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目前关于HFmrEF的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治疗等方面分别阐述HFmrEF患者的特点,发现HFmrEF更像是介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过渡型,而不是一种独特的表型。4种心力衰竭领域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SGC)、心脏肌球蛋白激动剂(OM)〕以及房间隔分流器均在HFmrEF患者的治疗中展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关于HFmrEF的临床研究,如LVEF本身变化趋势的HFmrEF亚组研究,以加深临床医生对于HFmrEF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阮征黄建玉姜文才陈梅香秦长瑜徐琳
关键词: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红蛋白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蛋白(Hb)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双侧肢体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左右两侧较高值。根据ba-PWV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S0组:动脉正常组(ba-PWV<1400 cm/s),49例(11.7%);S1组:轻度动脉硬化组(1400 cm/s2000 cm/s),111例(26.5%)。记录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动脉组相比,不同程度动脉硬化组之间的年龄、肥胖、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F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动脉重度硬化(OR=1.094,95%CI:1.052~1.137,P<0.05)、中度动脉硬化(OR=1.081,95%CI:1.039~1.12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Hb是高血压患者重度动脉硬化(OR=1.025,95%CI:1.003~1.045,P<0.05)及中度动脉硬化(OR=1.035,95%CI:1.008~1.056,P<0.05)的新发独立危险因素,即Hb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风险增加1倍。结论外周血红蛋白水平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外周血红蛋白有望成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新的预测指标。
黄建玉马骏郭琰王瑶张群辉钟俊达姜文才李雁卓徐琳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高血压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48周后肝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DNA及表面抗原滴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能够显著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刁蔚欣贺爱辉李烨徐琳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功能
规范化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恢复促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规范化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病区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65例,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55-76岁,其中行左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行右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5例。对上述65例患者手术后进行规范化康复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康复护理前比较,术后康复锻炼3个月和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升高,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为9.23%和12.31%,结论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下肢功能恢复是有显著影响的。
徐琳郭洲赵艳群郝秀丽张得时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痛风性关节炎并发勃起功能障碍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痛风性关节炎易复发,其典型特征是累及关节和邻近组织的尿酸盐沉积,痛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肥胖、慢性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勃起功能障碍(ED)是痛风的并发症之一。然而我国对ED是否是痛风的并发症存在争议,加上国民性观念保守,使得痛风并发ED缺乏重视。本文报道1例痛风性关节炎并发ED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痛风与ED的相关关系、潜在机制以及诊治方向,为全科医生提供警示和参考,以期在今后的防治过程中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姜文才李雁卓李佳徐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痛风性勃起功能障碍
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防治青少年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防治青少年轻中度单纯性近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护眼门诊就诊的30例10~19周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年龄(14.31±3.14)岁;女14例,年龄(13.00±2.86)岁,均予以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治疗,选取面部、耳部、膀胱经、督脉的穴位进行点按,此外在神阙穴进行气交灸治疗,每周3次,每2次间隔1 d,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及眼局部症状。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患者左眼视力(4.410±0.220)、右眼视力(4.373±0.160);治疗后,患者左眼视力(4.707±0.187)、右眼视力(4.700±0.137);治疗后双眼视力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549、188.652,均P<0.001)。治疗后,眼局部症状视物不持久、干涩、异物感、眼球酸胀、畏光流泪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367±0.490)分比(2.300±0.466)分、(1.367±0.490)分比(2.333±0.479)分、(1.400±0.498)分比(2.267±0.450)分、(1.167±0.379)分比(2.200±0.407)分、(1.333±0.479)分比(2.333±0.4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28、26.655、27.603、29.618、26.655,均P<0.001)。结论循经点穴联合气交灸可以提高轻中度单纯性近视青少年患者的双眼视力,缓解眼局部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曾伟娇郭先桂曾婉桃林少芬吴儒林乔妹徐琳
关键词:近视循经点穴青少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