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信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2篇心理
  • 2篇卒中后
  • 2篇满意度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卒中后
  • 2篇梗死
  • 2篇干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段式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状态
  • 1篇心理状态及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介入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7篇路信
  • 3篇李敏
  • 2篇赵玉洁
  • 1篇李敏
  • 1篇骆嵩
  • 1篇王立金
  • 1篇伍丽
  • 1篇吴伟莉
  • 1篇魏丹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萨提亚模式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萨提亚模式对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5月本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同时予以萨提亚模式干预,共6周,每周1次,每次2 h,于实验前(0周)、中(3周)、后(6周)采用HAMA评定焦虑程度,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评定人际关系。结果实验开始前(0周),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3周及6周后HAMA得分[(15.91±6.04)分、(11.31±6.59)分]较对照组[(20.28±8.45)分、(19.22±8.23)分]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评分方面,实验开始前(0周)两组SADS/IRI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周及6周后,观察组SADS/IRID得分[(10.56±2.84)分、(9.50±2.57)分/(12.31±2.15)分、(12.16±3.03)分]相比对照组[(14.16±2.65)分、(13.66±2.57)分/(17.41±2.90)分、(16.38±4.00)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能够减轻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的人际关系,促进回归社会及家庭。
吴伟莉葛琼路信陈莹莹余祥王立金骆嵩
关键词:脑卒中后焦虑人际关系
阶段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四肢肌力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评分均较入院时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改善生活能力。
路信
关键词:脑卒中肌力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在使用细节化护理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122例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61例采用日常护理作为对照组,另61例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细节化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1个月后进行汉密顿焦虑评分(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依从性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98.4%)明显比对照组(90.2%)高(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评分及SAS评分比较,护理前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明显比观察组评分高(P<0.05)。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石梦宇李敏路信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估,采用Brathel指数评价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14.01±3.27)明显低于对照组(19.57±3.86)(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MA评分(43.85±7.21)和Brathel指数(56.21±7.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56±6.57)、(45.56±6.47)](P<0.05),观察组经干预后的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缓解患者抑郁心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能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路信李敏赵玉洁石梦宇
关键词:心理干预人文关怀护理抑郁满意度
14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行颈内支架植入术,对该14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结果 14例患者的手术均较为顺利,护理效果较好,临床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在临床颈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严密观察及细致护理,增加患者的护理效果。
石梦宇李敏路信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效果
叙事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病耻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研究叙事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叙事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干预1、2、3、6个月后的病耻感。结果: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病耻感得分并无太大差别(P>0.05),护理干预2、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病耻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叙事护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路信吴伟莉伍丽李敏石梦宇赵玉洁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病耻感
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8例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2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分别为1.1%和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DVT发生的风险,还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路信魏丹赵玉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