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生物可吸收
  • 3篇可降解
  • 3篇可降解材料
  • 3篇可吸收
  • 3篇降解材料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下肢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性病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内支架
  • 1篇血管通畅
  • 1篇血管支架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任昊
  • 3篇郭伟
  • 3篇杜昕
  • 1篇贾鑫
  • 1篇王刃
  • 1篇黎荣克
  • 1篇许永乐
  • 1篇张敏宏
  • 1篇贾森浩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前景被引量:7
2017年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血管闭塞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引发跛行、组织坏死、截肢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接受微创治疗开通血管、改善组织血供,缓解临床症状,但由于动脉硬化的进展、组织的增生反应、血管本身的弹性回缩等造成的再狭窄、再闭塞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目前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心血管介入器材领域的发展以及成功应用,我们似乎看到了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方向和希望。
杜昕任昊郭伟张敏宏贾鑫许永乐贾森浩
关键词: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生物可降解材料
可吸收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但是金属支架作为永久异物存在于血管内引起再狭窄和晚期血栓仍然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可降解材料的不断发展.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s,BRS)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同时人们想把这种方法移植到下肢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治疗中去。本文综述了当前下肢动脉疾病使用BRS治疗的依据,同时对存在的挑战及预期的发展做一简单的介绍。
任昊杜昕郭伟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生物可吸收ARTERIAL下肢动脉疾病可降解材料介入技术
完全生物可吸收血管内支架的发展与现状被引量:1
2017年
动脉支架植入术已被广泛地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当前主流支架暴露出的晚期血栓并引起再狭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再次进入了治疗者的视线。与常规不可吸收支架相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吸收性,在BRS植入狭窄部位后,前期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撑,保证血管通畅,后期支架吸收后,其分解产物可被身体吸收、利用或者排出体外,靶血管内无残留异物,最大程度恢复血管的舒缩功能,并且给二次干预留有余地。
任昊杜昕郭伟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生物可吸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支架植入术生物相容性血管通畅
血管内生物可吸收支架现状与挑战被引量:3
2017年
尽管目前介入用血管支架各类药物涂层技术较从前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涂层支架的临床使用数量也远远超过裸支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验证。无论何种药物涂层支架,当其被植入生物体内一段时间后,表面携带的功能药物涂层都会被生物体逐渐吸收而最终露出裸支架,带来晚期再狭窄及血栓的问题。因此,生物可吸收支架应运而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可降解性,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在生物体内被完全降解、吸收,最终代谢出体外;同时,血管自有的部分原始功能也得到一定恢复,如同从未被植入过支架一般。重点介绍国内外高分子聚合物、镁合金、纯铁、锌合金等几种不同材质的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研究现状,并分析各材质可吸收支架现存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血管介入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任昊黎荣克王刃
关键词: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可降解材料动脉硬化再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