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质量控制
- 2024年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目前右半结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具有微创、精准的特点。明确淋巴结清扫范围、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规范肠段切除范围、安全进行肠段吻合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质量控制的要点及肿瘤疗效与功能保护的基石。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文献及本中心的实践经验,从上述四个方面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关键步骤的质量控制进行论述,旨在为高质量推广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提供参考。
- 唐新刁德昌李文娟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
- 网膜融合线导向的脾曲游离技术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膜解剖为基础的网膜融合线导向脾曲游离技术应用于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共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础资料、术前检查、手术视频及术后一般情况等。并观察患者腹腔镜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脾曲游离时间、脾曲游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相关脾脏、胰腺及胃网膜血管损伤。其中,中位腹腔镜下操作时间42.0(36.0,46.8)min,中位脾曲游离时间14.0(12.0,16.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20.0,50.0)mL,中位脾曲游离出血量3.0(1.1,7.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0(5.0,7.0)天,术后无出血、胰瘘、肠瘘等相关并发症。结论网膜融合线导向的脾曲游离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有效解决结肠脾曲游离的技术难点,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任佳琪刁德昌何自衍张雪阳唐新李文娟李洪明卢新泉易小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左半结肠切除术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淋巴示踪技术引导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究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引导肠系膜上动脉(SMA)旁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淋巴示踪技术引导将患者分为淋巴示踪组(n=36)和对照组(n=59,包括显影未成功的6例患者)。采用淋巴示踪技术的患者于手术前一天接受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距离肿瘤边缘1 cm处选取2~3个点将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或吲哚菁绿(ICG)注射至黏膜下层。手术采用尾侧入路游离结肠系膜,以SMA左侧缘作为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并注意保护SMA血管鞘。观察淋巴示踪组的显影情况及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对比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理,比较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效果。结果淋巴示踪组36例患者中,35例(97.2%)患者出现SMV旁淋巴结显影,其中SMV后方显影3例(8.3%);29例(80.6%)患者出现SMA旁淋巴结显影,203A、213A、223A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52.8%、33.3%和63.9%;3例患者出现SMA左侧淋巴结显影,所有患者均未见SMA动脉鞘显影;NO.6淋巴结显影率为11.1%。6例(16.7%)患者在计划清扫区域外发现显影淋巴结,实施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SMA旁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示踪组的总淋巴结检出数目、N3淋巴结检出数目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情况,超出标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总淋巴结检出数目,N3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两种示踪剂整体显影效果基本一致,但是纳米炭组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高于ICG组(P<0.05)。结论纳米炭和ICG能够有效示踪SMA旁淋巴结,可安全地应用于右半结�
- 廖伟林刁德昌汪佳豪林佳鑫唐新李文娟李洪明易小江卢新泉冯晓创陈昭宇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纳米炭吲哚菁绿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上动脉
-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27例临床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诊治的27例联合肾切除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肾切除术的原因、肾功能不全进展情况及生存率。结果26例(96%)肿瘤实现R 0/R 1切除,1例行R_(2)切除。6例接受了联合单侧肾脏切除,21例患者接受了联合多器官切除,中位切除器官数量为4(2,5)个。术后病理提示合并切除的肾脏肿瘤浸润阳性17例。5例出现Clavien-Dindo3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无30 d内死亡病例。在术后第90天时,19例(70%)患者肾功能下降(Z=2.88,P=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为60.4(40.9,70.8)ml·(min·1.73 m^(2))^(-1),中位下降-3.96(-30.36,0.31)ml·(min·1.73 m^(2))^(-1)。11例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其中8例术前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1期的患者出现进展(6例进展到CKD 2期,2例进展到CKD 3期),2例CKD 2期的患者进展为CKD 3期,1例术前CKD 3期的患者进展至CKD 4期。随访时间为3~38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进展为CKD 5期,无1例患者需要透析治疗。结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安全可行,并且可提高肿瘤的根治性。
- 林佳鑫刁德昌廖伟林汪佳豪唐新李文娟李洪明易小江卢新泉冯晓创陈昭宇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肾切除术肾功能不全预后
- 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围手术期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动脉入路)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完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分为鞘内游离组(36例)和鞘外游离组(112例),两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进行病理学检查,使用示踪剂对鞘外游离组进行淋巴示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无病生存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各36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鞘外游离组对比鞘内游离组术中出血量较少[45(20.0,50.0)mL vs.80(50.0,100.0)mL,Z=-2.743,P=0.006],术后住院时间较短[6(5,9)d vs.7(6,10)d,Z=-2.288,P=0.022];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总获取淋巴结数目[(22.5±8.3)枚vs.(19.7±10.0)枚]、阳性淋巴结数目[0(0,1)枚vs.0(0,1)枚]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游离组对比鞘内游离组术后腹泻发生率(11.1%vs.44.4%,χ^(2)=9.969,P=0.002)、淋巴漏发生率(8.3%vs.33.3%,χ^(2)=6.821,P=0.009)较低;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鞘内含有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未发现淋巴组织结构,淋巴结示踪未见血管鞘内显影;鞘外游离组与鞘内游离组3年总生存率(88.1%vs.89.5%)、3年无病生存率(74.0%vs.85.4%)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保留神经的鞘外游离技术安全可行,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腹泻及淋巴漏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 唐新刁德昌廖伟林林佳鑫汪佳豪李文娟谢嘉欣敖琳李洪明易小江卢新泉冯晓创
- 关键词:结肠肿瘤右半结肠肿瘤腹腔镜远期生存
-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左半结肠系膜游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左半结肠系膜游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578例左半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指引手术将患者分为荧光染色组(n=109)和对照组(n=469)。观察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探究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引导下左半结肠系膜游离的结直肠癌手术优势。结果 荧光染色组109例患者中,100 (91.7%)例患者能够在术中观测结肠边缘动脉的血供情况,肠系膜下动脉的主要分支能够被清晰显影。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N1、N3站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荧光染色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及N2站淋巴结检出数目少,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荧光染色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吲哚菁绿能够有效显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重要血管的血供情况,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的引导下能够更安全地游离左半结肠系膜与离断血管。
- 汪佳豪刁德昌林佳鑫廖伟林唐新李文娟敖琳谢嘉欣李洪明易小江卢新泉冯晓创陈志锋
-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管保护
- 基于膜解剖的“三面包抄式”关键技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的"三面包抄式"的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关键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LLND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直肠癌诊断标准、术前15 d内经影像学检查提示侧方淋巴结短径>5 mm、经评估可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LND手术且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中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8 cm的患者;排除既往腹部其他恶性肿瘤史或随访资料不完整者。根据上述指标,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诊治中心施行LLND的4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男性24例(57.1%),女性18例(42.9%),年龄(58.4±11.8)岁,中位体质指数22.5(19.3~24.1)kg/m2。"三面包抄式"技术要点是在髂外血管内侧拓展"外侧面",缩小外侧面清扫范围;在膀胱筋膜处拓展"前内侧面",明确前侧拓展范围;在输尿管腹下筋膜处充分拓展"内侧面";尾侧最远点拓展到达Alcock管水平,底部到达梨状肌水平,裸化游离闭孔神经,清扫No.283淋巴结;裸化髂内动脉清扫No.263P淋巴结,结扎膀胱下动脉并清扫No.263D淋巴结;最后整块切除侧方淋巴组织。观察侧方淋巴结送检数、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3年生存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术中均未发生副损伤。其中,27例(64.3%)行左侧LLND,10例(23.8%)行右侧LLND,5例(11.9%)行双侧LLND,侧方淋巴结均清扫完整。全部患者均送检淋巴结,总淋巴结送检中位数17.0(11.7,26.0)枚,侧方淋巴结送检中位数5.0(2.0,10.2)枚,中位手术时间254.5(199.0,325.2)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0(30.0,100.0)ml。术后病理分型均为腺癌。术后2例(4.8%)发生肠梗阻,1例(2.4%)发生淋巴漏,1例(2.4%)会阴部切口感染,未有吻合口漏发生。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0(5.0,7.0)d。中位随访时间23.5
- 李文娟刁德昌林佳鑫汪佳豪廖伟林唐新谢嘉欣敖琳张雪阳易小江冯晓创李洪明卢新泉
- 关键词:直肠肿瘤中低位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 青蒿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青蒿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由青蒿烯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青蒿烯的含量为0.5~30%。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是注射剂或常见口服制剂。本发明所述的青蒿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徐洋崔可李文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