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昌波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雄性
  • 2篇雄性小鼠
  • 2篇偶联
  • 2篇小鼠
  • 2篇ER表达
  • 1篇阳虚
  • 1篇阴虚
  • 1篇弱精
  • 1篇弱精症
  • 1篇少弱精
  • 1篇少弱精症
  • 1篇肾虚
  • 1篇肾阳虚
  • 1篇肾阴
  • 1篇肾阴虚
  • 1篇生精
  • 1篇生精障碍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功能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马静
  • 4篇陈昌波
  • 4篇刘阿庆
  • 3篇曹亮
  • 3篇李颖祺
  • 1篇杨倩倩
  • 1篇董海军
  • 1篇张莎

传媒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酚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阴性对照、BPA、肾阳虚及肾阴虚组。高架十字迷宫和游泳力竭等实验评价小鼠惊恐程度、耐力等行为学改变;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液质量,并计算平均育仔数;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ER在睾丸的定位和表达。结果:BPA与肾阳虚组小鼠均出现活动度和耐力下降及惊恐程度增加,精子数量与育仔数亦下降及精子畸形率增加及睾丸GPER的表达增加,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A致雄性小鼠生精障碍与肾阳虚不育具有相关性。
李颖祺马静马静董海军刘阿庆曹亮陈昌波
关键词:BPA肾虚精液质量GPER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肾阴虚和肾阳虚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及其与生殖功能的关系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肾阴虚与肾阳虚雄性小鼠睾丸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定位与表达,及其对肾阴虚与肾阳虚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组和肾阴虚组。采用矿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游泳力竭等评价小鼠精神萎靡程度和自主活动次数等行为学改变;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睾酮(T)和雌二醇(E2),并计算T/E2;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液质量;与雌鼠合笼后记录雌鼠产仔数,计算雄鼠平均育仔数;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ER在小鼠睾丸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与肾阴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小鼠开臂进入次数百分率和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同时,游泳力竭时间缩短更为明显(P<0.05),但开臂滞留和中央区滞留时间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肾阴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小鼠附睾精子计数和活动精子百分率明显减少,且育仔数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略有升高(P>0.05);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P<0.05),E2水平略有下降(P>0.05),T/E2明显下降(P<0.05)。肾阴虚和肾阳虚小鼠睾丸GPER均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核和细胞膜表达为阴性,肾阳虚小鼠睾丸GPER的表达显著高于肾阴虚组(P<0.05)。结论:肾阳虚与肾阴虚小鼠均出现精子数量与育仔数下降,精子畸形率增加,但以肾阳虚小鼠更为明显,这种改变可能与肾阳虚小鼠睾丸GPER表达增加有关,从而造成血清T水平及T/E2比值下降。
刘阿庆马静董海军曹亮贾承明陈昌波李颖祺
关键词:睾丸生殖
双酚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和睾丸GPER表达的影响及与肾虚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将6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阴性对照、BPA、肾阳虚及肾阴虚组.高架十字迷宫和游泳力竭等实验评价小...
马静刘阿庆贾承明陈昌波
关键词:生精障碍双酚A
补肾法治疗少弱精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法治疗少弱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16年9月CBM、CNKI、The Coc hrane Library、Pub 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补肾法治疗少弱精症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 Man 5.3对临床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临床研究,共3699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补肾填精法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肾阴阳双补法、温补肾阳法、补肾祛湿法、补益脾肾法或补肾活血法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P≤0.05),而补肾疏肝法则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在补肾填精法治疗基础上,加用肾阴阳双补法、温补肾阳或补肾祛湿法可显著提高患者配偶妊娠率(P≤0.05),而补肾活血和补肾疏肝法效果不明显(P>0.05)。在安全性方面,除1项临床试验外,其余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补肾填精法基础上,加用肾阴阳双补法、温补肾阳法或补肾祛湿法治疗效果较佳,且安全性良好;其次为补益脾肾法或补肾活血法,而补肾疏肝法未显示出更多优势。
曹亮马静杨倩倩张莎刘阿庆贾承明李颖祺陈昌波
关键词:补肾法少弱精症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