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妊娠
  • 2篇双胎
  • 2篇胎儿
  • 2篇围产
  • 2篇围产儿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复习
  • 2篇产儿
  • 2篇产前
  • 1篇电子胎心监护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并发症
  • 1篇新生儿预后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性疾病
  • 1篇选择性减胎
  • 1篇一胎胎死宫内
  • 1篇医护
  • 1篇医护管理
  • 1篇遗传学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杨玲
  • 8篇戴毅敏
  • 7篇顾宁
  • 3篇宋文英
  • 2篇朱湘玉
  • 2篇李洁
  • 2篇郑明明
  • 2篇王志群
  • 2篇高珊
  • 1篇方婧
  • 1篇杨燕
  • 1篇仇黎丽
  • 1篇朱振华
  • 1篇茹彤
  • 1篇周航
  • 1篇宋文英
  • 1篇柳华
  • 1篇王雯雯
  • 1篇王贝贝

传媒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电子胎心监护评价系统评估新生儿酸中毒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分析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Parer-五级、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NICHD)-三级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三级评价系统评估新生儿酸中毒的有效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酸中毒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1)和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7.2)产妇分娩前1 h内至少30 min的EFM图形资料,对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设盲。4名产科医生分别独立对随机排序并编码的EFM图形进行特征描述。另1名产科医生参照NICHD-、FIGO-三级和Parer-五级评价系统,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级评价。分析3种系统评估新生儿酸中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3种评价系统组间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用Kappa检验分析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1)共3558例进入本研究。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酸中毒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78例。2组产妇的产次、分娩孕周、临产方式、胎盘早剥和分娩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酸中毒组阴道助产率和新生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7/44)与2.6%(2/78),χ^(2)=8.45,P=0.003;31.8%(14/44)与12.8%(10/78),χ^(2)=8.45,P=0.004],脐动脉血pH值和平均碱剩余低于对照组[7.04±0.07与7.30±0.05,t=4.98;(-12.40±3.32)与(-5.64±1.95)mmol/L,t=13.61;P值均<0.001]。(2)在NICHD-三级评价系统中,酸中毒和对照组分别有95.5%(42/44)和89.7%(70/78)为可疑胎儿酸碱失衡的Ⅱ类图形,酸中毒组仅4.5%(2/44)为Ⅲ类图形。在FIGO-三级评价系统中,酸中毒组81.8%(36/44)的图形为“病理图形”;Parer-五级评价系统中提示�
仇黎丽呼慧莲杨玲顾宁朱振华方婧周燕戴毅敏
关键词:胎儿监测酸中毒胎儿缺氧电子胎心监护病例对照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好转下新生儿科门诊感染防控被引量:2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了巨大的威胁.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为易感人群,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明显好转,新生儿科门诊人数明显增多,疫情好转后如何开展新生儿科门诊的感染防控工作,包括就诊流程、防护细节、识别高危新生儿等,均对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参考全国各学术组织发布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并结合本院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为疫情好转下新生儿科门诊的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思路,以期保障新生儿健康和医护人员安全.
杨玲宋文英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卫生服务
南京鼓楼医院近三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以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尤其是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南京鼓楼医院分娩的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结果近3年共有围产儿出生缺陷162例,占同期分娩量10.00‰,其中新生儿出生缺陷45例。排列前五位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尿道下裂、唇裂/唇腭裂和神经管畸形。高龄、低龄产妇和户籍地为农村的产妇发生出生缺陷的比例明显较高。结论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全面落实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杨玲高珊宋文英
关键词:围产儿高危因素
中孕期胎儿出生缺陷的临床监测及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中孕期胎儿出生缺陷(BDs)的发病情况及人口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目前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对中孕期因胎儿BDs终止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8年546例孕14~27+6周因胎儿BDs终止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排列前三位的中孕期BDs病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CHD)(191例,占35.0%)、染色体异常(97例,占17.8%)、神经管畸形(96例,占17.6%)。2014年至2018年,中孕期胎儿BDs的产妇年龄≥35岁、产次为1、孕周<16+6周以及完成遗传学诊断者的比例逐年上升(P<0.05)。CHD中诊断孕周在13+6周前、以NT为前驱发现方法的病例及高危病例占比升高(P<0.05)。结论我国生育政策开放后,因中孕期BDs终止妊娠的产妇中,高龄、多产次及小孕周者增多,BDs的严重程度增加。重视孕早期的产前诊断可明显降低中孕期BDs胎儿。
杨玲朱湘玉郑明明顾宁李洁王志群戴毅敏
关键词:中孕期生育政策
妊娠中晚期双绒毛膜双胎一胎胎死宫内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双绒毛膜双胎之一选择性减胎与自发一胎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的围生期结局,并比较不同减胎孕周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探讨选择性减胎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终止妊娠的55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或行选择性减胎术将双胎减至单胎的临床资料,根据减胎或死胎原因将其分为选择性减胎组(39例)和自发SIUFD组(16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围生期结局。结果:55例患者总妊娠丢失率为9.1%(5例流产),活产率为90.9%。选择性减胎组的减胎/死胎孕周明显低于自发SIUFD组,总体终止孕周、活产率明显高于自发SIUFD组,而剖宫产率、流产率则低于自发SIU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早产率、足月产率、存活儿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百分位数、新生儿健康出院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选择性减胎的孕周将选择性减胎组再分为减胎孕周≤20周组(24例)和减胎孕周>20周组(15例),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百分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减胎孕周>20周组比较,减胎孕周≤20周组的早产率低、足月产率高,存活儿出生体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胎妊娠发生SIUFD后会对存活儿围生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有减胎指征者,选择性减胎有利于提高存活儿围生期的活产率及改善新生儿结局,对多胎妊娠的围生期结局有益。
王链链杨玲周燕顾宁戴毅敏
关键词:妊娠双胎选择性减胎一胎胎死宫内
新生儿骶尾部寄生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寄生胎(fetus-in-fetu,FI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FIF的认识。方法对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出生的1例新生儿FI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寄生胎"、 "胎中胎"、"双胎畸形"、"畸胎瘤"和"fetus-in-fetu"、"parasitic twin"、"teratoma"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Embase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自2009年至2019年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1周岁内发现的FIF患儿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母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骶尾部不规则混合性肿块,生后见肿块上有不完整的肢体形状,手术切除后恢复好,随访至4月龄生长发育正常。文献检索共收集53篇文献,包括本例共57例,其中男24例(42.1%),女30例(52.6%),未描述性别3例(5.3%);产前诊断11例(19.3%);寄生部位在腹膜后26例(45.6%);合并其他出生缺陷7例(12.3%);术后预后好45例(78.9%)。结论 FIF系罕见疾病,多见于腹膜后,产前诊断较难,应与畸胎瘤鉴别,治疗后预后较好。
杨玲宋文英郑明明茹彤戴毅敏
关键词:寄生胎畸胎瘤超声检查产前
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不一致对其之一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值(ΔBW)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752对(150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胎新生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双胎新生儿之一或双胎新生儿均发生并发症),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78)和对照组(n=574);再根据研究组双胎新生儿是否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分为NICU亚组(n=153)和非NICU亚组(n=25)。影响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并绘制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总体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0-264)。结果①752对双胎中,178对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7%(178/752)。②研究组双胎的剖宫产术分娩率、辅助生殖率、出生胎龄与体重及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双胎之一出生体重
杨玲王贝贝周燕宿静顾宁卜蓓蓓戴毅敏
关键词:出生体重双胎新生儿预后新生儿并发症双胎妊娠
胎盘植入性疾病管理流程改进对母儿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管理流程的改进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中的作用和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并最终诊断为PAS伴前置胎盘的164例孕妇资料,根据改进时间分为改进前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n=96,包括双胎妊娠1例)和改进后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n=68,均为单胎妊娠)。改进措施包括:将计划终止妊娠孕周由改进前的34~36周,推迟至37周;改进前以妊娠期贮存式自体备血为主,改进后增加了自体血回收技术的使用;腹壁切口改进前为下腹正中纵切口,改进后为原手术切口;子宫切口改进前为避开胎盘位置,改进后为根据术前超声PAS分级和术中情况,可选用子宫下段切口穿过胎盘;子宫下段和膀胱界面的分离时机改进前是在完成胎儿娩出和止血带或沙氏钳临时阻断血流后,改进后是在胎儿娩出前。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母儿结局。结果与改进前组比较,改进后<37周的分娩率显著下降[83.3%(80/96)与69.1%(47/68),χ^(2)=4.60,P=0.038],择期、亚急诊和急诊手术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834),术中采用前次手术腹壁切口的比例显著增加[74.0%(71/96)与91.1%(64/68),χ^(2)=11.11,P=0.001],采用下腹纵切口和子宫体部切口的比例显著减少[84.3%((81/96)与57.3%(39/68),χ^(2)=14.81,P<0.001;83.3%(80/96)与61.8%(42/68),χ^(2)=9.72,P=0.003]。总的异体红细胞、血小板等其他成分输血率、出院前血红蛋白水平、子宫次全切除率、膀胱损伤、血栓事件、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改进后均下降[24.7%(24/97)与11.8%(8/68),χ^(2)=4.31,P=0.038;4.1%(4/97)与0.0%(0/68),χ^(2)=58.06,P<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王雯雯周航杨燕顾宁杨玲戴毅敏
关键词:病人医护管理
新生儿Apert综合征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一例新生儿Aper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其家系的基因诊断,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特点、临床及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基因诊断,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基因检测提示患儿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基因的第7外显子的杂合突变,导致编码蛋白质第252位密码子的丝氨酸变成色氨酸。文献复习发现近十年国内外结合患儿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诊断Apert综合征34例,其中基因分析明确诊断15?例,大多数患者均为FGFR2基因突变。结论 FGFR2基因c.755C >G突变是该例Apert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基因分析可助确诊及产前诊断。
杨玲朱湘玉李洁
关键词:APERT综合征颅缝早闭FGFR2基因突变
104例产前死胎原因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2024年
目的:分析产前死胎原因的临床资料,以增加对死胎原因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终止妊娠的产前死胎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的分布特征及死胎原因分布,采用美国死胎协作网络(SCRN)开发的标准进行死因归类,并分为死因明确组和死因不明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不同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有产前死胎210例,符合纳入标准者共104例。其中有尸检结果的为33例(31.7%),39例(37.5%)有遗传学结果,具有胎盘病理学检查的有75例(72.1%)。经SCRN标准归类分级后,死因归入很可能有关者55例(52.9%),可能有关者33例(31.7%),可能无关者13例(12.5%),还有3例(2.9%)不能归因,即死因明确组占84.6%(88例),死因不明组占15.4%(16例)。死因明确组与死因不明组相比,前者胎盘病理学检查率显著增高(78.4%)。死因分类中,胎盘病理性改变占比最多,占26.9%(28例),其次是妊娠合并症占比25.0%(26例),有15.4%的死胎原因仍是不明原因。结论:胎盘病理学检查对明确死胎原因有重要意义,采用SCRN的死胎病因分类分级法具有可行性,胎盘病理性改变在死胎原因分类中占比较高,建议每一例死胎胎盘都要进行病理学检查。
王链链杨玲顾宁柳华王志群戴毅敏
关键词:死胎尸检遗传学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