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苓桂
  • 3篇苓桂术甘汤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型心
  • 2篇沙坦
  • 2篇术后
  • 2篇衰竭
  • 2篇苓桂术甘汤加...
  • 2篇缬沙坦治疗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磁共振
  • 1篇心脏磁共振成...
  • 1篇心脏收缩

机构

  • 7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7篇韩文忠
  • 4篇陆强
  • 4篇兰冰
  • 3篇袁艳敏
  • 1篇王佟
  • 1篇刘倩倩
  • 1篇陈维
  • 1篇郑小平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时间给药对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华法林是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广泛地应用于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冠心病、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等疾病中。但由于治疗范围窄,疗效与不良反应个体差异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临床强调个体化应用原则。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不同的服药时间是否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有影响,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交叉设计方法.对20例DVT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韩文忠郑小平陆强袁艳敏兰冰
关键词:抗凝疗效华法林深静脉血栓形成给药口服抗凝血药瓣膜置换术后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同时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6 min步行试验(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MLHF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T细胞淋巴群(CD3^(+)、CD4^(+)、CD8^(+)、CD4^(+)/CD8^(+))、心肌纤维化[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神经内分泌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与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LVED低于对照组(P<0.05);MLHFQ评分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D3^(+)、CD4^(+)、CD4^(+)/CD8^(+)T细胞淋巴群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PC-Ⅰ、PC-Ⅲ、LN及H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NO、NOS及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其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T细胞淋巴群,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心肌纤维化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同时提高其血管内皮功能,促进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南岳龙孙东辉张晓亮陆强郭晓平袁艳敏鲍文悦韩文忠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心力衰竭
替罗非班用药时机对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PCI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STEMI和NSTEMI并行PCI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术前早期给予替罗非班)和术后用药组(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结果STEMI及NSTEMI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前的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术后用药组,且STEMI术前用药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术后用药组(P<0.05);STEMI及NSTEMI术前用药组患者PCI术后1 h内的ST段回落值均明显高于术后用药组(P<0.05);STEMI及NSTEMI术前用药组与术后用药组患者出院前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PCI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与术后随访1个月内、半年内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STEMI和N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较PCI术后应用,更能显著增强心肌血流灌注与改善心肌细胞微循环,且术前与术后用药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郭晓平陈维刘倩倩孙笑眉兰冰王佟韩文忠
关键词:替罗非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用药时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RAB7/mTOR/TFEB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RAB7/mTOR/TFEB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并培养稳定转染的RAB7过表达和阴性对照腺病毒,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过表达RAB7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共定位的荧光成像显示,应用蛋白印迹测定RAB7、mTOR、TFEB、LC3B-II、CaMKIIδ和P6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RAB7组mTOR表达升高,TFEB表达降低,ROS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溶酶体和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加。线粒体自噬相关的LC3B-II、CaMKII δ和P6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RAB7可以通过mTOR/TFEB信号通路,增加ROS释放、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蛋白表达而促进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激活。
兰冰郭晓平褚红蔚韩文忠
关键词: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阳虚水泛型CHF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探讨病人治疗短期内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阳虚水泛型CHF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分析1年后病人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短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与82.0%,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嗜铬粒蛋白A(CgA)、内皮素(E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组IL-6、hs-CRP、BNP、CgA、ET水平低于心功能未改善组(P<0.05),NO水平高于心功能未改善组(P<0.05)。IL-6、BNP、ET是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均可有效评估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情况,其中IL-6的敏感度最高,3项指标联合评估的特异度最高。结论:阳虚水泛型CHF病人治疗短期内IL-6、hs-CRP、BNP、CgA、ET、NO水平变化显著,IL-6、BNP、ET与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有关,可评估病人预后。
南岳龙孙东辉张晓亮陆强郭晓平袁艳敏鲍文悦韩文忠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124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及观察组(n=62,苓桂术甘汤+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9%vs 80.65%,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治疗前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亲环素A、肿瘤坏死因子-α、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均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vs 16.13%,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有效提高CHF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清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更佳。
陆强南岳龙郭晓平张晓亮孙东辉韩文忠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慢性心力衰竭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长期心脏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成功接受PCI的142例STEMI病人。使用FlashAngio软件计算PCI成功后罪犯血管的IMR。使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MVO、梗死面积和心肌挽救指数。根据血管IMR值(临界值为40 U)比较CMR衍生参数。结果:77例病人(54.2%)的血管IMR>40 U,65例(45.8%)病人的血管IMR≤40 U。与血管IMR≤40 U病人相比,血管IMR>40 U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更高(P<0.05)。血管IMR与CMR衍生梗死面积(r=0.551,P<0.001)、MVO(r=0.450,P<0.001)、风险面积(r=0.417,P<0.001)和心肌挽救指数(r=-0.458,P<0.001)相关。与血管IMR≤40 U病人相比,血管IMR>40 U的病人梗死面积、风险面积、MVO范围均增大(P<0.001),心肌挽救指数降低(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管IMR>40 U[OR=12.240,95%CI(6.310,23.750),P<0.001]、CK-MB峰值[OR=1.003,95%CI(1.000,1.006),P=0.030]和肌钙蛋白I峰值[OR=1.006,95%CI(1.001,1.010),P=0.011]是STEMI初次PCI后CMR中MVO存在的独立预测因子。PCI术后IMR[AUC=0.832,95%CI(0.757,0.907)]对MVO的鉴别能力高于CK-MB峰值[AUC=0.517,95%CI(0.407,0.627)]和肌钙蛋白I峰值[AUC=0.615,95%CI(0.496,0.734)]。结论:血管IMR可评估STEMI病人初次PCI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兰冰韩文忠郭晓平褚红蔚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心脏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