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被引量:7
- 2021年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尽管新生儿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等措施有所进步,但其未完全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限制该疾病预后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Toll样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过代谢组学发现NE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探索NEC的遗传易感性,明确贫血和肠道菌群失调与NEC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EC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本文将对这些新的观点进行综述。
- 刘娜李忠良张春磊李雪峰张成元张学博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新生儿
- 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状况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宫外生长发育状况,并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回顾性分析的试验方法,观察至患儿出院,分析影响患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患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高血压及糖尿病、多胎发生率、体重恢复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以及宫内生长迟缓。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均为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注重母孕期保健,降低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出生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等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 李忠良刘玉娟李晓东连文静冯子鉴李雪峰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难治性HSP患儿均分对照组(MMF治疗)和观察组(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液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组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3^(+)T、CD4^(+)T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L-33、IL-17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T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33、IL-17、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这种变化在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难治性HSP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HSP患儿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维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 郑立伟李雪峰
-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过敏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比例失衡与支气管哮喘被引量:15
- 2010年
-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是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一组锌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几乎能降解构成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其中MMP-9与哮喘的关系最密切。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家族是MMPs天然的内源性抑制因子,TIMP-1是TIMPs中活性最强并能特异性抑制MMP-9的活性。MMP-9/TIMP-1的动态平衡被视为反映气道组织破坏和修复的标志。
- 杨增建王红李雪峰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
-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胎龄的关系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胎龄的关系。方法选择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感染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非感染组)各82例,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观察各指标与胎龄的关系。结果感染组各胎龄血清PCT、TSH均高于非感染组,T3及T4均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感染组各胎龄血清PCT、T3、T4比较,足月儿>大胎龄早产儿>小胎龄早产儿,P均<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PCT、TSH明显升高,T3、T4明显降低;随着胎龄的增大,PCT、T3、T4均明显升高。
- 张成元张春磊张海鲲李雪峰李丽郑艳艳
- 关键词:新生儿降钙素原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