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重
-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论以全面发展为基石培养创新型研究生
- 2020年
-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开拓性的研究生群体,即创新型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
- 刘爽张重
- 关键词:创新型研究生
- 稠密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地基云状分类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解决现有的地基云状分类方法对多模态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有效融合地基云样本的视觉特征与多模态特征,提出稠密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地基云状分类方法。稠密融合卷积神经网络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视觉子网络提取地基云图像的视觉特征,采用多模态子网络提取多模态特征,在网络内部加入了5个稠密融合模块,用于充分融合视觉特征与多模态特征,稠密融合模块在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的同时,能够独立地加到入子网络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多模态地基云公开数据集MGCD上的实验达到了89.14%的分类精度,验证了所提出的稠密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在地基云状分类任务中的有效性。
- 刘爽许依琳张重
-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 基于研究型教学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17年
- 《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信息类学科中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学科,针对它的独特性,本篇文章探讨了基于研究型教学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方案。我们对该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得到了比较好的的效果。
- 张重王红刘爽
-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研究型教学改革
- 基于前沿技术的模式识别课程改革
- 2018年
- 模式识别指利用智能系统对物体表征进行分析及处理,并对物体进行判别和归类的过程,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当今人工智能的大趋势下,将最前沿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融入模式识别课程也是必然趋势。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做到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经过课程改革,学生能快速掌握新知识,并呈现阶梯式上升。
- 张重司统振刘爽
- 关键词:模式识别教学改革
- 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2019年
- 一、国家政策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列为重点行动,次年出台《“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明确把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各大高校应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学科的投资建设,为国家储备优秀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文件还表明了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个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的培养正在持续发力。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表明到2030年高校将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重要场所,这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并跻身于世界前列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2018年4月25日,我校成立了励志于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人工智能学院,同时成立天津市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刘爽张重
-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处理
-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才短缺的背景下,高校需要找准突破口,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为此,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力图使高校能为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高校是教育之根本,人才之基地,需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确保人工智能产业持续、科学地发展。
- 徐墨瑄刘爽张重张宝菊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2024年
-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等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提升学生利用人工智能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人工智能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堂+”知识传授、“网络+”课程训练、“项目+”能力提升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期为地方高校提升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 范晓婷张重刘爽
-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 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 2020年
- 近年来,人工智能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人工智能领域对高质量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培养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十分必要。我们在充分考虑人工智能的学科特点和本科生的基础素养的前提下,对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旨在以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积极促成高质量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 张重刘爽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零基础培养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具体实施方案研究
- 2020年
- 基于人工智能专业涉及知识面广、算法复杂抽象和创新能力缺乏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本科创新人才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对培养人工智能本科人才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创新能力。
- 张重刘爽
- 关键词: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
- 大中小一体教育生态模式的研究——以“麒麟软件-天津师大人工智能信创教育科普馆”为例
- 2024年
- 以人工智能和信创教育的科普工作为契机,提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大中小一体教育生态模式。该模式将人工智能与信创教育相结合,建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型和精、专、深选拔培养通道。以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为创新点,从生态教育运营机制、特色课程开发、社会实践安排等方面对一体化的“智能信创+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阐述。
- 王毅张重林碧军张亚蒙张宝菊
- 关键词:师范教育人工智能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