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波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煤体
  • 2篇底板
  • 2篇岩体
  • 2篇微震
  • 2篇微震监测
  • 2篇煤层
  • 2篇煤岩
  • 2篇煤岩体
  • 2篇煤样
  • 1篇低压
  • 1篇地下空间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扫描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性质
  • 1篇延时
  • 1篇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方法
  • 1篇试件
  • 1篇水文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淮南矿业(集...
  • 1篇平安煤炭开采...

作者

  • 8篇任波
  • 4篇郝宪杰
  • 3篇赵毅鑫
  • 2篇李连崇
  • 2篇袁亮
  • 1篇陈凯
  • 1篇王振宇
  • 1篇王凯
  • 1篇王飞
  • 1篇徐超
  • 1篇武志德
  • 1篇江丙友
  • 1篇魏廷双
  • 1篇张通
  • 1篇卢志国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煤矿安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延时采样测量方法被引量:5
2023年
为研究煤矿掘进工作面采样时刻对滤膜称重法测量长距离巷道粉尘运移情况的影响,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延时采样法。首先分析粉尘颗粒沿巷道径向的运动模型,然后估算粉尘在巷道中运移所需的时间,制定粉尘质量浓度测量方案,并在煤矿巷道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延时采样法得到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和不同作业工况下相同批次粉尘的运移分布情况,而多点同步采样法的不同起始时间的测试结果稳定性差;分析延时采样法的数据发现“尘汇现象”,其导致弱风巷道粉尘质量浓度的每小时增长速率约为扩散至该区域粉尘质量浓度的10%~15%。分析延时采样法在不同工况下的粉尘质量浓度及其对应的尘汇浓度和测量误差,发现新的非截割尘源位置,并计算产尘浓度,为针对性布置和安装巷道降尘设备提供参考依据。
林汉毅江丙友袁亮任波任波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
一种基于层理效应的煤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
一种基于煤层理效应的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是对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的补充,适用于含层理煤的冲击倾向性测试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原有测试方法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较大离散的弊端,而且可以提供一种准确测量现场煤层不同区域、不同层理角度下...
郝宪杰裴艳宇郭延定王少华李玉麟赵毅鑫任波
文献传递
一种煤岩体的几何参数测量及三维重建方法
一种煤岩体的几何参数测量及三维重建方法,实现了煤岩体“体”结构面几何参数的测量及三维重建,突破现有仅能测量“面”状结构面几何参数的技术局限。本发明适用于呈“体”节理面特征的岩体,特别适用于受到层理和割理切割煤体的几何参数...
郝宪杰赵毅鑫卢志国张通王飞任波
文献传递
中国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储物环境稳定性保障:现状、评价及改造被引量:15
2021年
中国存在大量关闭/废弃矿井,其中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是稳定且易开发的资源。在梳理不同类型储物下(油、气、水、核废料、种子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矿井遴选、密封性能、储物空间大小、储物时间等,提出了相应的地下空间储物评价指标和改造技术,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自然地质条件的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储物环境稳定性保障理论与技术。
郝宪杰郝宪杰张通王振宇王振宇任波陈凯武志德陈凯
关键词:地下空间
一种基于电镜扫描的孔隙各向异性估算方法
孔隙各向异性是研究煤力学性质和煤矿地质内容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且快速地测定煤样的孔隙各向异性,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当前对煤体孔隙各向异性的测试方法领域基本空白。因此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电镜扫描的孔隙各向异性估算方...
郝宪杰王少华裴艳宇赵毅鑫郭延定李玉麟任波
文献传递
底板突水灾害大数据预测预警平台被引量:39
2021年
针对淮河能源集团当前开采深部A组煤,受底板水害严重威胁而缺乏有效的智能化、全覆盖预警技术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水文、充水水源及底板破坏实时监测物联网的多源信息大数据智能预警云平台而指导矿区内突水灾害事故预防的技术思路。以张集煤矿回采A组煤的1612A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了观测水源、水位、水压、水质、水温等参数变化的水文监测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处理。而针对底板破坏深度则构建了微震实时监测物联网,传感器拾取底板破裂信号通过井上、井下的光纤环网传输到地面数据信号处理终端,实时监测反演底板破坏、导水裂隙通道分布。将回采、地质和监测数据各类因素考虑在内,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预警模型,确定了煤矿安全评价的主控指标以及评判指标,搜集全国大量矿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机器学习训练。集成数据采集、管理配置、设备监测、中控大屏、多维分析和故障预警5个模块,由网络集成技术和数据整合技术实现无缝连接,建立了煤矿底板突水灾害大数据预警云平台系统。将学习后的预警模型嵌入系统,基于整合的多源数据进行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估与预警,与微震数据互馈分析实时发布决策信息。最后,选定淮南等矿区内的5组矿井数据进行了评估验证,并对1612A工作面回采进行了预警分析。结果表明,选定的矿井计算预测结果合理;张集矿工作面发生突水灾害的概率较小,监测期内未发生预警信息;证实了大数据云平台在煤矿底板水害防治应用的可行性,为淮河能源集团开采A组煤预防底板水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余国锋袁亮袁亮李连崇任波李连崇牟文强王四戌魏廷双郑群马济国
关键词:水文监测微震监测大数据
煤层底板破碎带区域注浆围岩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受地质隐蔽性、复杂性影响,裂隙存在注浆不到位而开采诱发二次破坏的安全风险。以张集矿1612A工作面邻近导水破碎带注浆底板为背景,基于所提出的数值模拟与微震监测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破碎带注浆治理效果,揭示了注浆前后采动应力影响及注浆岩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较未注浆时,注浆围岩的应力异常区域减小,不再发生耦合贯通至工作面;应力在距巷帮约10 m后随距离增大扰动程度减小。微震监测同时验证了计算结果:岩石破裂信号在注浆波及区发生"绕路"现象,注浆区域微震事件数量较少,注浆岩体处于稳定状态。
任波任波牟文强韩云春李连崇李连崇
关键词:煤层底板破碎带微震监测
一种定量表征煤体裂隙率和孔隙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表征煤体裂隙率和孔隙率的方法,包括:利用密度分析仪测试获得煤的视密度;基于压汞实验、低压氮气吸附实验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获得煤中孔、裂隙结构参数;利用分形理论处理压汞实验数据,建立煤中裂隙和孔隙尺度的判...
郭海军董秋芸于英杰王凯吴海楠徐超任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