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勇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行设计的新型治疗车在肾脏E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一种治疗车在肾脏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6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60例肾脏疾病并进行肾脏E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车辅助注药完成肾脏ECT检查;将2021年10月—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患有肾脏疾病并进行肾脏ECT检查的1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治疗车辅助注药完成肾脏E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注射点显像剂渗漏率、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检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注射点的显像剂渗漏率(1.06%)低于对照组的注射点显像剂渗漏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99.47%)高于对照组的检查成功率(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检查满意度(99.47%)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检查满意度(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行设计的治疗车可有效降低肾脏ECT检查的注射点显像剂渗漏率,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提升患者检查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效率。
- 徐贞唐小勇陈思颖
- 关键词:治疗车
- 肾脏肿瘤患者同日进行肾动态显像和全身骨显像检查的可行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肾脏肿瘤患者同日进行肾动态显像检查和全身骨显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肾脏肿瘤患者110例。术前同日进行肾动态显像和全身骨显像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55例仅接受全身骨显像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统计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测量两组全身骨显像后位图像L4椎骨、髂嵴、肱骨中段、股骨中段和臀部骨外软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上述部分的靶(N)/非靶(NT)比值(T/NT值),对比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视觉法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2.7%(51/55)、96.4%(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多部位T/NT值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对同日进行的全身骨显像检查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且可减少患者候检时间,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助于临床诊疗,该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 唐小勇徐贞杨秀鹏陈思颖朱均强
- 关键词:核素显像肾脏图像质量
- SPECT骨显像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2018年
- 目的:探讨SPECT骨显像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2年1月—2016年1月因扭伤、酗酒、长期使用激素等导致髋部不适,经保守治疗1个月以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的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随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做SPECT骨显像和MRI检查。结果:随访1年后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SPECT骨显像和MRI检查在ANFH的不同阶段诊断中具有灵敏度差异,呈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在病程早期(随访1个月),SPECT检查的灵敏度明显占优势,而MRI检查灵敏度差,3个月~1年,SPECT骨显像检出异常与MRI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可提供更加丰富的解剖结构信息,较SPECT骨显像有明显优势。结论:MRI在ANFH的诊断上优势明显,影像信息丰富,但在病变的早期阶段,MRI灵敏度较差,而SPECT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临床高度怀疑ANFH而X线、MRI等无阳性发现时,建议行SPECT骨显像,可期早期检出异常,以免延误治疗。
- 唐小勇
-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基层医院淋巴瘤分期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氟^(18)F-脱氧葡糖(^(18)F-FDG)符合线路双探头SPECT/CT显像在基层医院淋巴瘤分期与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43例淋巴瘤患者453次^(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结果,同时比较分析与同期X线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常规影像检查结果。243例接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患者中未经治疗92例,术后24例,化疗后127例。结果:92例未经治疗的患者中90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灵敏度97.8%,其中15例改变临床分期,占阳性例数16.7%;24例淋巴瘤术后患者7例较术前发现更多病灶,提示分期更晚。243例患者中133例仅进行1次检查无法判断疗效;110例患者在2~22个月期间分别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2~5次,其中基线阳性73例,化疗转阴58例,占79.5%;基线阴性37例,化疗后转阳2例,占5.4%。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同PET/CT显像原理相似,可用于淋巴瘤分期及疗效判断优于常规影像学方法,在PET/CT未普及的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唐小勇李玉兰王笑杨秀鹏陈思颖
- 关键词:淋巴瘤
-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的CT和MR对比较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活性的CT和MR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TACE治疗术后1-3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行CT、MRI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检查结果。结果MRI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高于CT(P〈0.05);MRI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T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MR在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残存、复发方面优于CT。
- 岑裕铭梁甲伟唐小勇徐旭军
- 关键词: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 核素骨扫描与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核素骨扫描与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疑似存在骨转移的患者55例,治疗前分别进行核素骨扫描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检查间隔<1周,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查提示存在骨转移患者38例,经骨活检病理及随访观察确诊26例,其中核素骨扫描阳性23例,灵敏度为95.83%,特异性为70.96%,准确性为81.81%,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阳性20例,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93.75%,准确率为90.91%。两种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特异性更高。结论目前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仍以核素骨显像为首选,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两者综合运用,有助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 唐小勇朱光映赖昌生
- 关键词:核素骨扫描全身扩散加权成像骨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