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躯干
  • 2篇下肢
  • 2篇骨折
  • 2篇骨折部位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抽动
  • 1篇多发性抽动症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行为学
  • 1篇血管蒂
  • 1篇压疮
  • 1篇炎症
  • 1篇移植术
  • 1篇有效性
  • 1篇远端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 1篇远期疗效观察

机构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5篇刘洋
  • 2篇潘磊
  • 1篇吴春霞

传媒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1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的疗效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年至2018年10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感染性压疮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相关指标、炎性因子、压疮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患者65.36%,压疮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IL-8、PCT或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管蒂转移皮瓣治疗感染性压疮治疗效果显著,加快康复,改善预后且无不良反应.
田崴刘洋
关键词:有效性
吻合血管腓骨近端带关节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近、远期疗效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近端带关节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CT)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西医骨一科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GCT患者96例,48例采用人工腕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置换组,48例采用吻合血管腓骨近端关节移植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入移植组;术后1年时以Krimmer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关节功能恢复水平,术后5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关节活动度及远期疗效指标:术侧手握力占比、术侧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复发、转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移植组优良率为95.83%高于置换组81.25%,移植组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置换组;术后5年,移植组患者腕关节屈伸角度、旋前度、术侧手握力占比、DASH和MSTS均优于置换组;移植组骨排异反应和骨吸收骨不连发生率均低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近端带关节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GCT近期疗效理想,远期腕关节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且不会导致复发、转移风险升高。
田崴刘洋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远期疗效
一种骨折固定急救担架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骨折固定急救担架。现有的急救担架固定效果不佳,易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晃动、位移,影响骨折部位的对正,易造成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支撑布;支撑布设有绑带、限位孔,限位孔设有多...
刘洋潘磊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骨科急救的患者固定装置。现有的急救担架固定效果不佳,易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晃动、位移,影响骨折部位的对正,易造成二次伤害。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支撑布;支撑布设有绑带、限位孔,限位...
潘磊刘洋
文献传递
麝香酮调控BDNF/NF-κB信号通路对多发性抽动症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麝香酮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TS组)、麝香酮低剂量组(L-Mus组)、麝香酮高剂量组(H-Mus组)、阳性药物组(泰必利组),每组12只。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3,3-亚氨基二丙腈(IDPN)建立TS大鼠模型。采用双盲法检测大鼠行为学,ELISA法检测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TS组大鼠运动行为学评分和刻板行为学评分升高,血清和纹状体中IL-6、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纹状体中5-HT、DA水平均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量降低,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与TS组比较,L-Mus组、H-Mus组和泰必利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H-Mus组和泰必利组大鼠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L-Mus组(均P<0.05)。结论麝香酮能够改善TS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吴春霞刘洋牡兰宝高娃苏布德格日乐斯琴格日勒
关键词:麝香酮多发性抽动症神经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