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晓娟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血症
  • 1篇压变异性
  • 1篇抑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相关
  • 1篇预后相关性
  • 1篇支架置入
  • 1篇置入

机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周学敏
  • 3篇温晓娟
  • 2篇王瑞英
  • 1篇李宇新
  • 1篇柴婵娟
  • 1篇黄淑田
  • 1篇朱国斌
  • 1篇吕慧
  • 1篇王燕庆
  • 1篇张玲
  • 1篇王飞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尿酸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及支架置入后的预后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置入支架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并置入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进行随访1年。根据尿酸水平分为尿酸升高组(n=120例)和尿酸水平正常对照组(n=150例),搜集两组病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及性质,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严重程度。随访两组患者1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析两组1年后MACCE差异性,并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高尿酸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MACCE相关性。结果高尿酸组较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重,表现为长病变所占比例更大[63.33%(76/120)vs.44.00%(66/150),P=0.02],闭塞病变所占比例更大[28.33%(34/120)vs.15.33%(23/150),P=0.009],Gensini积分更高[(61.225±26.56)分vs.(47.467±25.03)分,P<0.001]。随访1年,高尿酸组MACCE累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83%(25/120)vs.10.67%(16/150),P=0.02]。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得出,吸烟(OR=1.274,95%CI 1.057~2.860,P=0.04)、糖尿病(OR=1.190,95%CI 1.050~2.400,P=0.03)、年龄(OR=1.095,95%CI 1.096~2.027,P=0.03)、心功能(OR=1.086,95%CI 1.035~2.145,P=0.02)、高尿酸(OR=1.051,95%CI 1.026~1.986,P=0.01)及Gensini积分(OR=1.009,95%CI 1.001~1.986,P=0.05)分别是影响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尿酸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尿酸是支架置入后1年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
周学敏朱国斌黄淑田郭莉青王燕庆王飞温晓娟吕慧柴婵娟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支架置入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64例H型高血压患者和6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24 h SSD、n SSD、n SBP、颈动脉内膜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颈动脉IMT与动态血压等指标单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颈动脉IMT与Hcy、24 h SSD、n SSD、n SBP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Hcy升高影响血压变异性,Hcy、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温晓娟王瑞英李宇新郭莉青周学敏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胱抑素C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0例实施PCI术治疗的NSTEACS患者,测定Cys-C,并根据Cys-C水平四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Q1、Q2、Q3、Q4四组;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包含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评价冠脉血管病变狭窄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例数。结果1与Q1组、Q2组比较,Q4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显著增高(P<0.01);与Q3组比较,Q4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有增高趋势(P>0.05)。2各组Gensini积分较前组显著增高(P<0.01)。3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668,P<0.05)。4Q4组MACE发生率较Q1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水平是判断NSTE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其水平与PCI术后发生MACE有关,可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郭莉青王瑞英张玲周学敏温晓娟
关键词:胱抑素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