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颖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被引量:10
- 2016年
-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已传播至哈萨克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地.作为文化传播十字路口的帕米尔高原,其人群何时开始食用粟黍,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否存在更早的迹象,尚缺乏佐证.为此,本文通过对新疆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公元前1500~前600年)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下坂地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虽以C_3类的动物蛋白为主,但也不乏少许C_4类,在个别个体中,C_4类甚至占较大比例.结合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为畜牧或半游牧业,但麦作及粟作农业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先民可能已开始食用粟类作物,这暗示了东方文化因素在帕米尔高原东端,即新疆西南部出现的时间可早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
- 张昕煜魏东吴勇聂颖胡耀武
- 小河墓地古代人群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被引量:4
- 2020年
- 本文选取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已无软组织覆盖的颅骨48例,根据考古发掘层位,这些颅骨资料多数属于小河文化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这48例颅骨的非测量性状和测量性状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新疆地区及周边已知文化中,小河墓地早期人群通过长时间基因交流,人群已经彻底融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群。其主体应与来自南西伯利亚的欧罗巴人群有关,在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前就已经与具有北亚蒙古人种因素的人群发生了融合。
- 聂颖朱泓朱泓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 关键词:体质人类学小河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