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铭

王铭

作品数:66 被引量:23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专利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湿地
  • 14篇土壤
  • 12篇沼泽
  • 11篇遥感
  • 11篇植物
  • 9篇苔草
  • 9篇泥炭地
  • 7篇影像
  • 7篇沼泽湿地
  • 7篇群落
  • 6篇植被
  • 6篇泥炭
  • 6篇种子
  • 5篇地貌
  • 5篇植物群
  • 5篇植物群落
  • 5篇湿地植物
  • 5篇微地貌
  • 5篇TIN
  • 4篇遥感影像

机构

  • 51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东北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松辽流域水资...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中科天启...

作者

  • 66篇王铭
  • 28篇王国栋
  • 21篇姜明
  • 18篇吕宪国
  • 14篇毛德华
  • 10篇王升忠
  • 9篇宋开山
  • 8篇王宗明
  • 5篇刘兴土
  • 5篇李秀军
  • 4篇刘子刚
  • 4篇徐志伟
  • 4篇马学慧
  • 3篇贾明明
  • 3篇娄彦景
  • 3篇张继涛
  • 3篇王国栋
  • 2篇赵婧
  • 2篇李鸿凯
  • 2篇杜嘉

传媒

  • 9篇湿地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2篇2025
  • 8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三省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满足率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东北三省87个气象站点1951-2006年间的气象数据,分析计算了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温度、水分的满足率,并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与总太阳辐射有很大的相关性,且由西部向东部递减;由于南北跨度大,各地光温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带状增加趋势;由于各地作物生育期内降水呈地带性分布,使得各地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并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气候资源的满足率上,南部地区的温度和东部地区的降水都可较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潜力严重受到温度和降水条件的限制。图8,表4,参11。
王铭李秀军刘兴土闫敏华王国栋
关键词:GIS
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与储存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根据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结果,运用有机质含量、干容重、泥炭储量、泥炭地面积等数据估算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并探讨其碳储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泥炭地有机碳总储量约15.03亿t.在各省和各气候区分布不均匀,四川省(6.45亿t)和云南省(2.91亿t)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丰富,占总储量的62.29%.各气候区中高原湿润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大(7.14亿t),特别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有机碳储量(6.30亿t)占总储量的41.92%.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一般在80~140kg/m3,最大值为270~360kg/m3,最小值小于80kg/m3,其分布以燕山、太行山至横断山为界,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均值为143.97kg/m2,滇南高原最高,达到637.06kg/m2.区域平均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为208.23 t/km2,若尔盖高原最高达3972.71t/km2.
刘子刚王铭马学慧
关键词:泥炭地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一种湿地植物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
一种湿地植物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它涉及一种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没有湿地植物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的问题。所述塑料桶设置在泡沫板的上端面上,所述铝箔纸粘在塑料桶桶底的上端面上,所述铝箔纸的上端面上为粘虫胶层,鱼...
王国栋姜明吕宪国王铭
文献传递
一种河流系统中水播种子的捕获装置
一种河流系统中水播种子的捕获装置,它涉及一种水播种子的捕获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没有河流系统水播种子的捕获装置的问题。圆筒的内径为25~30cm,圆筒的长度为25~30cm,两个塑料瓶沿圆筒的长度方向对称安装在圆筒的两侧...
王国栋姜明王铭刘庆艳吕宪国
文献传递
水位和草丘微地貌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高寒沼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预警区,了解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揭示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高寒沼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位和草丘微地貌对巴音布鲁克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在样地内的湿地植物共39种,隶属于19科22属;地表水水位直接影响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的增加,沼泽植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二者显著负相关(n=11,R2=0.77,p<0.001);随着水位的变化,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增加。水位与草丘盖度显著负相关(n=11,R2=0.63,p<0.001),随着水位的升高,草丘盖度逐渐减小;草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丘间(p<0.001),与丘间相比,草丘增加了45%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与草丘盖度显著正相关(n=11,R2=0.79,p<0.001),草丘盖度越高,沼泽物种越丰富。草丘微地貌主要通过增加表面积和生境异质性来促进沼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王铭曹议文王升忠李鸿凯董彦民徐志伟徐娜王国栋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巴音布鲁克
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5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被引量:6
2014年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分,由于受到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土壤碳排放量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为弄清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以典型植被碱蓬(Suaeda glauc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该生态系统2011–2012年植物生长季内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的53%–82%,是影响该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时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水分并未对土壤呼吸作用时间变异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有所差异,Q10为2.0–6.7。生长季内,5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累积碳排放量的平均值为316.6 g C·m–2。生长季内土壤碳累积排放量与植被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平均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电导率及交换性钠百分比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微气候、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及土壤性质的差异是土壤碳排放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铭刘兴土张继涛李秀军王国栋鲁新蕊李晓宇
关键词:草甸草原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一种训练样本自动扩增与迁移方法
本发明涉及遥感土地覆被分类训练样本迁移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训练样本自动扩增与迁移方法,步骤一、多源参考数据收集及预处理;步骤二、构建先验局部空间单元;步骤三、构建初始伪样本集;步骤四、遥感影像收集及预处理;步骤五、时‑空分...
王铭毛德华王宗明
一种湿地植物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
一种湿地植物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它涉及一种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没有湿地植物风播种子的捕获装置的问题。所述塑料桶设置在泡沫板的上端面上,所述铝箔纸粘在塑料桶桶底的上端面上,所述铝箔纸的上端面上为粘虫胶层...
王国栋姜明吕宪国王铭
文献传递
一种浮毯式沼泽湿地构建装置
一种浮毯式沼泽湿地构建装置,它涉及一种湿地构建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针对自然条件下大面积浮毯式沼泽湿地的恢复,尤其是构建接近天然湿地发达稳定的根系系统,并不断发育扩张,形成具有自身稳定浮力作用的浮毯式沼泽湿地系统,目前仍...
王国栋姜明王铭吕宪国
文献传递
非生物因子对松嫩平原西部石油污染湿草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完善松嫩平原西部油田区盐碱化湿地中微生物生态学状况和生态功能研究,对松嫩平原西部6个油田区的湿草甸土壤中石油烃含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pH、含水量、电导率以及土壤微生物平板计数和微生物群落BiologEcoplate代谢活性进行测定,揭示油田区湿草甸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石油污染下的湿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代谢活性随石油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石油烃含量为5603mg/kg时,二者都达到了峰值;石油烃促进了油田区湿草甸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使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增强,提高了微生物对底物碳源的利用能力;土壤其他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代谢强度的影响各异;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都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总磷含量呈负相关。
初金美李秀军刘兴土赵鹏飞王铭
关键词:石油烃石油污染微生物数量松嫩平原西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