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26 H指数:1 供职机构: 邯郸市眼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RP1L1基因变异相关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1例 2025年 患者女,38岁。因双眼不明原因中心视力缓慢进展性下降8年加重1年,于2022年8月24日到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15、0.12。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近红外成像(NIR)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区反射信号弱(图1A,1B)。蓝光自发荧光检查,黄斑区可见强自发荧光(图1C,1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椭圆体带(EZ)、嵌合体带(IZ)反射信号减弱、紊乱(图1E,1F)。OCT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发现,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均降低(图1G,1H)。Humphrey视野检查,双眼视野中心暗点(图1I,1J)。多焦点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双眼黄斑区中心凹尖峰振幅密度下降(图1K,1L)。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双眼各波潜伏期稍有延长(图1M,1N)。征求患者及父亲和姑姑同意后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携带RP1L1基因错义突变及NM_178857:exon4:c.2880G>T:(p.Trp960Cys)突变点位。其父亲和姑姑均无基因变异。诊断: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OMD)(图2)。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2年后患者于我院复查,OCT检查,双眼中央视网膜厚度变薄(图3A,3B)。 张树军 马菲妍关键词:病例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22年12月8~20日于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6例5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年龄(33.8±8.1)岁;均为双眼发病。确诊COVID-19至出现视力下降的时间为3~6d。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红外光眼底照相(IR)、眼底自身荧光(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视野检查分别为12、18只眼。回顾分析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结果患眼BCVA为0.25~1.0。所有患眼可见黄斑区类圆形或斑点状灰白色病灶。IR检查,黄斑区不规则“地图状”弱反射;眼底AF检查,病变相关区域斑点状荧光增强3只眼。行FFA联合ICGA检查的12只眼中,ICGA检查可见黄斑区片状弱荧光8只眼。OCT检查,所有患眼黄斑区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可见斑片状强反射,外界膜、椭圆体带部分缺失;横断面OCT检查可见视网膜OPL、ONL间“花瓣样”强反射。行视野检查的18只眼中,中心暗点15只眼。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黄斑区斑点状或类圆状灰白色病灶;IR表现为病变区呈片状弱反射;OCT表现为OPL、ONL呈强反射;横断面OCT表现为OPL、ONL间“花瓣样”强反射。 张树军 吕爱国 王艳娜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3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中的3200例患... 张树军 杨林青 王根生 王艳娜 李荣花关键词: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眼底血管造影 播散性脉络膜炎眼底自发荧光临床特征 目的 观察播散性脉络膜炎病变区域自发荧光(AF)表现特征.方法 对在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确诊为播散性脉络膜炎患者12例12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1例11只眼,均... 张树军 陶绍武 王根生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脉络膜新生血管分期观察 张树军 陶绍武静脉滴注甘露醇联合扩血管药物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杜丽敏 季红英 王艳娜 杨林青 苗慧 张树军 鲍领芝 项目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主要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与研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眼科最常见急重症,发病急预后差,多数患者不能及时接受上级医院专业处理而永久性失明。临床发现静点甘露醇后患者视觉恢复效果较好,其操作简单不受...关键词: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9年 探讨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3200例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200例患者中,18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9%;其中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发生不良反应170例,荧光素钠联合吲哚菁绿同步造影发生不良反应 19例。150例为恶心呕吐,所占比例为79.36%,2例胸闷气急晕厥,所占比例为1.06%,37例皮肤荨麻疹,所占比例为19.58%。从开始注射药物到完成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注射药物1min后,年龄越小,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越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应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前,口服镇静抗过敏药物,做好护理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检查效果好。 张树军 杨林青 王根生 王艳娜关键词: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眼底血管造影 不同分期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的变化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3-02/2024-02在我院确诊为DR患者382例382眼,依据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21例121眼)、中度组(133例133眼)、重度组(72例72眼)、增生组(56例56眼),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OCTA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收集数据,比较四组患者的RNFL、视网膜厚度以及血流密度。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增生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慢性肾病、随机血糖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随着DR分期的加重,病程逐渐延长(P<0.05)。RNFL厚度(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平均厚度)和视网膜厚度均随DR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均P<0.001),中度组与轻度组下方RNFL厚度比较无差异(P>0.05)。视网膜浅层、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随DR进展显著降低(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OCTA可精确观察到不同分期DR患者RNFL、视网膜厚度及血流密度的变化,这三者可作为监测DR进展的敏感指标。 张树军 黄帅 李佳佳 裴松波 李钰泓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网膜厚度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眼底自发荧光特征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病变不同时期病变区域自发荧光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例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患者的自发荧光图像及相关检查,采用海德堡公司HRA-2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选取自发荧光(AF)模式,行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检查。结果:早期病灶区FAF表现为斑点状自发荧光增强;恢复期自发高荧光扩大融合、较前减弱;愈后病灶区FAF呈现正常自发荧光像。结论:FAF能够反映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病变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PRE)细胞的功能和RPE细胞内脂褐质分布情况,为其诊治、预后、随访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树军 武静 郝丽莎 申然 陶绍武 王根生 王自强关键词:自发荧光 RPE细胞 脂褐质 蜂蜇伤致急性眶蜂窝织炎伴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 2024年 患者女,66岁。因左眼马蜂蛰伤后疼痛、肿胀伴视物不见11d于2023年6月24日到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眼外伤科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手术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6、无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6、28mmHg(1mmHg=0.133kPa)。 张树军 黄帅 梁娜关键词:眶蜂窝织炎 视网膜动脉阻塞 蜂蜇伤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