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庆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信史
  • 1篇言文一致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语言文字学
  • 1篇章太炎
  • 1篇制度史
  • 1篇中华民国
  • 1篇思想史
  • 1篇重读
  • 1篇主义
  • 1篇转注
  • 1篇文学论
  • 1篇文字学
  • 1篇无产阶级
  • 1篇六经
  • 1篇六经皆史
  • 1篇民国
  • 1篇民族
  • 1篇民族主义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陕庆

传媒

  • 2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作为制度史的语言文字——章太炎语言文字学的方法论意义
2016年
辛亥革命前几年间,章太炎在应对以"言文一致"为主张的语言文字论战中,以及思想界多种探讨何谓"中国"的背景下,展开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石的国学研究。他将文字的创制与制度的创制相对应,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在文字的创制之中,文字孳乳的枢纽便是追溯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要途径。章太炎对传统小学进行了创造性整合,强调转注、假借是位于源头之处的"造字法",在纵向上保证了源流互质的方法和途径;章太炎认为转注是方言之间以及方言与雅言之间的联系规律,在横向上将各地方言和雅言统合于一套语言文字系统;方言即是古语的判断,则沟通了历史与地域之间的动态关系。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承前启后,成为他讨论何谓"中国"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来源。
陕庆
关键词:言文一致转注假借古语
命名与论述中国的方式——对《中华民国解》的一种解读
2017年
《中华民国解》发表之时,"中华民国"这一称号已有一定的流传度,建国方案已广有争论。1907年论争各方都指向宪政这个中心议题,杨度的《金铁主义说》集中呈现出宪政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宗法社会与民族的政治性。杨度与梁启超关于宪政问题的交流,以及他通过严复的翻译、理解对甄克思的接受,直接影响了《金铁主义说》的问题意识和观点。章太炎从"中国"的名称开始,展开对"华""夏"的释义,以及多民族、边疆问题的论述,从历史民族、政治民族的角度坚持民族的政治性,在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国际法相对等的意义上论述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其方式具有超越于时效的理论意义。
陕庆
关键词:《社会通诠》国际法民族主义华夏
许杰《明日的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论
2021年
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论争是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重要的文化政治,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论争主要以创造社围绕"革命文学"的论战展开。许杰写于1927—1928年间的《明日的文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论争,但实际针对当时论争的诸多问题,不仅对当时苏联、日本的相关论述进行了别有意味的择取,而且其论述本身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无产阶级文学作为功能和系统的关系,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知识阶级无产阶级精神意识的获得与自身教养、经验之间的沟壑等等,既呈现了当时理论论争的氛围和主要问题,也揭示无产阶级文学这一理论与实践恒久的难题。
陕庆
作为“信史”的文学——重读《范爱农》被引量:2
2018年
重读《范爱农》是为了重新认识有计划的个人史写作,如何处理作为背景或事件的社会政治史。"信史"这一晚清至民国重要的学术思想问题深深扭结在鲁迅文学作品中,《范爱农》所呈现的记忆与遗忘、纪实与虚构是鲁迅对于这一问题的独特回应。《范爱农》内容涉及范爱农的个人史、辛亥革命史实以及晚清革命会党光复会的历史。其中,对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中如何择取和改写,体现了鲁迅对历史的价值提炼和认识历史的方法。重读《范爱农》不仅为了呈现文本的丰富性,而且是对深嵌在中国近代知识转型中的、自身包含着复杂张力的鲁迅文学的一次回溯与再认。
陕庆
关键词:《范爱农》信史光复会
从“六经皆史”到“古史皆经”——章太炎经史互释的思想史内涵被引量:1
2022年
经史变奏、经史互释内在于漫长的经学史之中,章学诚、章太炎等所主张的“六经皆史”是清代以来经史问题的一部分。章太炎对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对于经、史的分歧集中地体现为对“事”的不同态度。章太炎多重的经史互释不仅是为了确立六经的信史地位,也旨在将创造性和典范性开放给六经之后的时代,更是为了沟通当时激烈变革与传统之间的关系,这是章太炎关于革命问题的一个回答。
陕庆
关键词:章太炎六经皆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