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脱敏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急救及护理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外伤后1h后于本院急诊科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皮试,皮试结果是强阳性,按原则要为患者做脱敏注射,破伤风针剂1500单位/2ml,分4次逐量注射。在为患者做第一次注射破伤风针剂0.1ml+0.9ml注射用水,观察20min后患者无不良发应及临床症状。继续为患者做第二次脱敏注射,注射破伤风针剂0.2ml+0.8ml注射用水,观察20min后患者无不良发应及临床症状。继续为患者做第三次脱敏注射,注射破伤风针剂0.3ml+0.7ml注射用水,5min后,患者口述全身皮肤瘙痒,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有散在红色丘疹,及时报告医生,执行口头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5min后观察患者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较前减少,但全身瘙痒症状未减轻,伴胸闷,给予氧气吸入3L/min,建立静脉通道,5%葡萄糖250ml加葡萄糖酸钙针剂20ml、维生素C针剂2g持续滴入40滴/min,测患者心率108次/min,血压90/60mmHg,呼吸26次/min,5min后观察患者口试胸闷、全身皮肤瘙痒较前减轻,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消失。10min后患者全身瘙痒加重,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又重复出现,较前急猛,口诉胸闷加重,,测心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5/55mmHg,立即执行口头医嘱调至氧流量6L/min,给予静脉推注或静脉滴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40mg,5min后测心率115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0/60mmHg,口诉胸闷、全身瘙痒较前减轻,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较前减少,每间隔5min测一次生命体征及观察临床症状情况。30min后,测心率90次/min,血压110/60mmHg,呼吸20次/min,口诉胸闷、全身瘙痒消失,查看头颈部、前胸、后背及腹部丘疹全部消失,继续观察30min后症状恢复正常离开观察室。
- 刘琴红
-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敏反应口头医嘱氧气吸入皮试结果
- 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门诊高危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门诊高危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黄河三门峡医院门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所有患者到达候诊区均由分诊护士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护理风险管理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将冠心病、支架植入、高血压、糖尿病等纳入风险范围,筛选经量表评估合并一项及以上的就诊患者作为内科门诊高危患者,共筛选高危患者160例并将其纳入A组;另按1∶1比例组、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于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筛选160例作为B组。统计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并比较护理管理实施前后门诊高危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结果: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共评估门诊就诊患者6073例,其中既往冠心病1771例,支架植入113例,糖尿病753例,高血压2460例,脑梗死372例,脑出血26例,其他578例;优先就诊患者137例,送急诊科7例,送入院38例,护送检查6例,正常流程入院71例;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内科门诊危急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显著上升,并明显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门诊高危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效果均具有重要价值。
- 魏波刘琴红贺如霞张敏徐婷韩娟
-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