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华
- 作品数:36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肛瘘作为克罗恩病(CD)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合理地治疗CD合并肛瘘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多种辅助检查应运而生,如超声、内镜、磁共振成像、瘘管造影、麻醉下检查等可帮助诊断;在药物治疗方面,人们不断探寻价格低廉、疗效高的药物,如抗生素类(甲硝唑、环丙沙星等),微生态制剂类(蜡样芽孢杆菌、美常安等)则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手术治疗方面,传统术式和微创术式各有利弊,传统切开术配合挂线疗法仍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对CD合并肛瘘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王燕孙娟玲张如洁冷冬玲陈光华
- 关键词:克罗恩病肛瘘肛周疾病
- 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效果和安全性
- 2022年
- 目的:探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在骶尾部藏毛窦(P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42例骶尾部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除缝合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35个月,平均随访19.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裂开、感染、皮下血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s,NEU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WBC、NEUT%、CRP整体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的WBC、NEUT%、CRP整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半年及1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成形术治疗骶尾部PSD患者伤口愈合快速,且安全有效。
- 陈光华张如洁陈教华杨勤孙娟玲李璐
- 关键词:藏毛窦骶尾部切除缝合术
- 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因混合痔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外切内注消痔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及36 h时疼痛评分(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12%,观察组9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4.88%及0.00%,低于对照组的24.39%及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均效果显著,但前者创伤小,可有效降低VAS评分,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伤口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陈光华汤晓霞张攻宇
- 关键词:外切内注消痔灵外剥内扎术混合痔并发症
- 混合痔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痔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肛肠病之一,自古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的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虽痔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一般来说,女性痔病患者远多于男性,怀孕妊娠极大地增加了女性患痔的风险。痔病的发生,多与地理环境、工作性质、生活、饮食等有关。根据患者发病的部位,可以具体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不同类型的痔有着不同的症状及不同的治疗方案,现代临床治疗此病主要以消除基本症状为主要目的。在临床应用中有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其中手术疗法是目前治疗Ⅲ度以上混合痔的最佳选择。本文将对近年来混合痔的各种手术方式予以综述。
- 孙娟玲王燕冷冬玲张如洁陈光华
- 关键词:混合痔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
- 基于“去腐生肌”法探讨升白灵药纱条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升白灵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夫诺尔组和升白灵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用粪菌液造肛周脓肿模型,给药至大鼠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创面第3天和第15天的白细胞水平,创面VEGF、b-FGF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升白灵药组和雷夫诺尔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且升白灵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雷夫诺尔组(P<0.01);升白灵药组和雷夫诺尔组大鼠创面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大于模型组(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创面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均大于雷夫诺尔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3个造模组第3天白细胞计数均上升(P<0.01),与其余两组相比,升白灵药组白细胞上升更加显著(P<0.01);第15天雷夫诺尔组和升白灵药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与雷夫诺尔组相比,升白灵药组白细胞下降更加明显(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和雷夫诺尔组(P<0.01);升白灵药组、雷夫诺尔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1);升白灵药组b-FGF的表达水平较雷夫诺尔组升高(P<0.01);升白灵药组、雷夫诺尔组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之雷夫诺尔组降低(P<0.01)。结论 以“去腐生肌”为遣方原则的升白灵药纱条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上调VEGF、b-FGF表达促进肛周脓肿创面愈合。
- 廖武葛巍陈光华张磊昌左铮云
- 关键词:肛周脓肿去腐生肌
- 肛肠疾病综合管理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肛肠疾病综合管理系统,涉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该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验证:通过临床样本分析,筛选出与术后呼吸道感染高度相关的特定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生物标志物,本发明通过开发...
- 李璐唐勇吴云翔陈光华
- 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安全性评价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及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
- 龚枭雄陈教华胡晓阳余绪超张全辉陈光华郭昌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
- 直肠脱垂会阴入路三种常用术式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直肠脱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女性及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脱垂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直肠脱垂、不完全脱垂、直肠内脱垂。目前,外科治疗是治愈直肠脱垂的主要方式。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术式多样,手术疗效不尽相同,主要分为腹部手术和会阴手术。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上应用并报道较多的经会阴入路的三种常用外科术式相关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评述。
- 张如洁陈光华冷冬玲孙娟玲王燕
- 关键词:直肠脱垂会阴手术
- 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手术和美沙拉嗪(口服+灌肠)为主的治疗方法干预13例肛周克罗恩病变的患者(合并肛瘘者7例、肛周脓肿2例、肛裂者2例、混合痔者2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克罗恩活动指数,外周血PLT、ESR和CRP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分析疗效、并发症(肛门狭窄或失禁)发生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经治疗患者克罗恩活动指数,外周血PLT、ESR和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半年,仅有1例患者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和肝肾功能异常,创面愈合时间32.25+13.23d。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手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疗效满意且较为安全,但仍需扩大样本量做一步证实。
- 张磊昌肖慧荣罗琴雯贺应林葛巍陈光华
- 关键词:手术美沙拉嗪肛周克罗恩病
- 基于EphB2/Ephrin-B1/JNK通路探讨复方苦参汤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内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阳性对照组及复方苦参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DAI),检测血清TNF-α、IL-6、IL-4、IL-1β含量,取结肠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RT-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EphB2、Ephrin-B1、JN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EphB2、Ephrin-B1、JNK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及复方苦参汤中、高剂量组大鼠饮食、毛发光泽及活动情况明显改善,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黏膜趋向完整,溃疡缺损程度明显减轻,黏膜下层和肌层轻度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血清IL-4及结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血清TNF-α、IL-6、IL-1β及结肠组织MDA、MPO、iNOS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汤可抑制UC大鼠的炎性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起到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phB2/Ephrin-B1/JNK通路有关。
- 吴云翔陈光华陈教华安明伟唐勇张磊昌
- 关键词:复方苦参汤溃疡性结肠炎EPHB2J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