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梅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1篇胆碱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短程
  • 1篇血塞通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阴性
  • 1篇影像

机构

  • 6篇宝鸡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吴红梅
  • 3篇马蓉
  • 2篇杨洋
  • 1篇秦娟
  • 1篇张新爱
  • 1篇王欣栋
  • 1篇王三喜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肝癌5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和分析5例HCC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和染色结果。[结果]5例中女2例,男3例,年龄50~69(中位年龄58.8)岁。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部占位并血清AFP检测值阴性。光镜下癌细胞密度增加,肝板细胞层数增多,排列呈条索状、小梁状、实性巢团状,小梁周围为扩张不规则的肝窦,癌细胞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细胞胞浆嗜酸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5例AFP、CD10、CK7、CK20、GCDFP15、ER、PR、CK19、CDX-2、CEA均为阴性,CD34、VIllin均为阳性,Heppaxl 3例阳性、1例阴性、1例点灶阳性。[结论]APF阴性的HCC是少见病理类型,结合其临床症状、部位、组织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可确定诊断。
吴红梅秦娟龙兆博王三喜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甲胎蛋白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RADS分级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超声征象、BI-RADS分级和ER、PR、HER-2阳性率,并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阳性、阴性患者的BI-RADS分级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的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63.00%、57.00%、46.00%;有毛刺征患者ER、PR阳性率分别为78.79%、78.79%,明显高于无毛刺征患者的55.22%、46.27%,有微钙化患者的HER-2阳性率为54.55%,明显高于无微钙化患者的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Ⅱ~Ⅲ级患者的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69.05%、61.90%、51.19%,明显高于血流分级0~Ⅰ级患者的31.25%、31.25%、1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HER-2阳性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RADS分级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阳性表达患者BI-RADS分级明显更高,临床实践中可以将其联合应用,更有助于鉴别患者疾病情况。
冯建丽马蓉杨洋吴红梅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消化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肿瘤良恶性等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及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满3年,采用Cox回归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以年龄<60岁,肿瘤最大径5~10 cm者多见,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多见,肿瘤性质以恶性多见,主要采取局部切除治疗。病理特征以无出血坏死比例高,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轻度异型性,瘤细胞丰富,核分裂数>5/50 HPF多见。1年存活率为90%,复发率为12%,3年存活率为70%,复发率为2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核分裂数、细胞类型、瘤细胞异型性是影响消化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消化道间质瘤具有自身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核分裂数、细胞类型、瘤细胞异型性是影响消化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吴红梅马蓉王欣栋
关键词:间质瘤胃肠道预后免疫组化
短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早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短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早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9例住院合并SIRS的AP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5 mg/(kg·d)×3 d的甲泼尼龙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治疗3 d、5 d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评价疗效,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器官衰竭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 d、治疗5 d时的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CRP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3 d时的APACHEⅡ评分[(5.02±0.97)分vs(6.41±1.17)分]、SIRS评分[(1.74±0.29)分vs(2.24±0.32)分]和CRP水平[(162.9±27.2)mg/d L vs(192.4±36.9)mg/d 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5 d时的APACHEⅡ评分[(4.33±0.96)分vs(5.24±1.03)分]、SIRS评分[(1.32±0.24)分vs(1.75±0.30)分]、CRP水平[(83.6±17.2)mg/d L vs(142.8±27.4)mg/d L]比较,观察组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器官衰竭发生率为7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67%,对照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能快速控制AP患者炎症反应,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周亚锋吴红梅吕婷
关键词: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甘露醇、血塞通、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血塞通、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甘露醇、血塞通以及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参照组(40例)采用甘露醇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48/50),参照组总有效率80.0%(32/40)(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甘露醇、血塞通以及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理想,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翟雅婷吴红梅
关键词:甘露醇血塞通胞二磷胆碱急性脑血栓
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2、纤维连接蛋白1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2(CAP2)、纤维连接蛋白1(FN1)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患者11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CAP2、FN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究其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AP2、FN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P<0.05);CAP2、FN1表达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癌细胞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随访3年,总生存率为60.17%;CAP2低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为76.47%,高于CAP2高表达组的47.76%(P<0.05);FN1低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为77.55%,高于FN1高表达组的47.83%(P<0.05)。结论:CAP2与FN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较高,其表达量与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参与肿瘤的进展,较高水平的CAP2与FN1表达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情况,CAP2、FN1可作为肿瘤治疗的药物靶点。
马蓉张新爱杨洋吴红梅
关键词:胃癌病理类型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