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省脑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评价
- 2024年
- 目的 研究分析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9,采取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和对照组(n=39,采取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总分,MCCB量表中连线测验、情绪管理、空间广度、持续操作以及迷宫测验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连线测验、情绪管理、空间广度、持续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18%高于对照组的58.9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陈霄霄李进叶湘湘周志强方政华张婵娟
- 关键词:阿立哌唑帕罗西汀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精神分裂症不同脑区差异性基因表达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在不同脑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SZ生物标志物.方法 以"Schizophrenia sequencing"为关键词,在GEO数据库检索.从该基因库中提取60例SZ患者及55例正常对照的测序结果,利用DESeq2软件计算各组差异表达基因,基于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采用GO功能分析,差异分析,交集分析等方法,探索SZ患者中多个脑区均异常表达基因的相关生物学过程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挑选调控SZ的标记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对照、SZ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ARG2、PLXNB3表达水平.结果 SZ在BA9、BA11、BA24脑区显著高表达的基因总共有2059个,低表达基因2002个(P<0.05),经过分析最终得到8个免疫相关候选基因,与海马CA3区相对比,发现SZ患者ARG2、BDNF、CETP、CMTM5、PLXNB3,表达下调(P<0.05),其中,ARG2、PLXNB3(P=0.018、0.024)的表达水平治疗后升高.结论 免疫相关基因可能参与SZ的调控,ARG2、PLXNB3表达水平改变与SZ的发病和治疗相关,可能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标志基因.
- 李琪杨萍李进喻筠肖雨桐刘学军李新纯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数据挖掘免疫脑区
- 阿立哌唑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内收治的54例重度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案分组,分为单药组(n=27,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两联组(n=27,阿立哌唑+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指标、心理健康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且治疗后两联组血清Cor及SCL-90、PSQI、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血清BDNF、NT-3、5-HT、DA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以阿立哌唑+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神经递质,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睡眠质量与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且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倡导临床应用。
- 李进刘黎陈霄霄
-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阿立哌唑艾司西酞普兰
- 血清CD30、BAFF、s TNF-R1、CXCL10与双相障碍不同情绪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30(CD30)、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1受体(sTNF-R1)、趋化因子10(CXCL10)表达水平与双相障碍不同情绪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双相障碍的患者80例,根据不同情绪状态分为躁狂发作组50例与抑郁发作组30例,并选取健康个体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血清CD30、BAFF、sTNF-R1、CXCL10水平,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躁狂发作组血清CD30、BAFF表达水平更高(P<0.001),CXCL10表达水平更低(P<0.001)。抑郁发作组CD30、BAF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与抑郁发作组相比,躁狂发作组BAFF、sTNF-R1表达水平更高(P<0.01),CXCL10表达水平更低(P<0.001)。抑郁发作组CXCL10水平与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CD30、BAFF可能是双相障碍诊断的生物学指标,CXCL10可能是躁狂发作诊断的生物学指标。BAFF、s TNF-R1、CXCL10可能成为双相障碍患者不同情绪状态的状态标记物。CXCL10可能反应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焦虑与认知水平。
- 喻筠李进李琪刘学军
- 关键词: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 基底节脑出血后抑郁与残疾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后抑郁与残疾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残疾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基底节脑出血后抑郁患者23例,患病率为38.3%(23/60);残疾程度与抑郁症状显著正相关(r=0.575,P=0.003);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r=-0.446,P=0.029)。结论:基底节脑出血后的抑郁发病率高,抑郁症状重的患者,残疾程度更高,日常生活能力更差。
- 姜杨李进李进谌红献
-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残疾程度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