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定量评估结节间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正常成人结节间沟的可行性。方法对120名健康成人(正常组)、20个成人肱骨大体标本(标本组)及19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脱位患者(脱位组)进行结节间沟超声扫查,分别测量结节间沟深度(D)、顶部宽度(W)及中部宽度(^(1/2)W),计算W/D比值并据此对结节间沟进行分型;对3组的结节间沟测值及分型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中,优势手亚组D为(4.14±0.07)mm,W为(10.22±0.17)mm,^(1/2)W为(6.46±0.09)mm,W/^(1/2)W为1.59±0.19;非优势手亚组D为(4.19±0.06)mm,W为(10.26±0.19)mm,^(1/2)W为(6.33±0.10)mm,W/^(1/2)W为1.62±0.18,优势手与非优势手结节间沟D、W、^(1/2)W、W/^(1/2)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本组中,D为(4.24±0.10)mm,W为(9.96±0.24)mm,^(1/2)W为(6.29±0.11)mm;脱位组中,D为(3.15±0.08)mm,W为(14.95±0.26)mm,^(1/2)W为(8.35±0.16)mm。优势手亚组结节间沟的D、W、^(1/2)W及结节间沟分型与标本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优势手亚组、标本组与脱位组结节间沟测值及分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超声可清晰显示成人结节间沟形态并进行测量,可作为结节间沟定量评估的有效方法。
- 徐大华殷立平陆倩宋旭光张芹高慧许华宁何玉冰孙卉娟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脱位
- 超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估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衰退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超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定量评估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衰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19年2月于我院门诊及入院的共90例连续的高血压受试者(高血压组),依据血压水平将高血压组分为高血压1组和高血压2组;另将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纳入研究作为正常组。利用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再利用ufPWV技术测量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以cIMT 0.05 cm为诊断内中膜增厚的阈值,将正常组及高血压1组及高血压2组均进一步分为A组(cIMT≤0.05 cm)、B组(cIMT>0.05 cm)2个亚组,正常组有62例(正常组A亚组),高血压1组有11例(高血压1组A亚组)及高血压2组有8例(高血压2组A亚组)。利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探讨3组cIMT、PWV-BS及PWV-ES的变化趋势及各自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比较cIMT在正常范围(≤0.05 cm)时3组中PWV-BS及PWV-ES的差异以评估PWV-BS及PWV-ES诊断效能。结果 高血压1组、高血压2组与正常组颈动脉弹性参数cIMT、PWV-BS及PWV-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高血压2组cIMT、PWV-BS及PWV-ES均高于高血压1组及正常组,高血压2组与高血压1组PWV-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PWV-B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正常组及高血压1组PWV-ES(r=0.693,P<0.001;r=0.618,P<0.001)与年龄相关性显著优于PWV-BS(r=0.377,P=0.006;r=0.474,P<0.001)及cIMT(r=0.417,P<0.001;r=0.423,P=0.001),高血压2组PWV-ES(r=0.872,P<0.001)与年龄相关性显著优于cIMT(r=0.486,P=0.003),高血压2组PWV-BS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133)。颈动脉弹性参数PWV-ES与年龄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正常组(β=0.089,P<0.001)与高血压1组(β=0.105,P<0.001)及高血压2组(β=0.118,P<0.001)两两相互比较,其上升趋势依次显著增高。高血压1组及2组中A亚组分别与正常组A亚组PWV-BS及PWV-ES�
- 王银萍朱正球高慧吴林琳栾云刘福明邹冲黄辉
- 关键词:高血压早期高血压颈动脉弹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普内科收治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加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柴胡泻心汤口服,并配合胃复安穴位注射进行治疗。总疗程均为3月。疗程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RDQ量表积分评估,行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p H值监测,随访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积分及24 h食管p H值监测p H值<4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胃酸分泌,改善食管黏膜病变情况,临床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杨振兵高慧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穴位注射
- 超声定量评估肱骨结节间沟形态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评估肱骨结节间沟解剖结构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肩部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于超声检查后1个月内再次接受CT检查,23例再次接受超声复诊。测量结节间沟的宽度、深度、开放角及内侧角。比较超声与CT、超声首诊与复诊所测数值的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变异系数(CV),并评估2次超声检查的可重复性。结果超声与CT测量结节间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方法测量结节间沟宽度、深度、内侧角的一致性中等(ICC=0.79、0.68、0.73),测量开放角的一致性良好(ICC=0.94),CV为5.78%~9.64%。超声首诊与复诊所测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结节间沟宽度、深度的一致性中等(ICC=0.65、0.74),测量开放角、内侧角的一致性良好(ICC=0.98、0.94),CV为3.61%~11.47%。Bland-Altman图显示95.65%(22/23)的数据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结论超声测量结节间沟解剖参数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定量评估结节间沟形态。
- 马学慧徐大华高慧何玉冰吴意赟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肱二头肌肌腱可重复性
- 升降散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升降散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情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胃肠功能障碍(GIF)评分以及各节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28 d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GIF评分、GA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且在治疗第7天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MTL水平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VIP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至治疗第7天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逐渐下降,至第7天时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均P <0.05)。治疗后GCS评分缓慢上升,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 0.05)。观察组28 d内死亡人数为8例,对照组为10例,应用Kplan-meier法分析显示,两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别不大(P> 0.05)。结论升降散能够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功能,调节胃肠激素GAS、MTL、VIP分泌水平,改善病情严重程度,但其对28 d累积生存率影响与西医常规治疗相当。
- 高慧杨洁胡云霞陈秋华鲁俊王醒陈明祺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胃肠功能障碍升降散
- 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人群130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226例,共356例,分别根据男女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全部人群分为Q1、Q2、Q3、Q4共4组。利用ufPWV技术检测颈动脉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比较不同尿酸水平间及男性女性间PWV-BS、PWV-ES差异。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年龄、BMI、eGFR等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ufPWV增高的关系。结果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年龄、BMI、TC、Scr、PWV-ES及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eGFR、HDL显著降低。男性血尿酸、PWV-BS及PWV-ES均显著高于女性(P分别为<0.001、0.0024、0.0018),男性血尿酸与PWV-BS、PWV-ES均不相关,女性血尿酸仅与PWV-ES呈正相关(r=0.265,P<0.05)。男性与女性血尿酸均与BMI、TC、Scr成显著正相关,与HDL、eGFR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女性相关程度大于男性。Logistic回归显示以Q1组为对照,在矫正了年龄、BMI、SBP、DBP、TC、TG、HDL、LDL、FBG、Scr、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血尿酸Q4组可独立于上述因素成功预测PWV-ES增高的风险,女性(OR:5.15,95%CI:1.20~22.10,P=0.027),全体人群(OR:2.41,95%CI:1.42~5.69,P=0.042),但该因子预测价值不能独立于eGFR而存在。结论血尿酸可间接反应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PWV-ES可作为血尿酸对血管功能损伤早期无创性评估的指标;血尿酸是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eGFR依赖性。
- 高慧朱正球刘福明邹冲戴萍马学慧黄辉
- 关键词:血尿酸性别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
-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腓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合理可靠依据。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共44侧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
- 高慧胡建群章宏伟蔡晓峰栗翠英
-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文献传递
- 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技术定量评估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变化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技术定量评估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形态及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330名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成年人,根据血压分为正常组(n=159)、临界组(n=43)及高血压组(n=128)。正常组收缩压(SBP)<130 mmHg且舒张压(DBP)<80 mmHg;临界组130 mmHg≤SBP<140 mmHg和/或80 mmHg≤DBP<90 mmHg;高血压组SBP≥140 mmHg或DBP≥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者。测量并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收缩起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并以cIMT=0.05 cm为临界值进行亚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cIMT、cIMT≥0.05 cm者占比、PWV-BS及PWV-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血压水平升高,cIMT、cIMT≥0.05 cm比例及PWV-ES均升高(P均<0.05),但仅正常组与临界组间PWV-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0.05 cm时,各亚组间PWV-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亚组PWV-ES高于正常亚组(P<0.05);cIMT<0.05 cm时,临界亚组PWV-BS及PWV-ES均高于正常亚组(P均<0.05),高血压亚组PWV-BS低于临界亚组(P<0.05)而PWV-ES高于正常亚组(P<0.05)。cIMT、PWV-BS及PWV-ES均与年龄成正相关(r=0.64、0.33、0.69,P均<0.01)。结论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形态及弹性已发生改变,且弹性变化可能早于形态变化。
- 马学慧朱正球王银萍沈碧潇高慧戴萍张心怡栾云何姗姗刘福明邹冲黄辉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超极速脉搏波技术在定量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 探讨超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在定量评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44例门诊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利用ufPWV技术检测颈总动脉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颈总动脉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将门诊体检者分别以性别、CIMT分组(CIMT<0.050 cm组、CIMT≥0.050 cm组),对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女性中,PWV-ES、CIMT及PWV-BS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男性中,PWV-ES与年龄的相关性最高;女性中,CIMT和PWV-ES与年龄的相关性类似,PWV-BS与年龄的相关性最低.应用CIMT≥0.050 cm作为增厚阈值,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CIMT≥0.050 cm的人群比例逐渐增高.不同性别及不同CIMT分组间的PWV-BS、PWV-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PWV-BS、PWV-ES与CIMT增厚均有关(P<0.05),但校正年龄之后,该预测价值立即消失(P>0.05),而女性的PWV-BS、PWV-ES与CIMT增厚均无关(P>0.05).结论 ufPWV技术中的参数PWV-ES可作为早期AS评估的有效预测指标,其预测价值独立于除年龄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存在.
- 戴萍朱正球高慧王银萍刘福明邹冲黄辉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L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P<0.01),Fib、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4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能够显著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健康状况,保护内脏器官。
- 高慧杨洁胡云霞陈秋华王醒陈明祺
-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清瘟败毒饮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