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肝随访队列中空腹高血糖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14年
- 对427例随访者分为FBG升高组(185例)和FBG正常组(242例)。结果:1FBG升高组的ALT(t=-2.170,P=0.031)、GGT(t=-3.500,P=0.001)、TG(t=-3.099,P=0.002)、TC(t=-2.033,P=0.043)、UA(t=-3.009,P=0.003)、BMI(t=-4.165,P=0.001)、收缩压(t=-4.407,P=0.001)、舒张压(t=-2.249,P=0.025)、抗-HBc阳性(P=3.879,P=0.049)和脂肪肝发病率(t=11.158,P=0.001)分别高于FBG正常组;2两组平均年龄;CREA,BUM;AFP、HBsAg、抗-HBs、HBeAg、抗-HBe阳性率;肝癌、肝硬化和慢肝发病率均相似,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UA、BMI和收缩压为FBG的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高血糖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GGT、UA、BMI和收缩压为乙肝患者发生FBG的危险因素。
- 倪正平陆玲玲黄飞袁佳平陈陶阳
- 关键词: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
- 启东地区2013年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横断面分析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启东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并分析与高血压患病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 :从2013年1—12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常规体检的人群中整群抽取7个单位体检对象的数据,采用SAS 9.3软件计算高血压患病率,Logistic回归计算各临床指标与高血压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纳入体检对象4 889例,平均年龄(52.37±14.74)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3.79%(52.40%~55.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男性体检人群,年龄>65岁、超重、肥胖、血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4.807(3.949~5.853)、1.663(1.426~1.939)、3.310(2.558~4.283)、1.491(1.257~1.769)、1.291(1.118~1.491)、7.944(1.016~62.083)、2.314(1.775~3.017)、1.679(1.265~2.229);对于女性体检人群,年龄>65岁、超重、肥胖、血尿素氮升高、尿酸升高、三酰甘油升高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4.740(2.934~7.656)、2.548(1.810~3.587)、4.392(2.401~8.035)、1.806(1.318~2.474)、1.545(1.036~2.304)、2.320(1.244~4.325)。结论:启东地区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可根据男女各自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张风雷樊春笋薛学锋袁佳平姚红玉施亚娟
- 关键词:高血压
- 肝癌及乙肝患者近5年空腹高血糖发病状况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以乙肝患者为对照,对近5年来肝细胞肝癌(HCC)空腹高血糖发病状况作对照研究。方法:HCC的男性患者468例(①HCC组,其DM先于HCC确诊者25.9%),对照人群1046例分为慢乙肝/肝硬化(②CHB/LC)组、③脂肪肝组和B超提示肝“正常”图像组(④肝“正常”组)。以常规方法进行HBV标志物、抗-HCV、空腹血糖、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检测等。结果:HCC组中:HBV阳性者空腹血糖受损阶段(IF、G)和糖尿病(DM)发病率17.2%和17.O%;HBV阴性者抗-HCV均为阴性,其IFG和DM分别为15.4M和17.9%,两者间IFG和DM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C的DM发病率与HBV相关性r=-0.007。各组中:WG发生率在各组间均相似,(P〉0.05);DM发病率在①~④组分别为17.3%、16.7%、26.2%和9.1%,①组与②组、③组和④组相比P〉0.05、P=0.008和P=0.001。BMI均值:①组、②组和④组在23.0~23.7kg/m^2之间,显著低于③组(30.3kg/m2);血压均值:①和②组相似,显著低于③组和④组(P〈0.005)。在各组内未显示有明显的IFG高发年龄段(P〉0.05);DM在各组高发年龄段:①组、③组和④组均为60-69岁(26.4%、35.1%和12.2%);②组为50-59岁(22.5%)。结论:HCC患者发生DM与HBV感染无关,与慢乙肝、肝硬化密切相关。乙肝伴脂肪肝者发生DM的风险较高,超重或肥胖为主要因素;HCC和CHB/LC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可能加速了IFG阶段发展为DM的过程。
- 倪正平陆玲玲袁佳平薛学峰尹燕慈黄飞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 启东地区男性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启东地区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及与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从2013年1~12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人员中整群随机抽取7个单位的男性体检者,根据超声结果诊断脂肪肝并计算患病率,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生化指标与脂肪肝患病之间的关联。结果纳入本研究的男性体检者共3863名,平均年龄(54.32±14.47)岁,超声检出脂肪肝1 421例,患病率为36.78%。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提示血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脂肪肝患病间存在关联(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证实血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于临床正常值为脂肪肝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后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3.06(2.46~3.79)、2.08(1.77~2.45)、1.60(1.37~1.86)、2.68(2.14~3.37)、3.00(2.53~3.54)。结论启东地区男性体检者中血肝功能、糖、脂及尿酸指标异常者为患脂肪肝高危人群,对此类人员可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 袁佳平樊健樊春笋姚红玉陈陶阳张亚玮
- 关键词:脂肪肝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