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胜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流文教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青铜
  • 5篇铜器
  • 5篇青铜器
  • 3篇东周
  • 3篇出土
  • 2篇青铜器研究
  • 2篇纹饰
  • 2篇先秦
  • 2篇乐器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发掘
  • 1篇遗址发掘简报
  • 1篇郑卫之音
  • 1篇商周
  • 1篇商周青铜器
  • 1篇随葬
  • 1篇器型
  • 1篇器形
  • 1篇青铜乐器
  • 1篇青铜礼器

机构

  • 7篇南开大学
  • 3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10篇杨文胜
  • 1篇袁广阔
  • 1篇贺惠陆
  • 1篇李晓莉
  • 1篇潘伟斌
  • 1篇韩越

传媒

  • 2篇中原文物
  • 2篇华夏考古
  • 1篇考古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洛阳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辉县市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26
2000年
The Mengzhuang site lies on a terrace east of Mengzhuang town in southeastern Huixian city, Hena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300,000 sq m. It was excavated in 1992-1995, which led to the revelation of remains of the Peiligang, Yangshao, Longshan and Erlitou cultures. Those of the Longshan culture include one city-site, 16 house-foundations, numerous ash-pits and four wells. Among the unearthed Longshan objects are: stone tools - the axe, spade, adze, knife, arrowhead, and chisel; bone implements - the arrowhead, awl, chisel, and spoon ; shell artifacts - the knife and arrowhead ; and pottery-the jar, yah steamer, jia tripod, gui tripod, urn, zeng steamer, basin, vessel stand, cup, vessel cover, bowl, dou stemmed vessel, ring-foot dish, zun-shaped object, li tripod and ding tripod. The whole complex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which are dated to 2400--2300 and 2300--2100 BC respectively.
袁广阔潘伟斌杨文胜贺惠陆毛杰英
关键词:遗址发掘简报龙山文化
全文增补中
物化于商周青铜器造型与纹饰上的先秦思想观念及其转变被引量:3
2002年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 ,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出入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意向。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 ,由单调变为多样 ;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 ,由被动走向主动 ,由配角变为主角 ;这体现了由“天命不僭”到“天命靡常” ,再到“天道远 ,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从“敬虎”到“刺虎”
杨文胜
关键词:先秦时期商周青铜器人本主义思想
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青铜器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As one of the late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tombs with nine ding - vessels and eight guifood containers, the Lijialou big tomb yielded gems of the bronze vessel of the Zheng State. After careful stud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ronze vessels of the tomb might be 96 pieces and most of them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from that of the Chu State to the south. Thus, the tomb represented the close relation- ships between the Zheng State and the Chu State.
杨文胜
关键词:出土青铜器
东周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研究
本文对东周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不同时期墓葬中随葬器物组合情况的统计,量化分析了东周墓葬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中各器类在不同时期的普遍重要性和层阶重要性,对具体随葬器物之“权重”进行了——测定,进而...
杨文胜
关键词:古代礼制青铜乐器
文献传递
郑国青铜器与楚国青铜器之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东周青铜文化中关系密切的郑器和楚器的源头均是西周青铜文化。春秋中期后郑器进入成熟期 ,以华丽的风格异于周、晋为代表的中原地区青铜器 ,又以完善的青铜礼器组合 ,规整的器形异于楚器。春秋中期前楚器通过对郑器的借鉴 ,从器类、器型、组合、纹饰上吸收了较多中原青铜文化因素 ,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春秋中期后 ,楚器自身体系确立 ,器物组合重视水器 ,装饰华丽。楚器的这些特性又反过来对郑器有所影响 。
杨文胜
关键词:青铜文化青铜器器型青铜礼器东周器形
青铜纹饰上的先秦观念演变被引量:4
2002年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了人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过程。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由单调变为多样,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由被动走向主动,由配角转变为主角,这体现了由“天合不僭”到“天命靡常”,再到“天道远,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从“敬虎”到“刺虎”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表现。
杨文胜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
出土青铜礼乐器组合与“郑卫之音”被引量:6
2008年
近年,郑卫周边地区发掘出土的青铜乐器作为金石之声,从构成上将自身和"郑卫之音"划清了界线。同时,从文献资料分析看,东周时期郑国卿大夫用乐应为雅乐,而绝非"郑声"。这样,郑卫周边墓葬、遗址中随葬乐器组合应该为雅乐之器,而和"郑卫之音"无直接关系。
杨文胜
关键词:东周郑卫之音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了吗?被引量:25
2003年
春秋是先秦礼制最健全之时期 ,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传统观点应得到修正。不断演进的礼在春秋时代进入了成熟期 ,成熟期的礼广泛地渗透到春秋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从思想到行动无不受到礼的深刻影响 ,离开了礼人将无法生存。礼在春秋时代填补了周王室衰微带来的一个权利空洞 ,对社会起到制约作用 ,制衡着春秋社会的各种势力 ,维系着春秋社会既有秩序 ,春秋社会如果没有了礼就有“崩盘”
杨文胜
关键词:春秋礼崩乐坏
郏县太仆乡出土青铜器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杨文胜
关键词:青铜器出土文物工作
郑国青铜礼乐器祭祀坑相关问题讨论被引量:6
2008年
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杨文胜李晓莉韩越
关键词:祭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