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招娣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lncRNA XIST、miR-217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Lnc RNA XIST)和微小RNA-217(mi R-217)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在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lnc RNA XIST、mi R-217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lnc RNA XIST、mi R-217表达水平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价值;分析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lnc RNA XIST和mi R-2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结果显示,血清lnc RNA XIST和mi R-217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AUC分别为0.903、0.797,截断值分别为0.843、1.197,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88.6%、70.0%,特异度分别为75.7%、78.6%。血清lnc RNA XIST和mi R-217联合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AUC为0.941,此时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74.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nc RNA XIST高表达和mi R-217高表达是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nc RNA XIST和mi R-217可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 范佳妮牟利军陶招娣王颖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预后
- 维持性血液透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相关血液指标水平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相关血液指标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绝经后女性为观察组,同时期的90例正常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检测结果者的骨代谢指标及其他相关指标,且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检测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82.23%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及严重骨质疏松者的血清骨代谢指标(OPG、BGP、NTX及CT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较为严重者的血清OPG和BGP低于较轻者,NTX和CTX则高于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及严重骨质疏松者的血清IGF-1、IL-6及MMP-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较为严重者的血清IGF-1低于较轻者,IL-6及MMP-2则高于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显示,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81、-0.902、-0.920,P<0.05),其他指标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3、0.911、0.898、0.87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相关血液指标的表达显著异常,应重视进行上述指标的监测。
- 陈思章静陶招娣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
-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体会
- 2012年
-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动静脉内瘘是其长久和安全的血管通路,因此做好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和护理显得尤为突出。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陶招娣杨伟英王红娟
- 关键词:内瘘护理体会
- 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健康认知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其变化特点,通过病历记录、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信息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月经、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尿酸、透析史及透析频次,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38例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oCA均分为(24.0±3.1)分,认知功能障碍79例,认知功能正常5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oCA总分,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语言和定向力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60岁、受教育年限≤12年、睡眠质量差、心理状况不良、有糖尿病史、血肌酐<1000μmol/L、血红蛋白<110 g/L、血尿酸<150μmol/L及透析史≥36个月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血肌酐、血尿酸及透析史是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能力下降,其受到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血肌酐、血尿�
- 陶招娣王美芬陈思
- 关键词: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