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岭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手术后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应用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预测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股动脉置管建立机械循环辅助的患者348例。根据下肢缺血肿胀发生情况分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下肢血管狭窄病变、辅助装置个数(2/1)、是否存在持续性低射血分数(EF≤0.40)、是否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存在持续低氧、辅助应用时间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通过f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OR=6.18,P=0.02)、外周血管狭窄(OR=5.27,P=0.01)、辅助装置个数(2/1)(OR=4.49,P=0.02)、持续性低射血分数(OR=23.84,P〈0.01)、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OR=24.28,P〈0.01)、持续性低氧(OR=16.76,P=0.01)、辅助应用时间(OR=0.71,P=0.01)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外周血管狭窄病变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同时合并持续低射血分数、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持续低氧及辅助应用时间长,更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对于这类患者应多关注、尽早给予临床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陈英李呈龙王红陈越岭吴婷婷侯晓彤贾明毛斌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骨筋膜室综合征
- 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现状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心脏手术由于部分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术中体外循环、低温、肝素化、外科操作等因素对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等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的大量丢失。心脏外科手术用血量占整个外科用血量的20%左右。
- 陈越岭郝兴海贾士杰
- 关键词:血液保护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
- 瓣膜置换术后引流液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指导自体血回收最佳时段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后引流量和心包纵隔引流血中血红蛋白丢失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有效回收利用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引流量偏多的14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横断面研究,观察其24h内引流量及心包纵隔引流血中血红蛋白丢失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记录前10h每小时引流量,并采集引流血检测引流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计算引流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即血红蛋白丢失量。结果:术后6h内引流量和血红蛋白丢失量分别达到24h总量的76%和85%。引流量、HB、血红蛋白丢失量均随时间逐渐下降,下降趋势在6~8h内非常明显,其后趋于缓和。结论:心脏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血红蛋白丢失量随时间迁延逐渐减少,前6h为24h总量的85%。瓣膜置换术后前6h是进行引流血自体回输的主要时段。
- 陈越岭郝兴海贾明侯晓彤车辑卢荣贾士杰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自体回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