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璐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坏死
  • 3篇胰腺炎
  • 3篇外科
  • 3篇外科网
  • 3篇腺炎
  • 3篇坏死
  • 3篇腹壁
  • 3篇感染性
  • 3篇感染性胰腺坏...
  • 2篇修补术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病原学
  • 2篇病原学诊断
  • 2篇测序
  • 1篇低频振幅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血栓
  • 1篇疑似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浏阳市人民医...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南省怀化市...
  • 1篇长沙市第四医...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益阳市人民医...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 1篇石门县人民医...
  • 1篇湘西自治州人...
  • 1篇湖南医药学院...
  • 1篇永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陈璐
  • 9篇黄耿文
  • 2篇朱利勇
  • 1篇刘杰锋
  • 1篇唐朝辉
  • 1篇袁福来
  • 1篇李峰
  • 1篇蒋才建
  • 1篇邹斌
  • 1篇钟巧青
  • 1篇李鹏洲
  • 1篇任峰
  • 1篇刘海
  • 1篇曹超
  • 1篇吴攀峰
  • 1篇周建平
  • 1篇唐举玉
  • 1篇朱雪玲
  • 1篇陈立章
  • 1篇赵玉国

传媒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生活与健康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人工材料修复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
2025年
背景与目的:腹壁肿瘤切除术后腹壁巨大缺损的重建修复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总结笔者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人工材料技术修复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的经验,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连续收治的7例采取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人工材料技术一期修复腹壁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患者的腹壁肿瘤切除术与一期腹壁重建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死亡。所有患者修复后的创面均一期愈合,无外科部位感染、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54个月,2例术后肿瘤复发,其中1例死亡(具体原因不详),1例继续抗肿瘤治疗,其余5例均无瘤存活。1例患者出现腹壁膨出,所有患者无明显切口疝形成。结论:对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腹壁巨大缺损,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人工材料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修复方式。
陈璐洪晓悦刘柏岐郭蓉唐举玉吴攀峰黄耿文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腹壁穿支皮瓣外科网
宏基因捕获法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背景与目的:早期病原学精准诊断是改善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预后的突破口之一,但目前临床上缺乏早期精准识别IPN的高效方法。本研究探讨基于宏基因捕获法(MetaCAP)的二代测序技术在IPN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4年1月—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9例疑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血MetaCAP检测和常规病原学培养。将胰周积液病原学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由于3例未获胰周积液培养结果,纳入最终分析的病例总数为26例。全组病死率为23.1%(6/26)。住院期间,确诊IPN的病例为9例(34.6%)。MetaCAP诊断IPN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病原学培养(77.8%vs.11.1%,P=0.031;86.7%vs.65.2%,P=0.032),而两种方法的特异度(76.5%vs.88.2%,P=0.689)和阳性预测值(63.6%vs.33.3%,P=0.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CAP的平均检测耗时33(20~49)h,微生物培养耗时125(45~1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MetaCAP检测的平均费用为2500元/例,但MetaCAP检测仅占平均住院费用的1.19%。结论:MetaCAP在IPN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耗时较短,有较好的检验效能和卫生经济学价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柏岐李嘉荣洪晓悦林嘉晏宁彩虹孙泽芳朱帅陈璐申鼎成余艳黄耿文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病灶感染
险些要命的疝气
2021年
82岁的李大爷平时身体特别好,能吃能喝,每天还坚持打太极拳。近来,他总感觉肚子里有气,而且这股气还时不时往下坠,偶尔还会胀出个“小肚子”躺下来或者揉一下肚子就没事了。李大爷的儿子李先生也没太在意,只是嘱咐父亲要多休息。
黄耿文陈璐
关键词:李大爷太极拳疝气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验证一组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基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针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尚缺乏可靠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本研究旨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验证一组与CRC诊断与预后相关的基因。方法:从NCBI-GEO数据库中选取关于CRC和正常结直肠黏膜(colorectal mucosa,CRM)组织标本全RNA组测序数据集GSE31905、GSE35279和GSE41657,并分析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先通过Venn图获取这3个数据集的共同DEGs,然后用STRING网络系统和Cytoscape软件进一步富集上述基因,最后在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上验证富集后的基因与CRC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通过NCBI-GEO数据库中自带的GEO2R工具分别筛选出3个数据集中CRC与CRM的DEGs(|log_(2)FC|>2和P<0.05)。用Venn图分析软件,将3个数据集中的上调/下调基因分别取交集,得出3个样本共105个共有的上调基因和140个共有的下调基因。将上述上调/下调基因导入STRING网络系统,得出相互作用的基因。将相互作用的基因集导入Cytoscape软件,用MCODE(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插件查找到61个上调基因。最后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得到EPHB2、KLK8、DIAPH3、STC2、OXTR、MMP7、MET、KRT85、KRT6B、KRT23、KLK10等11个在CRC中高表达的基因,且与预后相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上述11个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RC的不良预后,为CR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能的靶标。
覃异陈璐陈立章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
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大脑低频振幅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fluctuation,ALFF)技术,研究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自发脑活动情况。方法:选取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27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ALFF方法分析静息态数据,并随之进行组分析,观察青年重性抑郁症ALFF的异常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青年重性抑郁症右侧楔前叶、右侧舌回ALFF值降低(体素水平P<0.03,簇大小>31,Alpha Sim校正,对应校正后的P<0.05),没有发现ALFF值升高的脑区。结论: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自发脑神经活动呈降低趋势,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抑郁症情感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朱雪玲陈璐袁福来
关键词:抑郁症低频振幅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疑似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疑似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5―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5例SAP疑似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集双上肢静脉血行mNGS和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mNGS与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诊断效能的比较。(3)外周血病原学检测结果与胰周积液培养检测结果。(4)检测时间与费用。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为48(40,59)岁;住院时间为30(20,50)d。25例患者病因包括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4例、胆源性胰腺炎8例、酒精性胰腺炎1例、其他2例。25例患者中,感染性胰腺坏死(IPN)17例(死亡7例),无菌性胰腺坏死8例(均未死亡)。(2)mNGS与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诊断效能的比较。mNGS和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诊断SAP疑似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2.0%(18/25)和32.0%(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5)。mNGS和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诊断IPN的灵敏度分别为94.1%(16/17)和35.3%(6/1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7)和35.3%(6/17),两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5.04,P<0.05);mNGS和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诊断IPN的特异度分别为75.0%(6/8)和75.0%(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16/18)和75.0%(6/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05)。(3)外周血病原学检测结果与胰周积液培养检测结果。17例IPN患者中,mNGS检测出病原菌36株,常规病原学培养检测出病原菌6株。17例IPN患者中,16例mNGS检测病原学结果为阳性,其中13例与胰周积液培养检测病原学结果相符,两者相符率为76.5%(13/17);6
洪晓悦林嘉晏李嘉荣宁彩虹孙泽芳刘柏岐陈璐朱帅黄耿文申鼎成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
腹腔镜下腹壁疝腹膜外补片修补术与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比较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腹壁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全球每年有200万例左右的腹壁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然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与腹腔镜下腹膜外补片修补术(ESR)这两种腔镜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如何,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ESR与IPOM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疝的近远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11家医疗机构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4例行ESR(ESR组),33例行IPOM(IPOM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近远期效果。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或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BMI、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疝环横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环闭合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网片固定方式ESR组以自固定和缝线固定为主(91.1%),而IPOM组以钉枪固定为主(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POM组(2.4±0.8 vs.2.8±1.0,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IPOM组(21001元vs.38437元,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10.3个月,ESR组无复发病例,IPOM组2例复发(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是湖南地区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的主流术式之一。由于固定方式和网片选择的不同,ESR较之IPOM而言,术后疼痛更轻微、费用更低、复发率更低,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
陈璐张卓李鹏洲刘海姚敦武徐家朴徐大勇尹晖明魏源水刘希钦刘杰锋陈光谱周昕朱利勇黄耿文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网
基于疝外科理念的肠造口还纳策略被引量:1
2024年
肠造口还纳术通常在临时性肠造口术后3~6个月施行,用于恢复肠道的连续性。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疝(SSIH)的高发生率问题不容忽视,SSIH一旦形成,不仅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也明显增加医疗风险和社会负担。因此,降低SSIH的发生率,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最根本的策略是根据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8岁、结肠造口、BMI≥25 kg/m2、恶性肿瘤、急诊手术、已形成造口旁疝、合并中线切口疝和术后伤口并发症等准确识别高危患者,提前进行预防。由于造口肠管造成的腹壁缺损类似于切口疝时肠管疝出的状态,对于腹壁切口疝形成的高危患者,在进行肠造口还纳术时,按照切口疝的修补理念,在关闭腹部切口时预防性置入补片,进行腹壁的闭合和加强,将有助于预防切口疝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及手术部位不良事件。但对于肠造口还纳术中应该使用何种材质的补片仍然存在争议。总之,造口还纳术与普通腹部切口不同,用疝外科理念来关闭此类切口,将成为预防SSIH形成的关键措施。
陈璐黄耿文
关键词:肠造口术切口疝外科网
湖南省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报告被引量:6
2023年
背景与目的: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克隆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湖南省内2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腹壁AF患者的病例特点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了解腹壁AF的认识现状,探讨影响腹壁AF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内21家医疗中心2010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期间连续收治的148例腹壁AF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治疗方式、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148例腹壁AF患者中,男性15例(10.1%),女性133例(89.9%);年龄3~72岁,中位年龄为31岁;初发患者142例(95.9%),复发患者6例(4.1%);71例(48.0%)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女性患者中,111例(83.5%)有妊娠史,57例(42.9%)有剖宫产史。148例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前通过细针穿刺获得病理诊断16例(10.8%),其中8例(50.0%)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100例患者(67.6%)术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32例(32.0%)患者Ki-67>5%,56例(56.0%)患者β-catenin(+),42例(42.0%)患者vimentin(+)。148例腹壁AF患者均行腹壁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其中72例切除肿瘤后采取直接缝合修复腹壁,72例采用人工网片加强重建腹壁,4例采用肌皮瓣移植或带血管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移植术重建腹壁。127例(85.8%)通过电话及门诊等方式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长为3.6(0.9~12.3)年。随访期间,11例(8.7%)出现复发,其中3例为二次复发。复发型AF和手术切缘阳性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无术后伤口感染、伤口裂开或切口疝发生,无肿瘤转移或死亡发生。结论:腹壁AF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妊娠史的年轻女性,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外科医生应尽可能确保手术切缘阴性,尤其对复发型AF患者,应建议到有经验的疝和腹壁外科中心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专业治疗。
孙泽芳赵玉国曹超张卓蒋才建卢义展黄成钢黄劲松蒋训归魏源水莫崖冰邹斌周昕徐大勇熊国祚罗鹏飞谭洪波刘思宇唐伍斌李峰李涛张韬李嘉荣陈璐周建平周建平任峰朱利勇
关键词:腹壁
中高血栓风险患者李金斯坦手术围术期不停用抗血栓药物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与目的: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围术期如继续服药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药则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风险。对于腹股沟疝手术而言,围术期抗血栓药物的管理尚无共识或高质量临床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不停药行李金斯坦手术的安全性,初步探讨该类患者围术期抗血栓药物的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1月—2022年2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收治的18例因中高血栓风险而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均不停用抗血栓药物,采取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行李金斯坦手术。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情况、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脑血管并发症、切口不良事件、疝复发和病死率进行观察与随访。结果:18例腹股沟疝患者均为男性,其中4例曾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1例合并房颤、9例曾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既往发作心肌梗死,均为中高血栓风险患者。其中,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5例,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13例,包括服用阿司匹林8例、服用氯吡格雷3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吲哚布芬2例。18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9.61±2.59)d,术中平均失血量为(3.77±2.53)mL,手术平均时长为(70.13±13.44)min。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明显瘀青,1例患者出现伤口少许瘀青,16例患者伤口无明显出血。无1例需输血或发生需外科处理的出血事件。术后第1天中位VAS评分为1.72分。围术期无MACEs和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5 d痊愈出院,出院后中位随访19.34个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无伤口不良事件、疝复发、MACEs、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对于具有中高血栓风险的腹股沟疝患者
韦琴陈璐朱帅张韬孙泽芳宁彩虹林嘉晏李嘉荣钟巧青唐朝辉黄耿文
关键词:疝修补术抗凝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