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建国

作品数:20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土壤
  • 4篇稻鸭共育
  • 4篇磷素
  • 4篇共育
  • 3篇直播
  • 3篇水稻
  • 3篇水质
  • 3篇污染
  • 2篇性状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
  • 2篇直播方式
  • 2篇上覆水
  • 2篇湿地
  • 2篇水稻免耕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微生物
  • 2篇免耕
  • 2篇
  • 1篇单季晚稻

机构

  • 15篇杭州市余杭区...
  • 7篇浙江大学
  • 5篇杭州市余杭区...
  • 4篇杭州市余杭区...
  • 3篇杭州市余杭区...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杭州市植物保...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气象局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20篇沈建国
  • 8篇王忠
  • 6篇马伟洪
  • 6篇杨燕敏
  • 4篇张志剑
  • 3篇王兆德
  • 3篇郑洪福
  • 2篇吕晓男
  • 2篇林渊
  • 2篇王京文
  • 2篇麻万诸
  • 2篇张奇春
  • 2篇金忠明
  • 2篇任周桥
  • 2篇龙文莉
  • 1篇郑涛
  • 1篇朱徐燕
  • 1篇侯昌萍
  • 1篇朱荫湄
  • 1篇李津津

传媒

  • 8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牧业通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吉林农业(下...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杭州农业与科...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嘉湖平原湿地底泥-上覆水磷素状况及其水质响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选取太湖流域南冀31处代表性滨岸带湿地采样点进行底泥-上覆水磷素状况面上调查,并选取该区腹地下渚湖湿地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面上调查表明,湿地底泥含总磷(TP)0.17~1.20 mg?g-1,最大吸附量(Qmax)为228.1~824.5 mg?kg-1,存在富磷化趋势.底泥NaOH+EDTA-P的积累与TP密切相关,并伴随其积累Olsen-P含量提高.湿地上覆水含TP 0.036~0.944 mg?L-1,普遍达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总颗粒态磷(TPP)占TP含量的69.1%±15.0%,溶解态活性磷(DRP)相对较低;水源区湿地水体磷素水平低下.面上调查与典型案例下渚湖湿地研究发现,底泥TP及(或)Olsen-P与对应上覆水TP浓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仅从内源底泥富磷水平及其组分特征分析不能直接预测太湖流域南冀滨岸带湿地上覆水的磷素变化趋势.
朱焕潮沈建国王兆德林渊张志剑
关键词:太湖流域上覆水磷素水质
杭州余杭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杭州市余杭区耕地地力调查采集的2 814份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研究了余杭区耕层土壤有机碳(topsoil organic carbon,TOC)的空间分布状况,并探讨了影响该地区TOC的因素。结果显示,余杭区TOC密度大致以崇贤镇为中心、以仓前镇为副中心呈辐射状向周围递减,全区TOC密度达46.3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立地条件看,TOC密度表现为水网平原>河谷平原>低山丘陵>滨海平原。从耕层理化性状来看,随着耕层黏粒量的增加,TOC密度逐渐增大,表现为砂土<壤土<黏壤土<黏土;近中性和中性的TOC密度较高,酸性和碱性的土壤都不利于土壤固碳;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较大的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在一定范围内TOC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但过高的容重也会增加TOC密度。从耕层养分看,全氮、速效钾均与TOC密度成正相关。在土地利用方面,耕地的TOC密度略高于园地。从土壤类型看,各类土壤的TOC密度存在差异,表现为水稻土>潮土>粗骨土>石灰(岩)土>红壤>紫色土>黄壤,水稻土TOC密度和有机碳库储量均最大,黄壤最小。
朱真令麻万诸龙文莉任周桥邓勋飞陈晓佳沈建国吕晓男
关键词:有机碳密度
模拟气候升温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磷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通过构建微宇宙湿地柱模拟气候升温的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核磁共振技术,分别研究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素形态对暖化作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暖化作用导致了Firmicutes、Clostridia、Clostridiales、Clostridiaceae和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分别显著下降65%~98%、69%~87%、67%~87%、73%~97%和74%~93%,这表明暖化作用对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物种Firmicutes到Clostridium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不同湿地柱采样点的暖化组与对照组样本表现出显著的分离特征,揭示了暖化作用能够诱导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变化.磷酸单酯和正磷酸盐是各湿地柱土壤主导的磷素形态,同时暖化作用导致了XX湿地柱采样点的磷酸单酯和正磷酸盐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升高275%和下降20%,JH湿地柱采样点的磷酸单酯和多聚磷酸盐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升高85%和下降49%,这表明不同磷素形态对暖化作用的响应具有土壤异质性特征.通过典型对应分析,揭示了暖化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变化对磷素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腾昌运沈建国王忠王行李鸿毅张志剑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磷素形态高通量测序核磁共振湿地土壤
不同经营措施下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在四岭水库流域代表性毛竹林地建立不同经营措施的定位试验,研究竹林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呼吸等的动态变化。试验设有对照(CK,粗放经营)、农民常规高产营林(FFP)与适地养分科学管理(SSNM)3个处理。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TOC和DOC的季节变化总体趋势为秋冬高于春夏,MBC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试验虽只进行了1年,与CK相比,SSNM处理对土壤各形态碳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FFP集约经营中土壤活性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明显下降,其中DOC和MBC分别减少13.3%和14%。土壤呼吸CO2的释放通量季节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整个生长季,FFP集约经营毛竹区的土壤呼吸略高于粗放经营(CK)毛竹林,而适地养分管理(SSNM)集约经营措施减少了毛竹林土壤呼吸CO2的释放,但有待于长期的验证。
谢国雄沈建国王京文张奇春侯昌萍梁颖颖
关键词:毛竹林地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
水稻免耕直播稻鸭共育生态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增产、节本、增效的种养结合生态高效新模式,该技术要求水稻播种方式以移栽或机械点播为好。近年来,由于受水稻免耕散直播栽培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制约了稻鸭共育技术在余杭区推广应用速度。为进一步完善稻鸭共育技术,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8年进行了稻鸭共育水稻免耕直播方式的试验。
郑洪福朱焕潮沈建国
关键词:稻鸭共育技术直播栽培技术免耕直播水稻机械点播
余杭区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培肥管理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余杭区蔬菜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辖区内蔬菜基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类蔬菜基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及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等肥力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养分不平衡、磷钾含量过高、有机肥料投入不足、土壤质地黏重和次生盐积化等问题。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培肥管理措施,以期为余杭蔬菜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沈建国李连松石伟勇王忠马伟洪
关键词:蔬菜土壤肥力现状
余杭区新垦耕地土壤理化性状调查及培肥改良对策被引量:6
2017年
为全面掌握余杭区新垦耕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垦造耕地质量评价,选择耕层质地、容重、酸碱度、水溶性盐总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对余杭区2012—2014年487.94 hm^2新垦耕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2的新垦耕地耕层土壤砂质化、容重较大,大部分新垦土地盐含量较低、阳离子交换量不高、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极低、速效钾含量差异极大。据此建议综合采用酸化调整、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增加耕层厚度等措施,培肥土壤。
王忠沈倩莹沈建国祝钧马伟洪杨燕敏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状培肥改良土壤质量
浙北下渚湖湿地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特征与水质响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健康湿地是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以浙北下渚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同步开展上覆水及底泥磷素野外调查;模拟湿地枯水季节设计微型静态湿地水柱试验,揭示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交换规律、磷库特征及其潜在水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下渚湖湿地底泥总磷(TP)含量范围为0.187-0.591 mg.g-1,属于中度富磷;全年水体TP浓度为0.022-0.718 mg·L^-1;水体磷素,即TP、溶解性磷(DP)及颗粒磷(PP)浓度大小的季节性特征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在上覆水磷素浓度梯度(0.0-10.5 mg·L^-1)胁迫下,微型静态湿地水柱模拟表明,湿地底泥吸附上覆水磷素依次呈现缓冲吸附过程、快速吸附过程、及慢速吸附过程等3个特征性过程.在上覆水DP为1.0 mg·L^-1的胁迫下,枯水季节湿地底泥磷库增量分配代表性比例分别为:弱结合态磷0.0%、铁/锰结合态磷(Fe-P)19.9%、碱可提取磷66.3%[其中铝结合态磷(Al-P)58.0%;碱可提取有机磷(OPAlk)8.3%]、钙结合态磷(Ca-P)1.9%及闭蓄态磷(Res-P)11.3%.在枯水期可以通过补充铝盐的技术手段增加下渚湖湿地底泥对水体磷素的净化容量.
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林渊厉帅谢贯虹张志剑
关键词:磷素底泥上覆水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李津津姚菊祥郑洪福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朱荫湄张志剑
关键词:稻田截留面源污染
复合生物肥对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在使用常规肥料用量或减少常规肥料用量的基础上施用复合生物肥,研究复合生物肥对芹菜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生物肥对芹菜生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芹菜生育表现有明显提高,大田生长期缩短,茎叶性状改善,增产7.3%,经济效益提高6.6%。若将常规肥料用量减少30%,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经济效益更好,增产10.5%,提高经济效益10.3%。
沈建国王忠朱徐燕胡水芬马伟洪杨燕敏
关键词:复合生物肥芹菜生物学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