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奇

作品数:59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篇心房
  • 20篇消融
  • 18篇房颤
  • 17篇心房颤动
  • 17篇冷冻
  • 15篇球囊
  • 13篇心动过速
  • 13篇心律
  • 13篇静脉
  • 11篇肺静脉
  • 10篇型心
  • 9篇植入
  • 8篇电生理
  • 8篇心律失常
  • 8篇心脏
  • 7篇导管消融
  • 7篇心室
  • 6篇心律转复
  • 6篇心律转复除颤...
  • 6篇阵发

机构

  • 4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国家心血管病...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59篇孙奇
  • 48篇张澍
  • 31篇马坚
  • 26篇陈柯萍
  • 20篇郭晓刚
  • 20篇戴研
  • 14篇刘旭
  • 13篇陈若菡
  • 12篇周公哺
  • 10篇吴瑛
  • 10篇罗斌
  • 6篇浦介麟
  • 6篇华伟
  • 6篇李超
  • 5篇唐闽
  • 4篇李玉秋
  • 3篇陈峰
  • 3篇夏灵
  • 2篇闫丽荣
  • 2篇陈若菡

传媒

  • 34篇中华心律失常...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2007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随访分析
罗斌周公哺刘旭孙奇杨建都郭晓刚马坚张澍
年龄和性别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电生理机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来自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价值.本注册研究患者的入组时间为2013年4月15日至2015年11月12日.结果 对4 732例患者(45.9±15.7)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女性2 397例(50.66%);AVNRT患者2 458例(51.94%).年龄对诊断AVNR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3,面积的标准误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判断AVNRT,年龄的OR值为1.279 6(1.231 6-1.329 6),女性的OR值为2.131 9(1.894 0-2.399 7).结论 AVRT及AVNRT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别及年龄对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孙奇马坚姚焰方丕华苏晞陈明龙许静杨延宗汤宝鹏严激王景峰周胜华周玉杰张澍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巨大右心房伴双环折返性心房扑动一例
2020年
本文报道1例巨大右心房合并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射频消融,标测证实患者房扑为双环折返。患者既往无心房切开术史,而游离壁致密瘢痕考虑与房扑形成机制相关。
于丰源孙奇
关键词:心房扑动射频消融
肢体乏力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吴超陈若菡孙奇吴瑛李萍戴研陈柯萍
改善心脏骤停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被引量:3
2018年
背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脏骤停(SCA)幸存者中的应用已得到公认,但在合并高危因素的无SCA患者中的应用仍需深入探讨。基本原理现有研究表明,以下4个风险因素[晕厥或先兆晕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过低(LVEF〈2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频发性室性早博(PVC)]均与SCA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本研究将符合上述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患者组成“1.5级预防”患者组,验证这组患者与二级预防患者出现SCA的风险相近,并可能会从ICD的植人中获益。设计方案“改善SCA”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性、全球性、非盲、干预性多中心上市后研究。人选符合具有I类ICD植人适应证的患者。基线时,对人选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归于一级预防组、1.5级预防组还是二级预防组。1.5级预防评估包括对晕厥或先兆晕厥、LVEF过低、NSVT和PVC的评估。对于植入器械患者,每隔6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直至受试者退出研究或研究结束。每次随访时,通过询问收集装置数据(或通过CareLink传输装置或通过诊室诊疗)。在12、24个月的随访时,对一级预防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重新评估是否符合1.5级标准。对于未植入器械的一级预防受试者,需在12、24个月随访时,行心电监测检查,以评估NSVT和PVC情况。对于不接受植入的二级预防受试者将在拒绝植入后将结束研究。结论“改善SCA研究”试图证实符合1.5级预防标准的一级预防患者与二级预防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类似,并且从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获益类似。
孙奇黄德嘉张澍
关键词:心脏停搏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原发性心脏电紊乱,可能是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少年及成人均可患病。异常的RyR2通道或CASQ2蛋白在交感兴奋的条件下诱发的延迟后除极可能是CPVT发生的机制。任何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诱发的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且QT间期正常,都应考虑CPVT的诊断。β受体阻滞剂可以控制大部分患者的心动过速发作。CPVT患者发生过心脏骤停为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Ⅰ类适应证。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晕厥者为ICD治疗的Ⅱa类适应证。对于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特别是儿童,都应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一级预防。
孙奇张澍
关键词:猝死晕厥
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上腔静脉起源的心房颤动(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月10日至2018年3月20日在阜外医院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680例,其中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包括冷冻消融上腔静脉电隔离时间、隔离时温度、冷冻次数、射频补点次数、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冷冻上腔静脉电隔离时间大部分在20 s内,但上腔静脉电位易恢复,冷冻消融次数为1~4次,冷冻时间最长不超过150s.10例(76.92%)患者成功冷冻消融隔离上腔静脉,3例(23.08%)术中隔离上腔肺静脉后易恢复,经补点射频消融成功隔离上腔静脉.术中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窦性停搏,一过性膈神经麻痹及急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在停止冷冻后均恢复.所有患者在随访(9.7±4.2)个月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球囊可用于隔离上腔静脉,部分患者上腔静脉电隔离后易恢复,需要射频消融补点消融.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邻近器官并发症但可逆,停止冷冻消融后上述功能损害均可恢复正常.
罗斌孙奇孙奇郭晓刚刘旭魏会强谢海杨马坚马坚
关键词:心房颤动冷冻消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报道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5例ccTGA合并SVT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有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1例房性心动过速(AT).所有病例的解剖分型均为内脏正位、心室左攀、主动脉左前位,(S,L,L).其中AT病例和AVRNT中的1例需要2次手术.2例AVNRT病例的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分别为常规的慢径区域(即冠状静脉窦口前缘)和肺动脉根部前房室结下方.2例AVRT病例共有4条位于左侧形态学三尖瓣环的旁路(2条左后间隔隐匿旁路,1条左中间隔隐匿旁路,1条左侧游离壁隐匿旁路).AT病例的起源灶位于希氏束旁,于形态学左心室流出道间隔面消融成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并发症和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ccTGA合并的SVT.术前熟悉ccTGA的解剖异常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郭晓刚马坚刘旭孙奇周公哺廖自立张澍
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伴随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649例DCM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DCM患者进行心律失常分析。结果 DCM伴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伴随一度房室阻滞54例(8.3%),高度房室阻滞50例(7.7%),左束支阻滞124例(19.1%),右束支阻滞48例(7.4%),心房颤动160例(24.6%),不典型房扑28例 (4.3%),房速与窦速36例(5.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1%),室早与室速419例(64.5%),预激综合征4例(0.6%)。房颤与不典型房扑组(共188例)左房左右横径(LA)为(41.1±10.6)mm,同无房颤、房扑组(36.5±11.8)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室早与室速组LVED(67.7±11.2)mm,同无室早和室速组相比(LVED65.9±13mm)无明显差异(P>0.5)。高度房室阻滞、左束支与右束支组 LVED为(70.3±14.3)mm,与无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组(LVED65.8±10.2mm)相比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多数DCM患者同时伴随明显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早与室速最常见;房颤、房扑组与不伴房颤和房扑组心房左右径相比有显著差异,房室阻滞、束支阻滞组与无此种心律失常的DCM组 LVED有明显差异。考虑房颤、不典型房扑及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与心脏结构明显改变有关。
赵新然浦介麟张奎俊李宁马克娟孙奇杨跃进张澍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结构
贮积性心肌病心律失常诊治三例
2021年
贮积性心肌病是一类累及心肌组织的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部分贮积性心肌病以心律失常为首要表现,容易误诊、漏诊,且心肌病相关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近年来收治的3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贮积性心肌病(遗传性血色病、Danon病和法布雷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陈峰陈若菡孙奇戴研陈柯萍张澍
关键词:心律失常遗传性血色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