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涛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癌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 1篇动脉血管壁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壁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特征分析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症状

机构

  • 5篇武警山西总队...

作者

  • 5篇胡涛
  • 2篇李双军
  • 1篇张锦
  • 1篇马君
  • 1篇冯建忠
  • 1篇王亮亮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外踝细微骨折的X线摄影被引量:1
2010年
外踝骨折是常见踝关节骨折类型,临床主要采用踝关节正侧位摄影为检查与诊断依据,笔者发现在采取常规踝关节正侧位摄影未发现骨折的患者中,部分患者于伤后3周复查X线检查时发现外踝有骨痂形成,针对该部分患者出现漏诊的情况,笔者通过对一组踝部外伤症状重而常规摄影检查阴性的患者,
冯建忠胡涛王亮亮
关键词:外踝骨折微骨折X线摄影侧位摄影骨折类型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颅脑动脉瘤诊断及误诊漏诊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颅脑动脉瘤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局部动脉血管,导致动脉血管壁局限性增粗而出现瘤样凸起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约为3%~5%[1]。动脉瘤破裂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使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但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特征性症状,或仅有头痛、癫痫或周围神经压迫等症状,因此在瘤体破裂前不易被发现而错过最佳治疗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临床诊断颅内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胡涛
关键词:动脉血管壁特征性症状动脉瘤破裂漏诊分析治疗窗
DR联合CT在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武警山西总队医院收治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CT与DR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DR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征象差异,观察CT、D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其中阳性61例,阴性19例。经CT诊断为阳性55例,阴性25例,其中47例为真实周围型肺癌患者;经DR诊断为阳性35例,阴性45例,其中26例为真实周围型肺癌患者;经二者联合检查后,诊断为阳性59例,阴性21例,其中53例为真实周围型肺癌患者。CT、DR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DR单项检查(P<0.01)。CT检查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R检查(P<0.01)。结论:相较于CT、DR单项检查,临床上应用二者联合可更加有效检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阳性情况,诊断效能较高,临床上可将二者联合应用于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辅助检查,进而对其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权建渊李双军胡涛张锦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
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在颈椎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在颈椎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颈椎病患者180例,对其进行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其前屈角、后伸角及相对角,观察颈椎向前及/或向后滑移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结果相对角37°~98°,平均66°;过屈过伸功能位后伸角46°~88°,平均65°;前屈角为83°~157°,平均127°,后移者7例,过屈位椎体前移者108例,其中还有些椎体前移及部分椎体后移者3例,过伸位椎体后移者122例,椎体移动的患者为109例。颈椎混乱的状况主要发生在C2~C3和C3~C4的范围内,在这之中仅仅有3个位于在C4~C5。过屈过伸位棘突距离的变化,过伸位棘突无法靠紧者有62例;过屈位显示棘突不能分离者15例。结论过屈过伸功能位可以显示常规颈椎正侧斜位片不能出现的颈椎不稳和功能变化。
覃爱同黄德芳胡涛权建渊李双军马君
关键词:X线检查颈椎病
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NSCLC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后进行MSCT检查。根据患者的化疗效果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2组患者化疗前后的MSCT相关指标。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肿瘤长径、CT值的变化率与MSCT灌注成像指标变化率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指标在NSCLC患者化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NSCLC患者化疗后,治疗缓解患者29例,未缓解患者35例。化疗前,缓解组血流量(BF)值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缓解组肿瘤长径、CT值、血容量(BV)、BF、表面渗透性(PS)下降,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强化峰值(PEI)增加,且均优于未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化疗后肿瘤长径和CT值的变化率与BV、MTT、PEI、BF、PS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BF在NSCLC患者化疗效果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0.593,0.857)。结论MSCT下BV、MTT、PEI、BF、PS的变化均与NSCLC患者肿瘤长径、CT值相关,其中化疗前BF值可作为NSCLC患者化疗效果预测的有效指标。
胡涛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灌注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