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琪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育不孕症患者术前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不育不孕症患者术前病毒感染状况,并探讨检测术前4项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进行侵入性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4 935例,术前采用ELISA法对所有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Ⅰ/Ⅱ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抗体(TP-AB)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不育不孕症患者中HBsAg检测阳性率为8.67%,其中男性9.00%,女性8.33%;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26%,其中男性0.28%,女性0.25%;TP-AB检测阳性率为2.94%,其中男性1.78%,女性4.16%;HIV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0;2010-2012年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Ⅰ/Ⅱ型及TP-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P-AB的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结论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治疗前有效检测术前4项对其预防感染、及时治疗以及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王荣香付伟平陶琪熊景红
- 关键词:不育不孕症ELISA法病毒
- PCT、CRP、hsCRP对孕妇感染性发热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PCT、CRP、hsCRP对孕妇感染性发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6例发热就诊孕妇经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43例)和病毒感染组(B组、63例)。患者初诊时均进行PCT、CRP、hs-CRP、血常规等检测。统计分析PCT、CRP、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A、B二组间差异及各检测指标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结果:PCT、CRP、hsCRP标在A、B二组间差异显著,A组PCT、CRP、hsCRP两两比较无差异,但B组PCT与CRP、hsCRP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为95.2%,敏感性也达到81.4%,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优于CRP、hsCRP。结论:PCT用于孕妇发热时细菌性感染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防止抗生素滥用。
- 陶琪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三种检测解脲脲原体方法对比分析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尿素-精氨酸肉汤显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及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方法(SAT)检测解脲脲原体(Uu)结果的一致性和最低检测下限。方法:采集300例疑似Uu感染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标本同时用尿素-精氨酸肉汤显色法、FQ-PCR方法及SAT方法检测Uu。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阳性样本经1:20连续稀释,三种方法检测并分析最低检测下限。评估9种细菌污染对尿素-精氨酸肉汤显色法检测Uu结果干扰。结果:尿素-精氨酸肉汤显色法、FQ-PCR方法和SAT方法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33%、30.67%和33.00%。SAT方法与尿素-精氨酸肉汤显色法、SAT方法与FQ-PCR方法和FQ-PCR法与尿素-精氨酸肉汤显色法检测结果的总一致率分别为76.33%、85.67%和82.00%,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较弱(kappa值为0.40)、高度一致(kappa值为0.67)和中度一致(kappa值为0.53)。三种方法中SAT方法检测下限最低,敏感性最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可引起尿素-精氨酸肉汤培养判断Uu的假阳性。结论:三种方法中SAT方法检测Uu的敏感性最高,其与FQ-PCR方法检测结果高度一致,阳性结果提示现症感染,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陶琪李桂军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解脲脲原体
- 新生儿脐部感染45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 2006年
- 陶琪
- 关键词:抗药性多药新生儿病原菌脐部感染
- CD64、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学龄前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CD64、PCT和CRP的测定在学龄前儿童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病房感染患者,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以健康体检学龄前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CD64、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CD64、PCT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经有效治疗后,三者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D64、PCT和CRP的阳性率分别为96.3%、91.3%和71.3%,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和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呈正相关(r=0.865,P<0.01)。结论 CD64、PCT和CRP联合检测可及时有效的诊断学龄前儿童早期细菌感染,其中CD64和PCT的诊断效率要优于CRP。
- 陶琪于琴
- 关键词:CD64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学龄前儿童细菌感染
- 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自本院就诊的〈6岁儿童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477株,按年龄分为3组(0岁~组、1岁~组、3岁~6岁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K-B)进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477株流感嗜血杆菌在痰液和咽拭子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2%和9.1%;0岁~1岁组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冬季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6.7%,3年间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普遍增长趋势,除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外,对多数抗菌药物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在呼吸道中检出率最高,感染人群主要为0岁~1岁婴幼儿,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陶琪李永祥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流行病学特征耐药性
- 下呼吸道感染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该院下呼吸道感染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发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标本来源为痰液最多(91.0%)。患者来自重症医学科最多(43.8%),其次为肿瘤科(36.0%)。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免疫抑制药者均>90.0%。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多黏菌素B、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92.1%,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的耐药率<33.0%,对三种含酶抑制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15.0%以下,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肿瘤科免疫力低下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经验用药首选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和含酶抑制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陶琪王彩莲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