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甜

作品数:4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桑树
  • 7篇桑园
  • 6篇栽培
  • 6篇土壤
  • 6篇果桑
  • 5篇桑椹
  • 4篇群落
  • 3篇养分
  • 3篇叶片
  • 3篇栽培架
  • 3篇栽培设施
  • 3篇植物
  • 3篇通风条件
  • 3篇土壤细菌
  • 3篇侵染
  • 3篇种子
  • 3篇微生物
  • 3篇雾化栽培
  • 3篇轮纹
  • 3篇轮纹病

机构

  • 46篇四川省农业科...
  • 8篇成都师范学院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攀西无公害农...
  • 2篇攀枝花市农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46篇唐甜
  • 45篇王谢
  • 43篇张建华
  • 18篇庞良玉
  • 14篇林超文
  • 13篇姚莉
  • 12篇许文志
  • 11篇刘海涛
  • 10篇朱永群
  • 7篇王宏
  • 4篇刘永红
  • 4篇郭海霞
  • 3篇谢茜
  • 2篇曾其国
  • 2篇向成华
  • 2篇李星月
  • 2篇杨育林
  • 1篇张奇
  • 1篇李明
  • 1篇刘勤

传媒

  • 9篇中国蚕业
  • 5篇蚕业科学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农学学报
  • 1篇蚕学通讯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微生物培养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生物培养实验装置,包括繁殖箱和箱盖,所述繁殖箱包括一底板,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多个繁殖室,所述多个繁殖室通过流道连通;所述箱盖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繁殖室设置有排液孔。发明微生物培养实验装置通过在繁殖箱内设置...
王谢张建华刘永红唐甜李芹陈冠陶
一种果桑栽培设施和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果桑栽培设施和栽培方法,栽培设施包括多组栽培架,一组栽培架包括:立柱:多根,每根立柱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立柱的一侧或对称安装在立柱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立柱的一侧或对...
王谢张建华许文志朱永群姚莉庞良玉刘海涛王宏林超文唐甜
文献传递
一种叶用桑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用桑栽培方法,桑园内起垄并保持垄体结构,垄宽0.5m,垄高0.2m,桑苗栽植于垄上;桑苗按照以下间距栽植:宽行宽1.5m,窄行宽0.4m,行内株距0.5m。1、经过实验验证,采用本发明栽培模式,桑叶亩产叶...
王谢张建华许文志朱永群林超文姚莉刘海涛庞良玉王宏唐甜
文献传递
新津区柑橘黄龙病防控策略
2021年
本文介绍了柑橘黄龙病病原特征、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通过建立防控体系、做好柑橘种植动态监管台账、开展黄龙病和木虱排查、加强检疫监管、进行木虱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阻截柑橘黄龙病疫情传入扩散,确保柑橘生产安全。
刘虹君苏秀张建华尹诗琳唐甜王谢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防控策略检疫监管
高通量测序分析红棕紫泥土土壤细菌多样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丘陵区红棕紫泥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从而了解区域土壤健康状况、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和提升区域农林产品质量。【方法】本文以四川资阳土壤保护站坡耕地的红棕紫泥土为研究对象,利用16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检测到的土壤细菌种类占所有分类物种的11.39%,Chao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38.54种和0.99。所有样品中都检测到序列分属于25个细菌的大类,且以变形菌门细菌为第一优势菌群,其下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δ-变形菌纲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7.29%、13.16%、11.92%和6.86%。其次,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为第二优势菌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1.55%和10.87%。【结论】红棕紫泥土土壤细菌种类复杂、多样,且优势类群明显。
王谢张建华庞良玉林超文唐甜许文志杨育林向成华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细菌多样性土壤生物
桑轮纹病病斑内部及周边真菌群落结构研究
2020年
【目的】桑轮纹病是影响亚洲蚕桑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研究桑轮纹病病斑内部及周边不同区域的真菌群落结构可有助于揭示桑轮纹病的致病机理,为桑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桑轮纹病发病叶片的病斑核心区(H区)、病斑边缘区(L区)和病斑周围的未发病区(N区)内部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H、L和N区3个区域内真菌群落结构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种水平上H、L和N区的真菌Gonatophragmium triuniae相对丰度排名皆是最高,分别为96.25%、96.95%和31.29%。此外,真菌Myrothecium roridum在H区的相对丰度为1.04%,是L区相对丰度的2.17倍。【结论】桑轮纹病的病斑形成过程复杂,病斑的出现、扩大和穿孔涉及多种真菌的共同作用。
王谢李星月尹诗琳唐甜张建华
关键词:桑树轮纹病真菌高通量测序
水肥一体化对山地鲜桑椹商品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为探索不同为微地形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对干热河谷区桑园果桑商品性状的影响,以盐边县刚成熟、正成熟和过成熟的鲜桑椹为研究对象,对比坡面雨养区(DN)、沟道两旁雨养区(WN)、坡面(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DF)和沟道两旁(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WF)桑椹的果长、果径、体积、质量、密度、果形指数和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灌溉施肥可以影响桑椹结果的物候特征,加速桑椹成熟。(2)灌溉施肥、微地形、灌溉施肥和微地形的交互作用对鲜桑椹的果长、果径、体积和果形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3)成熟度可以显著影响鲜桑椹的果长、果径和体积,但对鲜桑椹果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4)在灌溉施肥条件(DF、WF)下,桑椹的成熟度越高,其密度和质量越高;在DN区,过成熟桑椹的密度和质量显著高于刚成熟和正成熟的桑椹;而在WN区,正成熟桑椹的密度质量显著高于过成熟和刚成熟的桑椹密度。(5)平均糖度最高的为WF区的过成熟桑椹,平均糖度高达18.01%,而最低的为WN区的刚成熟桑椹,平均糖度仅为11.76%。(6)DN区和WN区桑椹的商品性状的差异主要是外形和糖度的差异,WN区的桑椹比DN区糖度低、外形大。(7)WF区桑椹与DF区桑椹的商品性状差异不大。上述结果揭示了水分和养分供给调控桑椹商品性状的内在机制,即水分供应可促进鲜桑椹变大变重,施肥可让鲜桑椹口味更甜。
王谢张建华张建华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桑椹糖度干热河谷微地形
土壤细菌群落对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响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于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快速响应状况。【结果】湿热灭菌蚕沙还田对土壤细菌结构无显著的影响(P> 0. 05),但减少了土壤细菌的种类,其Chao I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 <0. 05)。较对照而言,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在湿热灭菌蚕沙还田条件下会显著增加,特别是一些链霉菌属、芽孢杆菌目、梭菌科、毛螺菌科、短波单胞杆菌属、固氮螺旋菌属和假黄单胞菌属的细菌类群。【结论】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湿热灭菌蚕沙还田会快速激活与纤维素代谢相关的细菌类群,并通过增加相对丰度的方式促进土壤自我修复。
王谢邓虎军林超文林超文唐甜姚莉
关键词:蚕沙微生物多样性纤维素降解
中国桑园土壤碳氮耦合特征的空间分异被引量:1
2023年
土壤是桑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了解桑园土壤碳库特征对于经济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5个地区的475个桑园表层土壤(0–20cm)和亚表层土壤(20–40cm)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探讨了桑园土壤碳氮关系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1)我国桑园土壤有机碳在土层深度上有显著差异,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71±7.01 g kg-1,比亚表层高出37.13%。(2)我国桑园土壤有机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表现为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3)我国桑园土壤全氮含量对地区、土层深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的响应。其中,西北地区土壤表层与亚表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华东地区全氮含量差异最大,表层全氮含量高出亚表层全氮含量56.68%;而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表层全氮含量分别比亚表层高34.27%和20.79%。(4)我国桑园土壤碳氮比显著响应地区差异,表现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而对土层深度无显著响应。(5)土壤p H在调控我国桑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其中西北地区桑园土壤碳氮含量与pH无显著相关性,中南地区桑园土壤碳氮含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地区桑园土壤碳氮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我国桑园表层土壤碳氮比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西南地区土壤数据的贡献,因为其他地区表层土壤碳氮比与pH无显著相关性。(7)我国各地区桑园亚表层土壤碳氮比与p H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桑园无论是碳库研究,还是绿色低碳种植技术创新,都不可回避土壤的空间分异特征,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可为桑树造林或生态修复项目提供规划设计的基础分层依据。
王谢胡洋郭海霞郭海霞张建华曾其国
关键词:碳库氮库
桑树新梢的枝叶养分分配比例状况研究
2017年
探讨桑树新梢在生长旺盛阶段枝条和叶片内养分分配比例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桑园土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以雾化栽培的‘农桑14号’桑树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枝叶间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铜、锌、铁、锰、硫、硼、钼和氯等13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比例对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枝叶间养分的分配比例为枝条每收获1 g干物质或营养元素时叶片可收获的干物质或营养元素的量,其表现为锰>铁>硼>钼>氮>钙>镁>锌>钾>硫>氯>磷>铜>干物质。除镁元素外,干物质和其余12种营养元素都表现出上部叶片在资源分配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桑枝内各部位镁的枝叶分配比例相对稳定。因此,在桑枝生长的旺盛期,建议根据理论施肥量适当增加镁肥的供应,而对除镁以外其余12种营养元素所对应肥料进行适当的减肥调控。
王谢张建华唐甜
关键词:桑树营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