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科
-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治疗,两组术中均行CLCVP。比较两组麻醉前(T_(0))、手术10 min(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应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脑代谢指标,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结果:T_(1)、T_(2)、T_(3),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肾上腺激素(DA)水平较T_(0)升高,但观察组Cor、NE、E、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_(0)升高,两组T_(1)、T_(2)及观察组T_(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T_(0)降低,对照组T_(3) SBP、DBP较T_(0)升高,观察组HR、MAP、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两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水平较T_(0)降低,且观察组T_(1)、T_(2)及T_(3) SjvO_(2)水平高于对照组,T_(1)、T_(2)、T_(3),两组乳酸(LA)、血糖(Glu)水平较T_(0)升高,但观察组LA、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开放肝切除术中行CLCVP,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行CLCVP有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稳定,也能提高术后肝功能恢复效果。
- 王刚郭科张伯刘秋华朱振成
- 关键词: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脑代谢
- 腹腔镜开窗引流术与CT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肝囊肿的对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开窗引流术与CT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肝囊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100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硬化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观察组,且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囊肿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CT引导下穿刺硬化术,而CT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后康复进展更快,安全性更高。两种方式均存在不同优势,临床上应根据肝囊肿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 郭科刘秋华王刚黄频
- 关键词:肝囊肿
- 腹腔镜手术切除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 2024年
- 旨在探究对比应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 2018年1月至2024年0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以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者为观察组,共30例;以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者为对照组,共30例。观察记录上述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5.0±80.8ml和386.7±162.2ml,手术时间分别为87.3±12.1分钟和123.8±13.5分钟;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4.4±0.8分和7.7±1.0分,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6±0.6天和4.3±0.6天;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3±1.4天和13.3±1.9天,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1例和7例,住院费用分别为45301.2±9402.7元和55901.5±6523.5元。经比较可知,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指标(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经济学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较开腹组优秀,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式,术中最大的特点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可以更早下床行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缩短,整体费用降低,较之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效果更令人满意,极具推广价值。
- 刘江山郭科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临床疗效
- 联用问题为基础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教学法对肝胆外科实习带教质量的提升评价
- 2024年
- 评价联用问题为基础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教学法对肝胆外科实习带教质量的提升。方法 选取张家港市首家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接受肝胆外科培训的84位实习医生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实习生被随机分配至两个分组,每组42人。实验组接受基于问题的学习法结合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案,而对照组则继续接受标准的教学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这两组的学习成果对比,评估不同教育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96.23±2.41)、实践操作(97.87±0.6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方法(93.53±1.39)、教学内容(98.26±0.74)、教学态度(98.04±1.21)以及学习能力(94.54±2.1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用问题为基础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教学法能有效提升肝胆外科实习带教质量,值得推广。
- 张家珅郭科
- 关键词:带教质量
-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RhoGDI2)基因表达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的胰腺癌肿瘤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RhoGDI2在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HPAF-Ⅱ、MIA PaCa-2、PANC-1、SW1990中的表达,利用siRNA沉默CFPAC-1细胞中RhoGDI2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21蛋白激活激酶1(Pak1)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RhoGDI2和Pak1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hoGDI2蛋白在胰腺癌细胞株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水平,表达水平由高到低的细胞顺序依次为CFPAC-1、SW1990、PANC-1、HPAF-Ⅱ、MIA PaCa-2。WT、si-NC及si-RhoGDI2组细胞的RhoGDI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25±0.09)、(1.19±0.11)、(0.38±0.07);转染si-RhoGDI2后RhoGDI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3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si-NC及si-RhoGDI2组胰腺癌细胞的48 h划痕迁移率分别为(62.33±5.29)%、(62.27±3.37)%、(17.60±6.1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si-NC及si-RhoGDI2组胰腺癌细胞的48 h划痕迁移率分别为(62.33±5.29)%、(62.27±3.37)%、(17.60±6.1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si-NC及si-RhoGDI2组胰腺癌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32.3±10.3)、(120.7±16.5)、(24.3±9.5)个,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si-NC及si-RhoGDI2组细胞的Pak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2±0.06)、(0.73±0.07)、(0.23±0.03),3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RhoGDI2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Pak1阳性45例,阳性率为75.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hoGDI2与Pak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沉默RhoGDI2基因表达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
- 郭科黄频王刚张伯刘秋华
- 关键词:胰腺癌
- 围术期并发症对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围术期并发症对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并发症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并发症组、轻度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不同等级并发症对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患者术后有41例出现并发症,根据改良Dindo-Clavien分级标准分为Ⅰ级并发症19例、Ⅱ级并发症6例、Ⅲ级并发症13例、Ⅳ级并发症3例。单因素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原发病灶与肝脏转移间隔时间、肿瘤数目、肝脏转移灶分化程度、肝外转移、有并发症、轻度并发症、重度并发症是影响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原发病灶与肝脏转移间隔时间、肝外转移、有并发症、重度并发症是影响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围术期并发症是影响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建伟王树生郭科
- 关键词:围术期并发症大肠癌肝脏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术后出血、疼痛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胆漏与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可缩短手术和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李建伟刘秋华张伯郭科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开腹手术胆总管结石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20.4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 黄龙涂建成郭科方健周亮陶磊
- 关键词:直肠癌开腹手术腹腔镜疗效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术两者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手术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安全性,近期疗效,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286.9±54.1)min显著比对照组高,但术中出血量(261.6±59.7)m L,肠道排气时间(3.6±1.1)d和进食时长(3.7±1.1)d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比较(9.99%)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观察组1年生存率(76.67%)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复发率(36.67%)与对照组(4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其余手术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患者,使用腹腔镜法实施外科手术,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效果,近期与中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黄龙涂建成郭科方健周亮陶磊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术早期胃癌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