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欣欣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面肌
  • 3篇电生理
  • 3篇电图
  • 3篇腰椎
  • 3篇神经电
  • 3篇神经电生理
  • 3篇痉挛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2篇电生理技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减压
  • 2篇血管减压术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神经电生理技...
  • 2篇术中监护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微血管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玉泉...

作者

  • 7篇苗素华
  • 7篇胡欣欣
  • 5篇马羽
  • 5篇陈莹
  • 3篇周荣凇
  • 2篇崔志强
  • 2篇王世杰
  • 2篇魏新
  • 1篇陈莹
  • 1篇陈瑶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节段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为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多节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意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40例行第5腰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未监测组(13例)和监测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第5腰椎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术前肌张力和术后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未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7±11)%,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4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3±2)%,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和未监测组术前经表面肌电图测得的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双侧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瘫这类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减少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同时不影响肌张力的改善,因而可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樊娟王晓东苗素华胡欣欣陈瑶陈莹王济慈王世杰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神经根切断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儿童
表面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P(MSA—P)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其中PD组20例,MSA-P组2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行sEMG检查,分析静止性和姿势性震颤的震颤频率和震颤肌电活动强度,分析出现姿势性震颤的潜伏期;分析被动活动时同步肌电活动强度,计算2种状态下的均方根(RMS)。结果MSA-P静止性震颤发生率为36.0%,而PD静止性震颤发生率为60.0%;同时MSA-P姿势性震颤发生率为44.0%,PD姿势性震颤发生率为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发生姿势性震颤的潜伏期(9.3±3.2)s明显高于PD(5.3±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静止性震颤频率(6.4±3.6)Hz和姿势性震颤频率(7.3±2.1)Hz分别较PD[4.9±1.2)Hz、(5.3±2.4)Hz]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性震颤时,MSA—P屈肌、伸肌的RMS均较PD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活动时,MSA-P的伸肌RMS[(27.9±11.4)μV]明显高于PD[(18.3±6.4)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肌RMS[(31.1±13.6)μV]与PD[(29.2±8.9)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有助于PD与MSA—P的鉴别诊断。
苗素华黄筑忆周荣凇马羽陈莹胡欣欣魏新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
改良异常肌电反应监测方法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苗素华马羽陈莹胡欣欣魏新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
苗素华马羽崔志强陈莹胡欣欣
改良异常肌电反应监测方法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一个刺激点进行刺激,同时多个记录点进行记录的异常肌电反应(AMR)监测方法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5例单侧面肌痉挛患者术中行AMR波监测,采用针电极刺激患侧面神经的颧支,...
苗素华陈莹胡欣欣周荣凇马羽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术中监测
文献传递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自由肌电图(Free-EMG)监测技术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中电生理监护。分析患者术中SEP和EMG的变化,评估患者...
苗素华陈莹胡欣欣周荣凇马羽崔志强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腰椎间盘突出
文献传递
表面肌电图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患者肌张力可靠性的初步探讨
2023年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223例肢体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Ashworth量表(AS)和表面肌电图(sEMG)评分评估下肢肌群的肌张力。通过Gamma检验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223例患者(435侧)股四头肌、腘绳肌、内收肌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结果的Gamma值分别为0.48、0.68、0.59、0.47。随机选取其中78例患者,由2名测评员分别采用AS和sEMG评分评估,通过加权Kappa分析,比较两种评估方法组内(不同测评员)的一致性,结果显示,2名测评员采用AS评测151侧股四头肌、腘绳肌、内收肌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Kappa值分别为0.39、0.32、0.25、0.55,而采用sEMG评分评测的Kappa值分别为0.77、0.87、0.83、0.50。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sEMG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患者下肢肌群的肌张力有效、可靠。
樊娟苗素华王世杰梁昇胡欣欣王晓东
关键词: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表面肌电图内收肌肢体痉挛状态KAPPA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