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晓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化
  • 3篇病理
  • 2篇胸腹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块
  • 2篇良恶性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卵巢
  • 2篇积液
  • 2篇恶性
  • 2篇癌组织
  • 2篇EGFR
  • 2篇病理特征
  • 1篇性病

机构

  • 11篇宝鸡市人民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西京医院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宝鸡市中医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唐晓梅
  • 5篇王三喜
  • 4篇秦娟
  • 2篇晏伟
  • 1篇范林妮
  • 1篇王映梅
  • 1篇柴丽丽
  • 1篇刘坦坦
  • 1篇郑云
  • 1篇王海燕
  • 1篇杨雅梅
  • 1篇郑建军
  • 1篇王艳君
  • 1篇杨林东
  • 1篇王海燕
  • 1篇张红娟

传媒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i-1对肺鳞癌患者60例的预后价值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细胞特异性莫洛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Bmi-1)对肺鳞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因Ⅰ~Ⅲ期肺鳞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组织标本Bmi-1的表达。[结果]30例肺鳞癌患者(50%)为Bmi-1阳性。Bmi-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因素(年龄、性别、淋巴结受累、肿瘤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Bmi-1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Bmi-1阴性组(66.8%vs 45.5%,P〈0.05)。[结论]Bmi-1表达与肺鳞癌患者预后较好相关,可作为肺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唐晓梅刘坦坦杨林东
关键词:BMI-1肺鳞癌预后
膀胱癌组织miRNA-218、ACSS3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微RNA(miRNA)-218、酰基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3(ACSS3)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榆林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癌组织标本纳入膀胱癌组,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NA-218,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SS3,比较两组标本组织的miRNA-218表达水平以及ACSS3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膀胱癌患者癌组织miRNA-218表达水平、ACSS3阳性率。术后短期随访1年,观察记录膀胱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其中预后不良组36例、预后良好组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分析miRNA-218、ACSS3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miRNA-218表达水平、ACSS3阳性与阴性膀胱癌患者生存时间。结果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miRNA-218表达水平、ACSS3阳性率分别为2.64±0.41、24.07%,均低于癌旁组织(3.78±0.72、8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病理分级低级、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相比,miRNA-218表达水平以及ACSS3阳性率在Ⅲ~Ⅳ期、肿瘤病理分级高级、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病理分级高级、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ACSS3阳性表达患者占比、miRNA-218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病理分级高级、有淋巴结转移、miRNA-218低表达、ACSS3阳性率低是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218、ACSS3联合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的AUC值高于单项检测(P<0.05)。miRNA-218>
杜凌云王善龙唐晓梅
关键词:膀胱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LIMK2及miR-450a-5p在不同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LIM激酶2(LIMK2)及微小RNA(miR)-450a-5p在不同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级别分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n=70)和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n=32)。检测所有患者病理组织中LIMK2及miR-450a-5p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LIMK2及miR-450a-5p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IMK2及miR-450a-5p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鉴别诊断效能;随访12个月,记录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使用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分析LIMK2及miR-450a-5p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病理组织中LIMK2表达水平为5.16±1.34,高于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0.62±0.23),miR-450a-5p表达水平为1.12±0.45,低于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6.08±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LIMK2、miR-450a-5p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与年龄、术前糖类抗原125水平、术后残留灶大小无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病理组织中LIMK2联合miR-450a-5p诊断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敏感度为92.41%,特异度为63.50%,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102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12个月期间,复发26例,占25.49%。复发患者病理组织中LIMK2表达水平为6.81±1.70,高于非复发患者(3.39±0.79),病理组织中miR-450a-5p表达水平为0.43±0.22,低于非复发患者(1.73±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风险评估模型分析,病理组织中LIMK2和miR-450a-5p均是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LIMK2表达上调,miR-450a-5p表达下调,两者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病理组织中LIMK2和miR-450
王艳君郑建军唐晓梅
关键词:卵巢肿瘤微小RNAS
miR-12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miR-12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进行前列腺检查的患者外周血miR-122与PCA3的表达水平,调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8例(前列腺癌组,Ⅰ级38例、Ⅱ级22例、Ⅲ级8例),前列腺增生100例(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的miR-122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PCA3含量也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且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中均有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Pearson结果显示,临床分级、PCA3含量与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性(P<0.05);COX结果显示,临床分级、PCA3含量均为影响外周血miR-122相对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miR-122在前列腺癌中呈现高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外周血PCA3含量存在相关性,可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较可靠的客观学依据。
唐晓梅杨雅梅李婷
关键词:MIR-122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经过穿刺法获取胸腹腔积液标本100 ml,病理检查,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均联合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关蛋白阳性、阴性以及不确定性,计算细胞阳性率。结果细胞块检测阳性率为48.0%,高于常规检测的34.0%,不确定性比例为0,低于常规的22.0%(P<0.05);两种方法对良性组织检测结果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 A、E-cad均呈低表达,WT-1、Calretinin、CK5/6均呈高表达,恶性组织检测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 A、E-cad均呈高表达,并且细胞块法阳性率均高于常规涂片法(P<0.05),WT-1、Calretinin、CK5/6均呈低表达;常规涂片对不确定组织检测结果:WT-1、Calretinin、CK5/6阳性率均较高,其他均为低阳性率,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均较高,并且细胞块阳性率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涂片法(P<0.05)。结论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各指标间联合可以判断肿瘤类型。
龙兆博唐晓梅司婷婷秦娟王三喜
关键词:细胞块免疫组化
乳腺癌首发单纯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首发单纯骨转移(BOM)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首发BOM患者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300例非乳腺癌首发BOM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明确乳腺癌首发BOM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单因素及Cox检验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65个月,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占比为82.22%(74/90);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87个月,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占比为64.33%(193/300)。研究组中位生存总时间为46.3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状态、骨转移位置、骨转移数量及治疗方案为乳腺癌首发BOM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ox检验结果显示,骨转移数量以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研究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该类患者的预后多以内分泌治疗或者综合治疗方案为主,效果优于单独采取化疗干预方案(P<0.05);乳腺癌多部位骨转移BOM患者则多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其治疗结果优于内分泌治疗或者单独化疗(P<0.05)。结论乳腺癌首发BOM患者预后与激素受体情况、骨转移位置、骨转移数量及治疗方案存在密切关联性。针对乳腺癌首发BOM患者的临床情况预后多以内分泌治疗为主,乳腺癌多部位骨转移BOM患者则需考虑采取联合治疗方案。
李苗苗唐晓梅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
Ki67、p53及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Ki67、p53及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取行病理学检查的胃癌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ki67、p53及EGF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癌组织中Ki67、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8%、55.88%及45.29%;癌旁组织中Ki67、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6%、12.94%及10.59%。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指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即随着肿瘤进展而其阳性率增高(P<0.05)。Ki67与p53、EGFR均呈正相关(P<0.05);p53与EGFR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Ki67、p53及EGFR与胃癌的发展关系密切,均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进展情况的可靠指标。
秦娟晏伟王三喜王海燕唐晓梅司婷婷
关键词:KI67P53EGFR胃癌免疫组化
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各类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通过观察各类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EGFR表达情况及EGFR表达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胃炎中EGFR无阳性例数,肠化生EGFR阳性率31.6%,异常增生阳性率42.1%,胃腺癌阳性率58.1%,胃黏膜不同病变程度的EGF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腺癌的EGFR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在浆膜浸润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基层浸润中的阳性率(P<0.05),EGFR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EGFR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程度,对临床治疗胃部病变有指导意义。
唐晓梅柴丽丽秦娟王三喜
关键词:胃黏膜良恶性病变胃癌EGFR免疫组化法
灰区淋巴瘤治疗缓解后继发猫抓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复习灰区淋巴瘤和猫抓病的概念、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猫抓病伴淋巴瘤残留病变的诊断方法。方法报道1例灰区淋巴瘤治疗缓解后继发猫抓病的患者,进行 HE 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ER 原位杂交检测、BioMed2基因重排检测及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灰区淋巴瘤缓解后继发猫抓病患者显示化脓性肉芽肿病变,在结节间中等偏大肿瘤细胞呈带状分布。肿瘤细胞CD20(部分+),PAX5+,CD30+,EBER-;IgH、IgL 重排显示单克隆性。在肉芽肿区显示 cat-scratch+,表明汗塞巴尔通菌感染。结论该例患者为猫抓病伴灰区淋巴瘤残留病变。灰区淋巴瘤需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鉴别,猫抓病继发于淋巴瘤时,可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克隆检测协助诊断有无淋巴瘤残留。
唐晓梅曾凯旋范林妮王映梅郑云郭英
关键词:猫抓病
采用不同方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的效果比较及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的效果以优化胸腹水细胞块制作程序,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集的胸腹水标本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每样标本平均分成三组,使用三种不同方法(试管包埋法、直接离心法、细胞块试剂盒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对不同方法制作细胞块的成功率、完整性及细胞切片恶性细胞的检出率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细胞块试剂盒法成功率最高,为96.67%,试管包埋法次之,成功率为92.50%,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离心法制作成功率为80.83%,远远低于试管包埋法及细胞块试剂盒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块试剂盒法制作的细胞块完整性最高,完整标本所占比例为96.67%,试管包埋法次之,完整率为94.17%,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离心法制作完整率为68.33%,远远低于试管包埋法及细胞块试剂盒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恶性细胞检出率以细胞块试剂盒最高,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块试剂盒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具有最高的成功率及完整性,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恶性细胞检出率,值得广泛使用。
秦娟晏伟王三喜王海燕唐晓梅龙兆博
关键词:胸腔积液腹水细胞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